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高效能閱讀技巧

作者原尻淳一通讀了百余冊教授讀書方法的書籍,并結合自身閱讀體驗將有效的內容整理成了這本書。《高效能閱讀》從培養讀書興趣,營造讀書環境,閱讀技巧,速讀技巧及在讀書中如何建立數據庫等方面闡述了很多技巧,詳細而且有實用性。這本書的內容對于初學者來說每一章都值得細細品味。

喜歡讀書,但是也有讀不進書的時候。

我前幾年買了一本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是純粹奔著名氣買的。至今這本書也沒有被看完,主要是沒耐心、太厚,從我拿到書的第一時間,心里就有了畏懼感。《高效能閱讀》里作者提到的改善讀書體質的一個方法,就是要從一系列薄書開始看起,從簡單到難,先培養興趣。這點真的特別重要。不知道你是否也像我一樣有很多書,興致勃勃的買來之后基本都束之高閣呢?

讀書的速度太慢,所有的書都通讀,時常看書的時候還會有白日夢的現象,就是看著看著跑神了,效率和速度都跟不上。不是自己感興趣的書,難以專注,不想讀,覺得枯燥等。這些常見的讀書時所遇到的問題,我都有困惑,尤其是商業類的,專業類的書籍。

作者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一書中提到的速讀的方法對我的幫助真的是很大。

用作者的這種速讀的方法,一本商業書籍,可以在15分鐘內就了解整體架構,一小時就能讀完,而且不影響閱讀質量,很神奇對嗎?

正如作者所說:

速讀的靈魂便在于快速,多次閱讀關鍵詞附近的內容,以及獲得新的視角和創意。

那么關鍵就在于關鍵詞的發掘。

發掘關鍵詞,需要仔細閱讀目錄。通過目錄,對關鍵詞做到心中大致有數,然后構思假設,想象關鍵詞所包含的意義。接著,快速閱讀文中關鍵詞附近的內容,對假設進行驗證。同時做好筆記。記下新的創意。

作者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一書中總結說:

速讀的基本技巧和階段論是:運用泛讀技巧檢索關鍵詞(掃讀),通過目錄假設正文內容,然后通過略讀用便利貼做出標記,再運用精讀技巧,仔細閱讀標記附近的內容。最后一步是要寫下自己的假設和筆記。

找關鍵詞,假設內容,做標記,寫下思考和創意,讀書四步曲,非常好用。

我還有一個壞習慣,

就是從不讀目錄,直接從正文內容開始,如果前面不吸引我,后面基本就沒什么動力和興趣再繼續讀下去了。

《高效能閱讀》一書中說,目錄讀書是為了把握書的整體架構,然后預測內容。也就是說,目錄是濃縮了一本書的所有精華。所以是不可錯過的。通過目錄讀書,結合速讀的技巧,讀書的速度和效率都可以有一個質的提高。

買來很多大部頭的書,很多時候自己其實是不知道為什么要讀這本書,也不知道讀這本書能給帶來什么收獲,就只是因為它的名氣而去買來。沒有目的性的讀書,沒有動力讀書,這也是為什么后面讀不下去的一個原因。

所以當我們要讀一本書的時候,不妨先確認我們讀它的目的,有目的性的讀書動力會更強。

誠如作者原尻淳一所言,這樣也可以提高有效購買書籍率。不花冤枉錢,每一分錢都花的有用。

如果碰到當下對自己確實沒有太大用處又沒有興趣讀下去的書,不妨用作者在書中提到的設定消極條件,根據我們讀書的目的,進行舍棄不必要去讀的部分,停止閱讀。

其實通過閱讀別人的心血,找到可借鑒的經驗和教訓,然后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加以實踐形成自己的一套體系,才是最終的目的。取人之長,為已所用。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2個概念詞對我的影響也非常大,一個是實讀,一個是垂直型閱讀。

這兩種概念其實說的都是一個道理,就是要成為你所在專業領域的專才,就要有目的性的讀書,要有產出目的的讀書。

以前讀書,沒想過書的實用性,都是以興趣為主,我們那的人,叫這種讀書是讀閑書。

什么意思呢,閑書,就是沒事干的時候才會拿出來看一下,也就是沒有實用目的的讀書。在當今社會發展速度如此快,變化這么大的信息洪流之中,以產出為目的的讀書,讀書這個行為才會更持久,更易獲得滿足感。

在工作中成為一個專才才能走的更遠,更被職場需要,這是現實問題。如果哪天真的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時候,即使有千冊閑書又能如何。除非,這些閑書可以產生價值。如果是這樣,這些書也不能稱之為閑書了。

怎么才能從千萬信息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尤為重要,所以有目的的讀書,只會讓你的行動更高效。

找到你要讀的書,根據自己的基礎,從需要的地方開始閱讀吧!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