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守護那一片和平陽光
? ? ? ? ? ? ? ? ——記抗戰老兵姜玉光
?? ? ? ? 時令已近大雪,卻并沒有往年凜冽刺骨的寒風。正午暖洋洋的陽光,照在每個人身上,照在一座簡樸整潔的農家小院斑駁的大門上,這是汶上縣郭樓鎮姜店村抗戰老兵姜玉光老人居住的小院。門框正上方兩個牌匾上的“光榮之家”四個大字,在陽光的輝映下,閃爍著金燦燦的光芒,也映亮了所有人的目光。隱隱感覺,這普普通通的四個字背后,一定蘊藏著一些并不普通的故事。
? ? ? ? 已經95歲高齡的姜玉光正坐在堂屋前廈廊的椅子上曬太陽,?穿著暖和的厚棉襖。這個身材不高,敦實淳樸的老人,在溫暖的陽光下,一頭灰白稀疏的短發,與健康紅潤的面色相映,像極了一位鶴發童顏的老神仙。他雙眼微微瞇縫著,如一尊雕塑般神情凝重,仿佛正陷在沉思里。跟老人打過招呼,告知采訪來意,他似乎還沒有從沉思中回過神來,并未顯示出特別的熱情,只是嘴里不斷重復著:“抗戰事跡?我哪有啥事跡呀?唉!年紀大了,都記不清了!都記不清了!”
? ? ? ? 拉家常一樣詢問過幾個問題后,姜玉光的聲音漸漸變得洪亮起來,慢慢跟我們打開了話匣子,也打開了自己心底那扇塵封80年的記憶之門。在老人聲情并茂的描述中,那段炮火連天、血雨腥風的殘酷歲月也逐漸呈現在我們面前。
(一)橋林的槍聲,威武的軍裝
? ? ? ? 出生于1926年12月那個貧窮落后的魯西南小村的姜玉光,少年時代是在中華民族正處于侵華日軍的鐵蹄踐踏之下度過的。1940年,為了生計,他剛滿14歲就去了東北做勞工。在東北時,姜玉光親眼目睹了很多侵華日軍虐待和屠殺我們中國人的暴行,他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一顆復仇的種子也在心底扎下了根。于是,他回老家參加了八路軍汶上縣附近的游擊隊,并跟隨部隊參加了與侵華日軍的戰斗。
? ? ? ? 當時,由于日軍的武器裝備非常先進,有飛機大炮機槍,游擊隊只有土槍,子彈也不充足,所以他們只能靠游擊戰術與日軍周旋,隱藏起來打伏擊,待到敵人來了之后,趁他們不提防狠狠予以還擊。一次,日本鬼子從東平到汶上,姜玉光所在游擊隊埋伏在橋林,打得敵人狼狽不堪。橋林,成了他們伏擊日軍的常勝之地。
? ? ? ? 每次日軍被游擊隊伏擊后,都會對附近的百姓進行報復。調來大部隊,對老百姓是見一個殺一個。雖然日軍瘋狂的報復,可中國百姓不但沒有畏懼,反而有更多的人參加了抗日武裝。在當時,只要一上戰場打鬼子,大家都把生死置之度外,因為他們的信仰就是保家衛國。
? ? ? ? 1945年,姜玉光已經長成了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那時的中國,已處于抗日戰爭的最后階段,勝利已在望,可是這場殘酷的戰爭留給全國人民的,是怎樣一座殘破荒蕪的江山啊?國家不安寧,個人的幸福無從談起。動蕩不安的現實,令姜玉光毫不猶豫地做出了人生中最重大的抉擇:堅定地走進汶上縣治安大隊的大門,穿上那身威武的軍裝,成為了一名保家衛國的光榮軍人。他那副并不高大威猛的身軀,從此便不停地穿梭于密集的槍林彈雨之中。
