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追熱點,這個需求也催生了很多詞的流行。Grit(堅毅力)這個詞流行起來源于一本就叫做《堅毅力》(Grit)的書,作者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安杰拉.達克沃思,它的定義是:
堅毅力(Grit)=熱情(Passion)+堅韌(perseverance)
熱情是你要對做的事情有強烈的興趣,堅韌就是你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能將一件事堅持到底。達克沃思認為,努力比天賦重要得多,他提出兩個公式:
技能=天賦×努力
成就=技能×努力
從公式上看,道理還是很清楚的,一個人光靠天賦沒有努力不可能獲得技能,如果有技能而沒有努力,也不能將技能發(fā)揮出來,技能發(fā)揮不出來,想要獲得成就也不大可能。我們用簡單的代入法,可以看到成就等于天賦乘以“努力”的“平方”。這個無疑給了很多人利好,因為大家都是公平的,只要努力,就可以創(chuàng)造想要的成就。而達克沃思還有個更好的消息,堅毅力可以慢慢訓練獲得,遵循四個步驟:
1.培養(yǎng)對某個領域的深入興趣。
2.刻意練習。
3.設立遠大目標。
4.要有希望,要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達克沃思用了西點軍校學生的例子,說那些能堅持下來的學生成績比那些不太能堅持的人好,還講了自己小時候并不聰明,后來努力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的例子做說明。這些都是勵志的好故事,如果信了,那就開始努力了。但是,萬老師在文章中說了,先別急,先對這個理論來一番質(zhì)疑看看。
萬維鋼老師本身是做物理研究出身的,研究起這些新理論自然不在話下。他找來了對愛荷華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馬庫斯.克瑞德的采訪,克瑞德提出了三點批評:
1.達克沃思夸大了研究結果的顯著性,也就是說他的研究論證不嚴謹,數(shù)據(jù)不可靠。
2.堅毅力對于成功的作用其實并不大。比如堅毅力和大學成績的相關系數(shù)只有0.18,達克沃思自己的研究中的相關系數(shù)也只有0.2,是屬于弱相關都算不上的水平。
3.堅毅力這個概念并不新,它和心理學上的“大五性格”分類法中的盡責性的相關系數(shù)高達0.8到0.98,相當于堅毅力就是盡責性,屬于新瓶裝舊酒的做法。而且,盡責性很難通過后天努力培養(yǎng)或者提高。
另外,萬老師還提到《英國心理學會研究文摘》上的研究文章對于堅毅力的研究,說堅毅力的兩個方面熱情和堅韌對成功的“有效成分”其實是堅韌,熱情沒有什么用。而堅韌的作用也很微弱。另一個研究也指出,堅毅力與創(chuàng)造力關系不大,有時候反而會是負作用。真正對創(chuàng)造力有用的是開放的大腦。
一個人很難同時能保持開放的大腦,又只對一件事持之以恒。
看看我們身邊的“一根筋”,其實大家都不是特別喜歡,大家比較容易接受的是那些對事物保持足夠的開放,又能找到正確方向堅持的人。對于我們來說,了解一個理論,只是做到了知道的層面,真正要做的時候,還是需要一點批判精神,即使這種批判會動搖你對于這個理論的認識。從更加務實的角度出發(fā),我們還可以選擇做最小化嘗試,先邁出一小步,看是否與實際一致,這樣可以更快的找到正確的方向。這個時候再發(fā)揮自己的堅韌力,做出成就可能就會更靠譜一些。
好的選擇的前提是先有很多選擇,開放是有很多選擇的必備條件。我們要在堅持和開放兩者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但這種平衡有時很難把握,需要我們自己能在成長的路上去發(fā)現(xiàn)和建立自己的識別模式。
我自己從文章中學到的,是一個嚴謹?shù)膶W者思維,在面對一個概念或者理論的時候,應該用更合乎邏輯的方式去質(zhì)疑,質(zhì)疑的過程更需要嚴謹?shù)睦碚撝巍4蠹以趺纯矗瑢W界權威怎么看,并且不能只聽一家之言,最后綜合自己的分析,給出自己的判斷。這才是我們該有的學習態(tài)度。
轉述自得到萬維鋼老師專欄《精英日課》第二季010課《“堅毅力”...可能是個站不住腳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