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兩個月以來,我騎壞了兩輛自行車。
這兩輛車為我立下了汗馬功勞。載著我往返于家、租處、學校、各大建材市場。穿梭于各條大道小道。
其實,今天我不想說騎自行車的方便之處。而是透過騎壞的兩輛自行車讓我體會到這兩個問題的重要性。
一、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我的第一輛自行車是這樣壞掉的。
起先,腳蹬子嘎吱嘎吱響。我沒管。
之后,腳蹬子有明顯的晃動。我還沒管。
最后,正在我騎的時候,腳蹬子咔嚓掉了。
后果是我一邊推著車,一手拎著個腳蹬子,推著回家。(好狼狽)
咱在引用一個古代的例子
戰國時期,魏國相國白圭在防洪方面很有成績,他善于筑堤防洪,并勤查勤補,經常巡視,一發現小洞即使是極小的螞蟻洞也立即派人填補,不讓它漏水,以免小洞逐漸擴大、決口,造成大災害。白圭任魏相期間,魏國沒有鬧過水災。
正反兩個例子,體現了對小隱患是否重視所造成的后果。大事兒都是因小事兒引起的,小的隱患不去重視和及時的處理,就會留下無窮的后患。
二、多動手、多動腦
就在昨晚,餓了一天肚子。騎著我那第二輛自行車行走在夜色中。騎著騎著,我聽著聲音不對,腳蹬子又出現上次要掉的狀態。
嘿,這次我學乖了。沒等它掉下來,我直接就推著走了。
晚上回去跟我老媽說了說,我說這車不能騎了。騎上又得把我扔半路上。
早上,我媽送寶兒上學,到樓下,打來電話,告訴我那車沒事,螺絲松子,用6號扳子擰擰就成。我上下樓折騰了幾次,也沒從家里找到合適的工具。只是用手稍微緊了緊。
上午上班,我媽又打來電話,問我有沒有修汽車的板子(說的挺專業,我沒記住)。告訴我,第二輛車修好了,第一輛車找個板子和螺母也能修上。
知道嘛?我媽把我這給扛到四層修,沒電梯。這老太太真強。
雖然我做到了防患于未燃,但是沒有做到及時處理。
我們的父輩都經歷了困難時期,這個時期的人們都有很強的動手能力。什么鋤頭壞了,自己修修,衣服壞了,自己補補。
我還記得我小時候穿的毛衣和毛褲都是我媽親手給織的,穿起來相當暖和。
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什么東西一壞,第一個想法就是買新的。從來不是先去想想能否自己想辦法給修理修理。我們的動手能力在逐漸退化。
引申理解,我們遇到問題,首先要自己獨立思考,看能否自己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再去請教別人。不僅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還能提高自己的主動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