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網戀,一碗羊肉泡饃

今天中午,哥們兒微信發來一張羊肉泡饃的圖片——原來他去西安了。

我沒有表現得很羨慕,因為我談過一場網戀。

我不羞于在人前提起這段后青春的故事。我曾經的戀人蘭蘭住在離寧波1486.12公里的西安。外婆家墻上那張大大的中國地圖里,寧波到西安大概1.5拓食指,我盯著指甲刻出的劃痕,做夢都想鉆進去。

那時候我在寧波上大專,她在西安找工作。我們在虛擬世界的兩頭禮貌問好,因為都迷信微博營銷號底下的交友活動,索性就以難以抑制的欲望,開啟了網戀,有點荒誕吧,我想是的,“玩玩兒吧。”

我記得她被我逗笑起來,陜西風味的普通話會一句接一句地蹦出來,我就故意用寧波話說她傻——像兩個外星人,嘰里咕嚕嘰里呱啦。用她的話說,我們這是“臭味相投”,我說不對,應該算志同道合。

每次出門逛街,我們都會給對方拍很多照片,大街小巷,燈火闌珊。

她會在煲電話粥的時候和我訴說生活中的所有事情,每天都能說很多,每次都要到凌晨,我想女孩子都是這樣的吧,因為我的前女友也是這樣的。能看得出來她很認真地對待這段感情。

蘭蘭比我大了三歲。第一次和她視頻的時候,那對忽閃忽閃的大眼睛就如同蝴蝶般撲棱進了我的心里,真美。那段時光里,我們習慣了彼此以這樣的方式存在著,日復一日。我漸漸羞愧于自己開始這段感情時的不認真,于是決定把它當作異地戀來談。

除了不能牽手、接吻和得到一個溫暖的擁抱,其它的一切都和真正的情侶無異。

那時我沒有想過結束,就像太陽和月亮永遠會在天一端靜靜看著我一樣。

后來很普通的一天,那是一次平淡無奇視頻通話。

她突然問,楊歡樂啊,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未來啊。我心里咯噔一下,像是失語了一般,喉嚨艱澀難轉。

她沒有什么情緒,悄悄轉移了話題。我只覺得臉像火燒,以前說過的“我愛你”——此刻是一記巴掌,甩在臉上啪啪作響。嚼蠟幾句,匆匆關掉了視頻。

沒錯,未來,我們倆的未來,明眼人看看就知道,這是童話。

我家是寧波土著,她家是西安土著。我是獨生子女,她也是。我們之間隔閡著地域、經濟、觀念的無數陳溝,唯一的紐帶是兩人擅自做主的,把網戀包裝成異地戀——兩人都不愿戳破的肥皂泡泡。

茍延殘喘幾個星期后,蘭蘭在微信上打字說,我們這是飛蛾撲火——兩只飛蛾撲進沒有未來的大火。

猝不及防,意料之中。

第二天上午,我乘著綠皮火車“吭哧吭哧”地顛簸去了西安。

有些人必須見一面。

“西安比寧波冷了點吧?”我把她的手捂進口袋里,回答:“哪止冷了一點啊,可把我給凍壞了。”她哈哈大笑,說我現在也有陜西口音了。

我串了串鏡糕,切了涼皮配冰峰,呼嚕呼嚕地吃著。然后去她家附近的大公園散步。她和我說她找了家畫室當老師,我說挺好的,我也要畢業了。我想起以前貼吧里的一句話,問她這樣做會不會太殘忍,以后你吃愛吃的,去愛去的地方都會想到我。

她說挺好的啊,那我再帶你逛逛鐘樓吧,這是我第一張發你的自拍的背景。

夜晚的鐘樓很好看,通體明亮,燈火輝煌。那天風有點大,吹起她染過的金發,和不遠處的鐘樓重疊在我的腦海里。我輕輕抱住她,多年后發梢的香味依然盤亙在我的鼻子上。

她吸了吸鼻子,說忘記帶我吃羊肉泡饃了,我說我不想吃了,我們多看會兒夜景吧。她搖搖頭,卯足了勁地拖我。

我們坐在泡饃館子的黑色一字凳上,桌上兩個大碗和兩張饃。她看著我掰饃餅的樣子,拍掉了我的手。把碗劃拉過去,熟稔地捏掰起來,兩根手指是青蔥的蔥白。不一會兒,兩座饃山躍然眼前,碎饃粒粒均勻,飽滿得像黃豆。去大師傅地方澆上羊湯,碗面浮著香菜、蔥末和泡饃碎,又橫橫地放著許多片羊肉。筷子一攪和,白的綠的兩樣就像被海浪拍翻的小船一樣隨波浮沉,沉在碗底的木耳絲啊、粉絲啊、黃花菜啊一股腦全鉆了上來,開出了彩色的大麗花。羊湯的熱氣升騰,香味全鉆進鼻子里去了。蘭蘭看見我呆呆看著羊肉泡饃,噗嗤一聲笑了出來,我抬頭看她,霧氣升騰間,她的眼睛是煙雨縹緲的西湖。

我慌了,急急地說:“你別哭啊,哭什么啊。”

她鼻子通紅,說:“我覺得……”她有些哽咽。我遞給她一張紙巾,說:“是啊,想想挺瘋的。”她擦擦眼淚,繼續說:“我這個年紀的女孩子都很現實了,不會像自己這樣談什么網戀……”我打斷她,說:“挺對不起你的,耽誤了時間。”她不說話,過了很久才開口說:“別這樣,太矯情了,以后我們別這樣談戀愛了。”我說:“對啊,太累了。”她突然就咧嘴笑了笑,說:“以后就當是朋友吧,有空來西安玩兒啊。”我心想你又哭又笑的樣子真是可愛啊。她沒注意到我說不出話,自顧自地招呼道:“快吃快吃,好吃著呢。”

對,你說得對,羊肉泡饃很好吃。鮮香可口,酥軟湯濃。

我記得那晚后來,我們吃得很慢很慢,談天說地。

不,你說得不對,羊肉泡饃不好吃。羊肉泡饃和著你回家的背影在我的記憶里變成了一堵墻。

蘭蘭,我們的感情是真的,愛你是真的,除了相遇的地點不是真的,其它一切都是真的。

只是愛了一個不可能的人,

僅此而已。

那天之后我再也沒見過蘭蘭,我也不想再吃羊肉泡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