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說到,我認為學習習慣比學習方法重要,是因為習慣是和“做”分不開的,是在“做”中養成的,而不管做什么事,“做”——也就是行動力,才是制勝的關鍵,當然也包括學習。
學習方法當然不是不重要,它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但是方法是個性化的事情,不存在一招吃遍天下的絕妙招數,而學習,重在行動,重在持續。說句不中聽的話(也不是我第一個說的),即使沒有什么好方法,只要能一直去行動,都能取得不小的成績。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射雕英雄傳》中的西毒歐陽鋒,被黃蓉和郭靖欺騙,練起了錯誤的九陰真經,經脈倒轉,也練成了絕技,憑借武功,單打獨斗,完全能成為“天下第一”!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所以,做任何事,重在行動;說到學習,重點在學!
學習方法是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出的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因其與學習掌握知識的效率有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學習方法,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因個人條件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選取的方法也不同。——360百科
我們看看學習方法的要素。
首先,要通過學習實踐。也就是要有學習的行動,才可能形成方法。
其次,總結出來。也就是說,即使有大量的學習實踐,不去總結,也不一定有方法。既然是總結,就需要有思考、有分析、有針對性,這樣總結出來的方法才能富有成效。
最后,學習方法,沒有統一的規定,因人而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比如:同樣是上課記筆記,有的人是字字照抄,有的人是抓住重點,有的人是提綱挈領式,有的人是思維導圖式,有的人是圈點勾畫式。只要符合自己的情況,自己用著效果好,就夠了。別人可以參考,可以學習,但是是不是一定有效果,就不一定了。
比如:背誦課文、記憶單詞,有的人是死記硬背,有的人是理解背誦,有的人各個攻破,有的人是聯想記憶。
比如:同樣是練字,有的人是描紅,有的人是仿影,有的人是報輔導班,有的人是自己買書看,有的人是在網上看輔導課。
那么,怎么摸索出自己的學習方法呢?
1.自己會總結、摸索。
既然學習方法是因人而異的,那么就需要自己會總結、摸索,如果只是一味傻學,那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方法,這樣的話極有可能,功夫下了,時間花了,題目練了,但是學習成績卻不符合期待。
想一想,在你我的身邊,是不是有這樣的人?看起來很努力,付出了很多,但是收效甚微。所以,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是不是考慮一下,孩子的學習方法有沒有形成。
2. 善于學習別人的方法。
不管是網站上、還是書籍中,有的學校還會請畢業的校友,高年級的學長介紹經驗,都是一些在學習上較成功的人,總結的自己的經驗。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雖然是別人的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但是可以學習、嘗試一下,看看是不是適合自己,好的就拿來使用。
3.大量實踐的基礎。
4.堅持才可能看到效果。
不管什么方法,肯定都得用,并且用上一段時間,才能判斷出是不是有效果,好不好,適不適合自己,這就是我所說的:大量實踐、長期堅持。有的人特別喜歡向別人取經,但是別人傾囊傳授,他沒用幾天就說不適合自己,或者不見效。
就好像學英語,在咱們國家,學英語是一件十分時髦的事情,學生學、成人學、小孩也學。外面有很多的英語教學機構,市面上有那么多的英語教材,還有很多國外引進的原版書,很多學習方法——李陽“瘋狂英語”、鐘道隆“逆向英語”、伍君儀“透析英語”,等等,很多背單詞的軟件——百詞斬、扇貝、多鄰國……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看哪個流行就去嘗試,看哪個書暢銷就去買,網上下載了很多資料,但是,沒有去使用,或者用了沒幾天,只能是“然并卵”。
記得當年考研的時候,英語是弱項,報了一個輔導班,老師說:考試改革了,要考聽力了,怎么練?我告訴你們一個辦法,從現在開始,去聽新概念3,每篇文章聽3遍,一邊聽一邊記錄,盡量多記,最后和原文對比。聽完這一本,聽力肯定過關。
是不是很簡單?方法告訴你了。有多少人去用呢?我老老實實用了,果然英語成績很理想。
綜上,學習習慣比學習方法重要,行動比方法、理念重要。
當然,這是我的一家之言,不求茍同。
?
感謝閱讀!本文乃作者個人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歡迎轉發分享,歡迎和我交流討論。
作者簡介:三分之一
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碩士,16年小學教師,現任教于北京市西城區。更多精彩原創文章,可移步本人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