? ? ? ? 在當時二戰的國際戰場上,發動侵略戰爭的日本失敗已成定局,當時日軍大部已撤出中國的領土,但還是留下了一些殘余勢力,暗地里散布各處,妄圖做最后的負隅頑抗。滿腔熱血的姜玉光跟著治安大隊整日奔波在打擊這些殘余日寇的道路上,直至將他們掃除干凈,徹底從我們祖國的版圖上消失。歷經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全國上下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終于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可是我們的國家并沒有迎來和平與統一,我們的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心中那個自由民主的新中國能早日變成現實,姜玉光再一次走在時代前列,投身到偉大的解放民族的戰斗之中去。
(二)帽檐的彈孔,胸前的紅花
? ? ? ? 1946年秋,解放戰爭已經打得如火如荼,姜玉光印象最深刻的是發生在濟寧北關的一場緊張激烈的戰斗。“打的是吳化文(后于1948年在兗州起義)的隊伍。我們一個團打進去,唉!那一場仗,打了一天一夜,打得真苦啊!”老人再一次微瞇起雙眼,拉長了聲調感嘆著。“我們解放軍沒有生產武器的工廠,也沒有子彈,整場戰斗都沒有顧得上吃飯。先前派去的偵察員偵察的城內敵軍是還鄉團,結果到晚上對方換成了青年團;匯報說對方沒有準備工事,結果人家的工事非常強,什么立式、臥式、跪式都有,打過去之后才發現情報有誤,一切全都變了。”
? ? ? ?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哪有后退的道理,只能埋頭往前沖!情急之下,部隊進行了有組織的分工,整個連部做了精心編排,工作全部責任到人,一打起來雙方的子彈滿天飛,最后人員幾乎都被沖亂了。姜玉光被分到器具組,四人抬著一個大筐子,負責運送武器彈藥。整整一夜激烈的戰斗后,天將明時,隊伍接到命令要求撤退,他才發現,一組里四個人只剩下了他自己,其他三人都已經犧牲了。他記得那天是農歷十五,黎明時分一輪圓月懸掛在天空,將整個大地照得亮堂堂的。姜玉光手里緊緊抱著一桿槍,悄悄蹲在一堵東西墻的墻根下,警覺地觀察著周圍的動靜。這時三排排長跑過來,交給他一個任務,讓他去通知班長趕緊撤退,并讓他口頭傳達:保存實力要緊!撤退時能帶的傷員帶下來,能拿的槍支拿下來。排長是一位經歷過八年抗戰的老戰士,比他有經驗得多,給他做示范——前方墻角處是一道南北墻,貓著腰沿著墻根一直往前走。姜玉光身上背著十幾斤的槍支一路往前沖,跑到墻的盡頭一下子堵到敵人的槍眼上了,被排長敏捷地一把給拉了回來。當時情況緊急,他沒有任何感覺,撤退回來后戰友看到他軍帽上多了一個縱穿前檐的小孔,才知道就是他站到對方槍眼上時給打穿的,幸虧他個子矮,帽檐高擋了一下,他才幸運地撿回了一條命。當他將身上帶回來的槍遞給排長時,排長眼中流下了悲痛的淚水,在那場慘烈的戰斗中,犧牲的人真的太多了。“六連的司廣武、張九道,還有……我們一塊兒去當的兵,都在那次戰斗中犧牲了。解放后,司廣武被埋到了縣烈士陵園里,前些年腿腳方便時我還經常去看看他。那次犧牲太大了!”
