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楗第三】(3.3)
夫內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時宜,從便所為,以求其變。以變求內者,若管取揵。言往者,先順辭也;說來者,以變言也。善變者,審時地勢,乃通于天,以化四時;使鬼神,合于陰陽,而牧人民。見其謀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結者,陽親而陰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為謀也。
重要注釋:(要理解)
1、夫內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
2、“乃揣切時宜”三句:
3、以變求內者,若管取揵:
4、“言往者”四句:
5、“善變者”七句:
6、見其謀事,知其志意:
7、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
8、陽親而陰疏:
9、事有不合者,圣人不為謀也:
譯文:
如果已方的言辭或計謀與君主不合的,就不能施行。于是就揣摩時機是否適宜,從有利于實施的方便出發,來改變策略。以靈活變通的方式來結交君主。做到這樣,那么達到目的就像用鑰匙開鎖一樣,變被動為主動。游說時,涉及已發生事件,要用“順辭”,即順從君主之意的言辭;在游說中涉及還未發生的事件時,要用“變言”,即有變通余地的話。善于應變的須做到知悉各國地理形勢、精通天文四時的變化;這樣就能做到役使鬼神,與陰陽之理相合,驅使民眾。見到君主處理事情的計謀和措施,就能知道他的真實想法和意圖。已方所行之事有時不能與君主之意相合,是因為我們對對方之意了解不夠多。如果對君主之意了解不多,即使已方主動迎合他,也不能得到君主發自內心的真誠信任,表面上與已方親近而暗地里卻很疏遠。不合于君主之意的事,圣人是不會謀劃的。
心得:與對方交往時,對于對方既成的事實要贊同迎合,對于還沒有發生的事情,說話則要給自己留有余地,以便回旋。靜若處子,仔細揣摩認真分析對方的真實意圖,動若脫兔,抓住時機立刻有所動作。不鳴則已,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