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一個存在感極低的王朝!
(一)九個統一王朝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這句話寫到亂世之中,諸侯爭霸,兵戈四起,百姓苦不堪言,人民實不如狗。可惜,自周平王被逼無奈,遷都洛陽,春秋亂世開始之后,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亂世的時間遠遠長于太平之時。
從始皇帝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算起,中國古代共出現了九個統一的獨立的王朝!
秦始皇嬴政之秦朝
漢高祖劉邦之漢朝
晉武帝司馬炎之晉朝
隋文帝楊堅之隋朝
唐高祖李淵之唐朝
宋太祖趙匡胤之宋朝
元世祖忽必烈之元朝
明太祖朱元璋之明朝
清太宗皇太極之清朝
每個王朝都有屬于帝王的豐功偉績,屬于將軍的擴土開疆,屬于文人的琴棋詩畫,屬于佳人的舞榭歌臺!
但是,不得不說,晉朝算是這九個王朝中存在感最低辨識度最低流傳度最低的王朝了!
(二)時代使然
一:時代的尷尬!晉朝身處三國與南北朝這兩段亂世之中!前者因為歷史本身的精彩,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羅貫中的文思加上毛宗崗父子的修整而趨于完美的三國演義的深入民心,使得這段歷史成為了中國人民最為熟悉的了,緊隨其后的晉之一朝與之相比黯然失色也是情有可原。而晉朝之后的南北朝亦是中國歷史上不多見的大亂世,真要論混亂程度與亂世代名詞春秋戰國想比也不遜色多少!這兩段亂世雖然動蕩血腥,但確實比衣冠南渡之后依靠長江天險偏安一隅的東晉王朝要好看的多!
二:君主的無力!
一個王朝的建立自然少不了一個英明神武的開朝皇帝,一個王朝要締造盛世也需要一個雄才偉略的君王!
一個偉大的帝王便值得我們記住一個王朝!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明有朱元璋,清有康雍乾就連短命的隋朝,隋文帝隋煬帝兩位君王亦是有許多可以供茶余飯后消遣的故事!那不過百年的元朝讓大家最為深刻的君主雖然不是開國皇帝,但成吉思汗四個字,注定這個王朝的不平凡!
晉朝的開國皇帝司馬炎的天下來的太過輕松,可以說是從他爺爺司馬懿他父親司馬昭手中繼承而來,東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睿完全被王導的光芒掩蓋!兩位開國君主都如此沒有存在感,其余的帝王又能有什么作為呢?晉之一朝最為人熟悉的恐怕是那個說出,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吧!
三:文人的失落!
最為嚴謹可靠的傳承依賴的是史家的史書,而最為快捷最為廣泛最為方便的傳承則是文人的文字!與文人相對應的朝代屬性就是文體了。
古有風雅頌,后有楚辭,漢有漢賦,唐有唐詩,宋有宋詞,元有元曲,明清有小說。雖然也有魏晉南北朝的駢文一說,但是畢竟缺少如屈原宋玉馬枚李杜蘇辛關白羅曹這般旗幟般的大家,更何況在魏晉南北朝五個字中,有魏有南朝有北朝,晉再一次成為了那好像買一送一的存在!
(三)人之使然
四:名士的無奈
當然,晉朝是有文人的。這里有一群率性,天真,爛漫的文人。像阮籍,嵇康,陶淵明,王羲之,謝靈運。可是在那個即便統一依舊戰亂,即時偏安亦不乏戰爭的晉朝,這些追求自然,尋求真我的名士與那個時代是那般格格不入。他們不能代替那個王朝的正統,甚至相違背,所以,后世在提起這些了不起的文人時,很多時候會把他們與那個王朝剝離開來,好像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一般。他們生活在那個王朝,他們卻無法成為支撐這個王朝的存在。因為他們被那個朝代擱置在時代的角落,這不是文人的心酸,而是晉朝的損失與悲哀!
五:世家的強勢!
晉之一朝當然也有屬于正統的文人,他們位高權重,他們富貴盈門,他們中有人書畫風流,他們中有人戰場大家,他們擁有那個時代最好的資源最多的特權,他們有一個很好聽的統稱,世家子弟!
八王之亂之后王導輔佐司馬睿攜帶大量北方士族衣冠南渡建立東晉朝廷,而后庾亮當政,桓溫得勢,謝安掌權,漸漸形成了王謝桓庾四大家族為首,各家士族林立的局面!這些以姓氏為界限,血緣為紐帶的世家名門的權利財富太重,威望甚至超越皇家,那些士族領袖更是那個時代最為閃亮的明星和旗桿性質的人物,這也是為什么晉朝皇帝都難以有大名聲的主要原因!
原本世家子弟,士族高門可以成為晉朝的名片,然而,姓氏文化的屬性注定他的衍生物不可能成為某一個時代的專有品,他屬于漫長的歷史!晉朝有王謝等世家,南北朝有王謝等世家,唐宋元明清依舊有王謝等世家,那些家族人依舊在歷史長河中演繹著各種的故事,只不過有些沒落,只不過有些再也無法超越皇家!
六,政策的緣故
晉之一朝最為出名的當屬五胡亂華。北方游牧名族大舉南下,整個東晉一朝還有之后的南北朝,北方土地就是這些少數民族與漢人的斗爭與殺戮。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不妨礙民族團結,國家相關部門有意淡化這段歷史,以至于教科書和主要媒體對于這段歷史描述甚少,這也是晉之一朝沒有那么起眼的原因。
也許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每個王朝都有每個王朝特有的風景。雖然晉之一朝并不強勢亦不顯眼,但依舊有著大賢大德大智大勇之人。他們站在那個時代的最高處,或清白高潔俯視眾生,或心系家國翻轉風云!
在晉之一朝確實出現了兩個人杰,兩個本不屬于世間的超凡脫俗之人。
一個是西晉在竹林之中彈奏廣陵散的嵇康,
一個是東晉在朝堂之上挽大廈于將傾的謝安。
王導之后,謝安終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