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誤判心理學是查理芒格畢生學識整理出來的心理學經典教程,在《窮查理寶典》書中第四章第十一講,總共有25個誤判心理學概念,我們【查理芒格研習會】專門針對人類誤判心理學進行了一輪精讀,整整一個月時間大部分書友都完成了精讀和RIA作業,以下是我在閱讀和理解人類誤判心理學寫下的RIA作 業,本文包含“8、艷羨/妒忌傾向”和“9、回饋傾向”。
8、艷羨/妒忌傾向
R:書中的一段原文
兄弟姐妹之間的妒忌明顯是非常強大的,并且兒童往往比成年更容易妒忌自己的兄弟姐妹。這種妒忌通常比因陌生人而發的妒忌更加強烈。這種結果也許是康德式公平傾向造成的。
I:用自己的理解來描述這些信息
兄弟界面之間的妒忌、比較是非常明顯的,同樣的情況下,對陌生人獲得的榮譽和利益,是不會有太大的妒忌的,但對自家兄弟姐妹獲得的榮益和利益,則會有不同妒忌感受出現。這也是人的天性之一,對熟悉的人取得成功會感覺不舒服。
A1:自己過往的經歷
在自己的生活中,特別是父輩的兄弟姐妹都比較多,我自己的父親和母親成長和成就都是在自己兄弟姐妹中相對突出一些的,發生過太多的妯娌之間的沖突,言語上的甚至是身體上的沖突,應該都是由艷羨和妒忌傾向造成的。
A2:如何運用到工作生活中去
在生活中、工作中,要主動盡量去避免讓這個種傾向發生副作用,同時可以考慮如何利用這種人類天性的心理傾向來達成某些目標。
9、回饋傾向
R:書中的一段原文
展開實驗的西奧迪尼吩咐他的實驗員在他所在的大學校園里閑逛,遇到陌生人就請他們幫忙帶領一群少年犯去動物園參觀。因為這是在大學校園里發生的,所以在他們抽中的大量樣本中,每六個人有一個真的同意這么做。得到這個1/6的統計數據之后,西奧迪尼改變了實驗的程序。他的實驗員接下來又在校園里閑逛,遇到陌生人就要求他們連續兩年每周花大量時間去照顧少年犯。這個荒唐的請求得到了百分之百的拒絕。但實驗員跟著又問:“那么你愿意至少花一個下午帶那些少年犯去參觀動物園嗎?”這將西奧迪尼原來的接受率從1/6提高到了50%——整整3倍。
西奧迪尼的實驗員所做的是作出小小的讓步,于是對方也作出了小小的讓步。由于西奧迪尼的實驗對象在潛意識中作出了這種回饋式的讓步,所以有更多的人非理性地答應帶領少年犯去參觀動物園。這位教授發明了如此巧妙的實驗,如此強有力地證明了某個如此重要的道理,他理應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實際上,西奧迪尼確實得到了這種認可,因為許多大學向他學習了大量知識。
I:用自己的理解來描述這些信息
先用一個近乎荒唐的要求來請求對方,得到義正言辭的拒絕后,降低要求的難度,對方會基于回饋傾向而大大提高答應較低難度的請求,西奧迪尼的這個實驗證明了這種讓步式的回饋,在人們的潛意思中就一直存在的心理傾向。
A1:自己過往的經歷
在跟爸媽提出一些請求的時候,稍微不符合當前情況的要求會被父母拒接,但然后再提一個稍微理性一點的則會得到父母的認同,很多小朋友都會不自覺地使用這種心理傾向來獲取父母的支持。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有很多這樣的場景發生。
A2:如何運用到工作生活中去
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合理地利用這種回饋傾向,使得團隊、合作伙伴更容易符合我們的期望。同時也需要在各種場合避免陷入對方的小恩小惠所帶來的潛意思回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