? ? ? ? 危險再大,犧牲再多,哪怕還有一個人,哪怕尚存一口氣,也要堅持奮戰到底。如果說在這一場慘烈的戰斗中姜玉光是有驚無險,那么另一場發生于徐州地界的戰斗,對于他來說就是兇險萬分了。那時已是農歷十月,他們駐扎在古城旁的一所農家院子里。大家剛剛領了新棉衣,高興地穿在身上。我方大部隊已將機槍大炮裝在車上,用騾子拉著正準備轉移,他們連的任務就是在后方負責掩護團部安全轉移,姜玉光此時已任三班班長。瞭望哨上的哨兵發現了情況,敵機正遠遠朝他們飛來,趕緊跑回來匯報。他們當時剛做好了飯,根本來不及吃,只好將飯菜裝在飯包里背在身上,以便于路上吃。“我們手里武器太少,沒多少人懂軍事技術,連長都不懂。敵人手里有機槍大炮,軍事技術比我們高。我們只有繳獲的敵軍的一枚六零炮,十幾發炮彈。我剛得了一桿機槍,還沒用過,連長一聲令下,雙方便開戰了。”姜玉光說,戰斗一打響,那情景可真是令人心驚肉跳!整個天空中只看見炮彈皮就像夏夜里的蛾子一樣到處亂飛,耳邊是子彈疾馳而過的“嗖嗖”聲和敵方大炮驚天動地的轟鳴聲。
? ? ? ? 因為是臨時駐扎,時間又緊,解放軍的工事還沒有完全挖好,于是他們在堂屋屋山西頭的土墻上快速挖了一個大窟窿,他便將手里的機槍架在墻上,從窟窿里伸了出去。可是部隊缺少規范精良的武器,姜玉光之前沒摸過機槍,也不懂得使用技術,幾乎將整桿機槍都伸到了外面,這不是把自己完全暴露給敵人嗎?同班的戰士王世勤趕緊幫他把機槍拉了回來,只露出了一點槍頭。緊接著一片火光沖天,眼前這堵墻便被炮火轟了個大洞。幸虧他們緊急之下就地一個“驢打滾”閃到了遠處,轉頭一看,唯一的那枚迫擊炮也被炸飛了。
? ? ? ? 艱難地堅持到了傍晚,等待前方大部隊安全轉移完畢,姜玉光他們連掩護的任務順利完成,接到了撤退的命令。正當他們想要往屋子外面沖鋒時,敵人已經進攻到了院子大門口的一個小屋了,他們一下子被堵到了堂屋里。正門出不去了,于是他們轉向后方,從炸開的墻洞子里撤了出去。他們班有一個姓王的戰士交鋒期間身上掛了花,背著槍沒跟上步伐,結果落在后面走丟了。“不知道他后來怎樣了,是安全撤退還是被敵人俘虜了,是死是活現在都不知道。唉!戰場上就是這樣,沒法顧及更多呀!”他帶著二班和三班走在前面,沖進了村子外的一個河溝里,十月的河水已結了一層薄冰,他們趟著冰碴子越過河,這才脫離了危險,與大部隊順利會合。
? ? ? ? 在這場戰斗中,姜玉光榮立了一等功,指導員親自在他胸前掛上了一朵象征榮耀的大紅花。不久,因為他表現突出,連長動員他寫了入黨申請書,并做了他的入黨介紹人,從此,姜玉光加入了黨組織,光榮地成為了一名真正的中國共產黨員。聽到這里,因為老人之前講述的激烈戰斗而導致的緊張氣氛才稍稍松解了一些,我笑著問道:“立了軍功、入了黨高興嗎,大爺?有沒有給自己慶祝一下?”“也沒啥特別的感覺,畢竟有很多同志連命都沒有了,能活下來已經是萬幸了。這點小事,哪里值得慶祝呀?1947年1月,我們在菏澤東明縣攻打南關的那場戰斗取得了大勝利,也沒犧牲多少人,都沒有時間慶祝,打完就趕緊離開了,戰場由留下的部隊打掃,我們要趕去打下一場戰斗。”
(三)山溝里的烽火,陽光下的安寧
? ? ? ? 每一場戰爭的勝利,都是以無數年輕的生命犧牲做為代價。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建立,幾十年來無數革命先烈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奮斗,終于換來了一個全新的和平中國。新中國成立后不久,美國發動了對朝鮮的全面戰爭,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面對艱難復雜的局勢,黨和政府反復權衡,于1950年10月派出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保家衛國重任面前,姜玉光又一次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作為志愿軍公安五團八連的一名副排長,和戰友們一起,“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毅然奔赴抗美援朝前線。
