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塞利格曼和契克森米哈發表了論文《積極心理學導論》,標志著積極心理學的誕生,這是心理學領域的一場革命,為人類更幸福的人生尋求方法。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教授泰勒*本-沙哈爾出版了《過你想要的生活》,在書中提出了101中保持積極樂觀的方法,給你找到幸福的啟示。我對鍛煉身體、接受負面情緒、只討好自己非常有感觸。
001 鍛煉身體
運動后,大腦就會產生一種名為內啡肽的物質。人心情的好壞,同大腦分泌出來的內啡肽多少有關。我從小是個活蹦亂跳的小姑娘,喜歡跑、喜歡鬧。因為個子長得高,跑的還算快,從小學到大學,運動會、足球賽、籃球賽、健美操、街舞……各種賽場上總能看到我矯健的身影。大三那年暑假回家,我媽捏著我的大腿說:天吶,這么結實的肌肉!感覺那會兒的我充滿了活力,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假小子。讀研究生的時候,因為戀愛的原因,我把自己轉型成了“淑女”,感覺應該要收斂一下我那蹦蹦跳跳的形象。再加上工作后忙于奔事業,結婚后忙于生孩子,我放棄了刻意的運動。生完第二個孩子,我的身體出現了抵抗力差的表現——鏈球菌感染,蕁麻疹奇癢無比、高燒一周不退,最后還出現了各個關節不能動的可怕反應,我把自己放倒了。好在沒有產生大的影響,身體恢復后,我又開始了我的“運動生涯”。睡眠不好,那就跑步吧,從只能跑800米,到1千米、2千米、3千米、4千米,不斷地練習給了自己體力,運動會上1500米的賽場上又見到了我的身影,母校畢業長跑4公里也能看到我矯健的身姿,參加運動讓我開心無比。
002 接受負面情緒
人類有四種基本情緒:快樂、憤怒、悲哀、恐懼。非常不幸,在這四種基本情緒中,負面情緒占了三種。大多數人覺得自己應該一直處于快樂的狀態,卻往往因為追逐快樂的過程而不快樂。其實每一種情緒都是人類的寶貴財富,都值得擁有,負面情緒比正面情緒更能夠帶給人類成長和思考。接受了這樣的觀念,我感覺不管處于那種情緒,都是很美的。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喜歡給孩子們拍照。以前只是拍攝他們微微一笑、捧腹大笑的瞬間,但是現在我同樣也喜歡記錄他們因為得不到想吃的冰棍而大哭的表情,因為不被理解而傷心的樣子,因為被冒犯而憤怒的臉龐。孩子們的各種情緒,在現在的我看來都是那么的正常,又是那樣的美好。自己也不再因為孩子們產生負面情緒而焦慮,不再為他們的情緒而越界負責,感覺是這些情緒在教他們成長。
003 只討好自己
討好所有人的結果,就是大家都沒那么喜歡你,包括你自己。不要為別人而活。人們臨終前,在被問及他們的一生時,絕大多數人的回答竟然是,如果再活一次,要為自己而活。那么,現在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從現在開始就為自己而活?體會自己的喜怒哀樂,做什么事情能讓自己感到幸福?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教授提出“福流”的概念,當一個人全神貫注,忘記時間的流逝,也忽略到周圍其他的存在時,有一股快樂的福流從他的身體里流過,這就是福流。是什么能讓你產生福流?是自己讀書開闊的過程,是跟看到孩子成長的瞬間,是專注于興趣愛好的體驗,是不斷貼近自己的喜怒哀樂。尋找這樣的福流,在這個點上討好自己。
幸福是看得見,也是摸得著的。其實打掃衛生、給自己做頓飯、讀書、唱歌……這些生活小事,是你獲得幸福的點點滴滴。幸福很簡單,你的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