【諸神的恩寵讀書筆記系列之六】
一
曾聽不止一個人說過,讀李娟的書很糾結(jié)——一邊讀得愛不釋手,一邊又不敢讀太快,讀完,就沒有了。是啊,好東西不該享用得太快,太快,和豬八戒吞人參果有什么區(qū)別?
我承認(rèn),我瘋狂地?zé)釔劾罹甑奈淖郑瑳]錯,就是瘋狂地?zé)釔邸KP下的外婆,媽媽,哈薩克牧人,小孩子,小貓小狗,一草一木,哪怕是米飯做糊了的鍋巴,都是活脫脫地在你眼前晃悠,逼真極了。不僅外物寫得極好,更可貴的是,她文字中常常有深刻的自省。在我們這個時代,像李娟這樣,對文字依然心懷敬畏,安靜書寫內(nèi)心世界的人,不多了。 一個文章寫得很好的人說“我羨慕李娟的文字,不,是嫉妒!”深以為然。然而,她的文字給予我的,豈止是純粹閱讀所帶來的樂趣,精神上的無窮力量更讓我受用一生。
我?guī)е艽蟮挠職庵匦路_這本《走夜路請放聲歌唱》。兩年前,這本書讓我淚流滿面;今天,認(rèn)認(rèn)真真一字一句地讀完全書,我又一次涕淚滂沱,不能自己。時間仿佛又回到了兩年前。
人是需要偶爾流流淚的,洗洗眼睛有益身心健康。無論是風(fēng)沙進(jìn)眼,被人欺辱,還是自我感動,偶爾淚腺決堤,帶來一場痛快淋漓的釋放,整個人都煥然一新。大哭一場,會讓人看清自己,看清世界,是好事。筷子兄弟在一首歌里高唱“流淚的眼睛更明亮,滴血的心靈更健康。”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與阿勒泰系列活潑俏皮的風(fēng)格不同,《走夜路請放聲歌唱》是一本沉重而陰郁的隨筆集,在李娟所有已出版的書中,是最特別的一本。書名點(diǎn)出了李娟對生活的全部感悟。在序言里,李娟說這里面收錄的文章,都是她早年在網(wǎng)上即興寫的,又補(bǔ)充說“但我珍愛它們。它們契合著這些年來每一個‘此刻’的我的真實(shí)心意。”這些文字從2002年緩緩流淌到2011年,像一條蜿蜒的河流,流著流著,就匯聚成一本書。九年間,它記錄下李娟點(diǎn)點(diǎn)滴滴所思所想,內(nèi)容零碎,主題鮮明。讀完本書,我更愿意把它理解為一本心誠意至的“懺悔錄”。
二
懺悔什么呢?
懺悔從小到大做過的惡事:大人滿世界尋找,卻躲在被窩里安心睡覺的那個小孩兒; 對偏癱的太姥姥嫌惡不已的那個滿懷惡意的小孩兒;眼見小伙伴被繼父毒打,卻不敢上前阻攔的那個懦弱小孩兒;因家庭環(huán)境差,在小學(xué)里飽受欺辱和嘲笑的那個屈辱小孩兒;渴望愛情,卻與愛情擦肩而過的那個敏感少女;面對流浪的母親,無能為力的那個柔弱女孩......天,這么多,鋪天蓋地,真是“罪孽”深重啊。
至于書里寫的那位父親上吊,難過得要死,卻不得不為客人繼續(xù)切肉的肉鋪老板娘;幾面之緣,最后在街頭淪為乞丐的回族老漢郭大爺......他們又做錯了什么,要接受上天這樣的懲罰?無人能知。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yè)隨身。當(dāng)叩問內(nèi)心時,沒誰能心安理得。一個人經(jīng)過漫長的幾十年歲月,要懺悔的事多了去了,敞開說,恐怕三天三夜都未必夠。每一件,都像被衣服緊緊遮掩住的一道傷疤,別人瞧不見,自己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痛苦,就在那里,每一個漆黑的夜里,啃噬著心。
“輕輕把疼痛含在口中,像含著一顆糖那樣,一點(diǎn)點(diǎn)品嘗,一點(diǎn)點(diǎn)融化它,一口一口咽下去。” 這是二十七歲時,李娟對苦難的態(tài)度。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太多了。那些痛,平日一聲不吭地躲在心靈深處的犄角旮旯里,那里陰暗潮濕,終年不見一縷陽光。久而久之,人們好像真就想不起來它了。但,它從未消失。像中箭的困獸,它緊緊盯著人們最虛弱的部位,伺機(jī)報復(fù)。它像空氣一樣,看不見,抓不著,卻能猛地把你掀翻在地,騎到你身上,扼住你的喉嚨,要了你的命。你說這場對決太不公平。唉……它里面哪一件,不是你自己親手做的呢?......
