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看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想起了《桃花庵歌》,翻到了之前的一篇品讀,重溫一遍。
? ? ? ? ? ? ? ? ? ? ? 桃花庵歌 ? ? ? ?
? ? ? ? ? ? ? ? ? ? ? ? ? ? ? ? ?明 唐寅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還來花下眠。 ? 半醒半醉日復日, 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 不愿鞠躬車馬前。 ? 車塵馬足貴者趣, 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 ?若將貧賤比車馬, 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風顛, 我笑他人看不穿。 ?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意譯】
? ? ? ?桃花塢里有個桃花庵,桃花庵里住著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了滿園的桃樹,桃花盛開后,摘下桃花換酒錢,多么逍遙快活。酒醒了就在花前坐著,喝醉了在花下睡著了。一天天地半醒半醉之間,不知不覺花落花開一年又一年。只想老死在桃花美酒間,不愿意卑躬屈膝地在官場,那些車馬喧囂的生活是高官貴人的趣味,花和酒往往與貧窮的人結緣。如果將富貴的人和貧窮的人相比,一個是在地,一個是在天。如果將貧窮卑賤和車馬相比,他們還需被人驅使,哪像我能這樣的輕閑。別人笑話我太瘋癲,我還笑他看不穿世道,看那五陵豪杰多么的風光,如今他們的墳墓也是沒有花,沒有酒,沒有人來祭拜,更是被鋤開做了良田。
【桃之符品讀】
? ? ? ?兼為畫家的詩人,他們的詩作,往往畫面感很強。聞一多的《死水》里,“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鐵罐上銹出幾瓣桃花;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霉俊給他蒸出些云霞”,以美寫丑,以生寫死,用異常鮮艷的色彩反襯死水的污臭、腐敗,展現生命中的絕望。
? ? ? ? 唐伯虎也是個畫家,在《桃花庵詩》這首詩里,“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短短四行,重復用了六個“桃花”,循環復沓,前后鉤連,聚集出一個花的世界。又如一個長長的“推”的鏡頭,由遠及近,將一個畫里神仙陡然呈現在讀者面前。
? ? ? ? 如果聞一多的畫是一幅象征畫,唐伯虎的這幅倒很像舊時一些人家貼在墻上的警醒世人的年俗畫。
? ? ? 警世什么?桃花庵里的仙人有酒、有桃花,以花易酒,在花下眠,活得愜意,自在。但在這愜意中,還有一些生活的態度——我寧可日日以花酒為伴,老死在這花酒中,也不愿為官宦鞠躬。我有花和酒這樣的閑情逸致,你有車和馬那樣如履薄冰的日子,比較起來,我這樣的自在清閑,反而是活得更加自然真實,輕松快樂。就連死后高大的陵墓,不也最終被開墾為田地了嗎?富貴如云,風吹而去,活出我們自己才是最生動的生命姿態。
? ?“別人笑我忒風顛,我笑他人看不穿。”這是詩中流傳下來的名句,經由《紅樓夢》里的禿和尚一唱,更是耳熟能詳,更成為了很多人的灑脫不羈、笑傲江湖的生活狀態的經典寫照。你們不理解我,那也不過是“眾人皆醉我獨醒”了。正如堂吉訶德式的瘋癲,是對自由本身狀態的一種回歸,是對自我的歌頌。福柯在《瘋癲與文明》中指出,瘋癲是人性的一個構成和底線,瘋癲比理性更接近幸福和真理,瘋子對事物的感知和認識往往更真實。寶玉瘋了,寶玉卻是個最清醒的人。
? ? ? 唐伯虎才華橫溢、鋒芒畢露,卻年少失意,看破官場后唾棄仕途,最終采取了與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極避世。誰曾幻想“朝為農家子,暮登天子堂”( 高妙《弦樂器記》)的學子唐寅不見了,煙花柳巷醉生夢死的風流才子不見了,痛也痛過,樂也樂過,在履歷了幾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終于還是選擇逃離鬧市,為自己選定這一處世外桃源,開始了相對平靜的隱居生活。自建桃花庵,種上桃花樹,寄情桃花林,這是詩人在仕途坎坷中的無奈選擇。天天以酒買醉,相伴著花開花落,雖然平凡但不失愜意,這是一種氣節,是逃避現實后心靈超脫的寫照。
? ? ? ? 周星馳演的《唐伯虎點秋香》,那里雖然有唐伯虎的影子,而那樣的風流倜儻也只不過是過眼云煙,失意、清高,桃花庵里的唐伯虎才是他的生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