? ? ? ? “其實我們也沒怎么上最前線,大部分時間就在后方的防空洞里,負責保護前方部隊需要的武器、彈藥、生活用品等,再運送到前線上去。”姜玉光覺得,比起最前線那些出生入死的戰友,自己的工作實在沒有什么可炫耀的。但是我們明白,前方后方僅僅是分工不同而已,功績屬于每一名中國人民志愿軍,他們是一樣偉大的。
? ? ? ? 跨過鴨綠江,志愿軍部隊在戰場上一里地設一個班,密切地守護著生命的保障線。但是當時,我們志愿軍和美軍的武器裝備差距非常大,尤其是在空軍方面,美國的轟炸機、偵察機和運輸機都很齊全,擁有當時最先進的空軍部隊,而我國幾乎是一無所有,更沒有制空權。就像剛剛上映過的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里表現的那樣,敵人依靠強大的空軍火力,幾乎每天都對我軍進行狂轟濫炸,一座橋一天要炸斷好幾回,極力阻止志愿軍通過;在志愿軍的汽車經過的公路段撒下無數三角釘,想扎壞汽車車胎,截斷這條生命線。一輛又一輛汽車栽到了山溝里,往下一看滿是志愿軍載著軍需物質的汽車。所以很多時候只能選擇夜間運送物質,但也常常充滿了重重危險。
? ? ? ? “那怎么辦?敵人的飛機來了,志愿軍就端起機槍、步槍,照著飛機頭打唄!”姜玉光老人神情淡然,談起近在咫尺的兇險,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平常的故事。在運送軍需物資的途中,敵機不斷投擲下照明彈,公路上因輪胎扎壞而停下的車輛被敵機發現,敵機會低空盤旋瘋狂地反復掃射。遇到這種情況,志愿軍戰士心中著急萬分,這一車車的物資都是祖國人民的血汗,是前方戰爭勝利的保證呀!所以他們會拿起手中的槍,跳下車找個隱蔽處,瞄準向著俯沖下來的敵機猛烈射擊。等到敵機朝他們越來越近時,一連串子彈射出槍膛,擊中敵機要害。小小的步槍或機槍打落一架飛機,聽起來好像不可思議,其實當時,這樣的“奇跡”時有發生。
? ? ? ? 在朝鮮戰場待的時間并不長,當姜玉光貓在黑漆漆的防空洞里時,當他奔赴在危險的運送軍需的路上時,他常常會忍不住想,現在的祖國該是萬家燈火,一派和平安寧的景象吧!勞動了一天的人們此時都在安靜地休息吧?想到是自己和戰友們在這遙遠的寒冷國土上保衛著他們的和平生活,他就感到無比的自豪。姜玉光說,期間他還俘虜了一個敵人,又立了一次軍功呢!但很快他又微笑著搖搖頭:這樣的事兒,每個人都會有,太平常了!他覺得,光榮是屬于大家的——每一名英勇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每一個堅持戰斗的朝鮮人民和戰士。
? ? ? ? 當年跌落在山溝里的敵機燃起的那團沖天火焰,照亮了一片天地,也照亮了志愿軍英勇抗擊美軍的道路。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我們贏得了偉大的勝利。在這場戰爭中,姜玉光和全中國“最可愛的人”一起舍生忘死、浴血奮戰,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再到抗美援朝,他作為一名最最普通的人民戰士、共產黨員,每一段履歷中,都忠誠地踐行了一名軍人應盡的職責。陽光下那一枚枚金光閃閃的軍功章和紀念章,記錄著他勞苦功高的一生。但是姜玉光并沒有躺在功勞簿上換取身后名利,1955年4月,他光榮復員,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家鄉,遵循自己的初心,重新成為普通農民大眾中的一員。用另一種方式,繼續默默地為國家做著貢獻。十年艱辛榮耀,從此歸于云淡風輕。如今老人家庭和睦,兒孫滿堂,盡享著天倫之樂的姜玉光,心底只有深深的滿足與感恩:“政府對我照顧好著哩!每月都領一千多元補助,逢年過節還來慰問,送禮品。活到現在,跟那些犧牲的戰友相比,我已經是在福窩里啦!”
? ? ? ? 斗轉星移,歷史的長空中,八十年彈指一揮間。和平的風,拂過魯西南的田野,拂過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每一寸河山。和煦的陽光,照耀著這人間的一草一木,照亮著中國人民心靈的每一厘角落。而這片陽光的守護者,就坐在冬日的小院里,悠然地瞇著雙眼,沐浴著這溫暖的陽光,安享著這來之不易的幸福。這,才是世間最美的一道風景!正所謂:
姜氏熱血灑江山,
玉壺冰心日月鑒。
光耀千秋薄名利,
贊歌頌揚忠義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