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興起,加入的個體越來越多。知識從來沒有像這個時代被如此鼓吹。圈子越來越繁榮,也越來越浮躁。
看似都在這艘駛向未來的大船上,實則階級分化,少數人受益,多數人掙扎,長尾效應籠罩著這群人。更可怕的是,多數人開始自亂陣腳,自封為王。
01
不是人人都能成為頭部資源,龐大的底層資源供養著少數人的成長。底層群體盲目跟風,又勤勤懇懇,甚至不惜讓自己看得像成功那么一點點。
自己經常會參加一些知識付費課,有時候是沖著專業提升去的,有時候看起來這個人很牛逼,自然聽聽也無妨。聽的多了,問題也就出來了。
開卷不一定有益,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古人說開卷有益的前提是當時的知識總量是相對有限的。互聯網時代不一樣了,知識總量趨向無限大,獲取成本也大大降低。
而知識經濟的興起,獲取方式就更便捷了。直接付費就行了,省去了查找時間,也肢解了個體的搜索整合能力,但是并不一定能達到知識滿意。
從本質上來說,知識經濟是IP的經濟化,知識本身沒有什么經濟價值。千百年以來,知識一直存在人類世界,也沒有人認為自己是依靠知識實現了財富自由之路。
但是,知識一旦賦予IP化,再通過個體輸出給這個世界,經濟價值就有了。而個體的能量大小意味著經濟收益的多少。
于是很多人開始在知識經濟的潮流中,自我吹捧,占山為王。看到一個自媒體人,前面竟然加了十幾種頭銜。嚇得我都開始懷疑人生了,現在人都這么厲害了么。
02
過度包裝下的我們,真的是當初自己踏入時候的初衷么。
渴望成長并沒有錯,如果過度陶醉未來,無異于揠苗助長,看似一時無所不能,實則狐假虎威而已。
社會虛假的表象太多,個體包裝的太離譜。這樣的人內心并不充實。泡沫總得破滅,面具總要摘掉。
有時候,也不能怪這些人。如果整個社會都在告訴你“如何畢業一年月入十萬”“如何不花錢做出一個百萬級公眾號”,你一定會蠢蠢欲動,熱血澎湃,想在知識經濟時代分一杯羹。
不能否定標題黨在商業上的成功,但是我們大多數人根本談不上商業化,不過是被時代挾持著來到一個新圈子。然后摸索自己的道路。
有的人,走著走著,發現太慢了,開始各種自我提升,標簽漲的很快,能力停滯不前。看介紹,好牛逼啊,一接觸,我去,這么坑啊。
這個時代一定會獎賞那些真誠真實的人。知識經濟時代只是給了我們一個更好成長的機會,并意味著可以隨意創造自己。
如果一個人必須要用夸大自己來吸引世界的注意,那么這個人就該好好反思自我了。最后吃虧的還是那個虛偽的自己。
“你缺少什么,就會極力炫耀什么”這句話說得很對。放到自媒體的世界里,就是,你缺少什么,就極力宣傳什么。這是大部分人的現狀。
03
很多人在焦慮浮躁中迷失,每天的付費課程滿滿,以學習的名義浪費時間,消耗焦慮。每天塑造自己,以成長的名義自我催眠和毫無進步。
知識經濟時代真的對每一個人都有幫助嗎。并不見得。大家的經歷,見識,層次,千差萬別,別人認為很有用的對自己可能就是累贅。
就拿我們經常參加的線上付費課來說,有的人感覺的確收益很多,豁然開朗;有的人就會感覺一般般,沒什么特別;有的人還會破口大罵。不是課程不好,是太多的人選擇了跟風。盲目的為知識付費,不是知識付費時代的弄潮兒,而是迷失自我。
都說知識付費的風口到來了,雖說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但是至少先要判斷出飛起的方向吧,要不然,飛錯了方向,豈不是死得更快。
如果我們缺乏判斷力,就會在頭部資源這群人的知識經濟的鼓吹中迷失方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發展什么。不清楚自己的目標,付費聽課滿滿的排期,不過是在花錢浪費自己的時間,外人還以為你是在努力學習新知識,不過是自己心安理得虛度罷了。
如果可以,還是要多閱讀書籍。真正的知識不會因外界因素而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