生活他老人家總是這樣,挑釁似的,出其不意從背后向我們猛扎一刀,制造出撕心裂肺的疼痛感和慘不忍睹的流血場面,以此提醒我們活著的意義,同時考驗(yàn)我們是否真心愛它。
李娟寫下書中這些文字時,不過二十多歲的年紀(jì)。是什么讓一個人年輕輕輕,如此敏感,已洞穿生命的真相,并為之深深懺悔?——是苦難。苦吃多了,人容易走上兩條道。一條是怨氣沖天,逢人訴苦,祥林嫂那樣的;另一條是看上去大大咧咧,沒心沒肺,活得瀟灑隨性,其實(shí),這只是表面。實(shí)際上,這類人是人群中最敏感的那一類,表面瘋瘋傻傻只為掩蓋內(nèi)心的傷痛,你只看到他們嘻嘻哈哈、嬉笑怒罵的一面,哪里知道他們會對著一朵云流淚,盯著螞蟻搬家也要輕嘆。李娟,就是這種人,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大大咧咧,心懷慈悲。
李娟是幸運(yùn)的,默默書寫近十年,靠一支筆,為自己打出一片天。正如她自己所寫的“世上竟會有那么多的悲傷。不過沒關(guān)系的。我自己最終還是成為了自己最想成為的樣子。”這句話寫于2006年,那一年,她二十七歲。沒有人知道她經(jīng)歷了什么。
“只有孩子的眼睛才能看到真相”(李娟語)。看清了生命真相,我們還得照常過日子,繼續(xù)面對熟悉的一切慢慢消逝,面對身體零件的日漸衰老、損壞,面對一切生命體的殘敗、死亡。
三
然而,和李娟一樣,我又覺得生命不該僅僅如此。縱然命運(yùn)之手屢屢得逞,是否還能傾盡全力再做一次生命的突圍呢?哪怕是最后一次!我想了很久,發(fā)現(xiàn)和命運(yùn)抗?fàn)帲鋵?shí)不是和命運(yùn)抗?fàn)帲呛拖蛎\(yùn)妥協(xié)認(rèn)輸?shù)哪莻€自己抗?fàn)帯H耍瑥牟粫斀o別人,只會輸給自己。一把利斧在手,懷著豁出去的心,足可以讓最強(qiáng)大的敵人聞風(fēng)喪膽、潰不成軍。
在我看來,《走夜路請放聲歌唱》不是李娟個人的懺悔錄,是我們每一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懺悔錄。良知,是一回頭時,看見的那個自己。
人和人其實(shí)沒什么不同。唯一的區(qū)別就在于不同的內(nèi)心世界。不同的內(nèi)心世界造就出不同的人;人和人又是有區(qū)別的,這種區(qū)別有時甚至遠(yuǎn)遠(yuǎn)大于人與豬的體貌不同。聽上去很矛盾,可這就是事實(shí)。
成長,是一系列止痛仰望的過程。曾經(jīng)看過兩個可愛孩子的哭泣。一個努力地抑制住悲傷,裝作無所謂的樣子,可是嘴角在抽搐,眼淚淌成了河。她為什么哭?她聽到許巍的《曾經(jīng)的你》,被感動了;另一個氣呼呼地站在墻角,眉頭緊鎖,小嘴癟癟的,胳膊抬上去,去擦眼淚。他為什么哭?他覺得沒人能理解他。這兩個小家伙臉上那種倔強(qiáng)的神情,深深印在我腦海,揮之不去。我的悲傷,也瞬間而至。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受盡了苦,見識了人世,才知道什么最重要,才懂得懺悔。就像張愛玲說的“因?yàn)槎茫源缺薄S袝r候,我也像李娟書中寫的那樣,會對某些人和這個世界恨得牙根癢癢,但轉(zhuǎn)念一想,算了吧,不如去好好玩。總有一天,我們都會從地球上悄無聲息地消失。這種消失,和路上碾死一只螞蟻,并不會引起蟻穴騷動一樣。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但愿每一個靈魂在作別這個世界時,不再含恨,平靜而歡喜。天堂里沒有仇恨。 無論是李娟寫成書的“懺悔錄”,還是我們心底無言的“悔過書”,最后一切都會隨風(fēng)消逝,留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沒什么可說的,時間為王......
擱下《走夜路請放聲歌唱》,悲傷難以抑制,淚海將我淹沒。我的心知道,這是幸福的淚水。溫暖的氣息彌漫在房間的每個角落。
我感激李娟,感激她寫下這么樸素美好的文字,感激她讓我重新認(rèn)識自己。 卡夫卡說“書必須是鑿破我們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于我而言, 她的書就是那把利斧。自2014年底開始讀李娟以來,這是我寫的有關(guān)她的第二篇文章。我想我還會寫下去,她教會我太多太多,受用一生,怎么謝都不為過……
2016.8.22
(完)
【諸神的恩寵座右銘】
認(rèn)認(rèn)真真讀書,老老實(shí)實(shí)碼字。做一個不給自己貼標(biāo)簽的碼字員。
原創(chuàng)文章,請勿盜用,如需轉(zhuǎn)載,私信聯(lián)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