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天真論篇第一講
主講:徐文兵? 主持:梁? 冬
播出時間:2008-12-06? 23:00—24:00
經文: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等天。乃問于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
梁冬:我是梁冬、梁某人。而做在我對面的是我的在求學中醫方面的偶像級的老師徐文兵老師,徐老師你好!
徐文兵:梁冬好!聽眾朋友們大家好!
梁冬:啊呀,一看就很有這個電臺風范,從小肯定是聽小喇叭長大的人。
徐文兵:聽這個孫進修爺爺的故事長大的
梁冬:哎呦,我估計你可能是最后一批提到孫進修爺爺的這個小朋友嘍。以后的小朋友都很難提到嘍。所以這讓我們無限傷感。還有讓我們無限傷感的東西呢就是中醫,中醫作為一個非常博大精深的學問,而且呢它作為一個能夠通達宇宙道理的一門學問呢,最近呢,飽受詬病,很多人呢也不恨理解,我們特別希望能夠用一種嶄新的視角,其實也不是嶄新的視角了,只不過是一點點讓大家,我們現代人都能理解得語言重新去講講看看我們的這個中醫,尤其在中醫里面呢有本書叫《黃帝內經》。這本書呢很多朋友也在不同的管道聽說過,但實際上以我看來,我聽到的關于《黃帝內經》講得最有趣的人,就是我對面坐的這位徐文兵老師。
徐文兵:過講。
梁冬:嗯,啊,徐老師,一看就是貴人,以前都說啊這個賤人呢多語,貴人沉默……呵呵呵……
徐文兵:不是,先得聽你說,你拋磚我引玉。
梁冬:是,那我們這個節目呢,其實非常簡單呃……就是一本《黃帝內經》足足可以讓很多人讀一輩子。所以呢,我們肯定要慢慢和大家分享,《黃帝內經》是一個……,有很多篇,大概有八十一篇的一個……
徐文兵:《黃帝內經》分上下兩部,第一部叫《素問》它有八十一篇,第二部叫《靈樞》也有八十一篇,合起來一百六十二篇。
梁冬:《素問》和《靈樞》有什么講究嗎?
徐文兵:《素問》是簡單的就是……,我們互聯網經常有一個詞叫FAQ,就是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就經常要被問到的一些問題,這種問題都帶有普及性、一般性的問題,所以呢,要解答中醫對生命、對天和地與生命的關系的一些最基本的問題,所以《素問》是一本中醫基礎理論的書。《靈樞》呢是指人的氣和人的神靈溝通的那個節點,關節點,"樞"是關鍵,就是我們開闔門的那個門軸。它一動整個門就動,所以這個是講針灸穴位的書。
梁冬:所以中國古代在很漫長的一段時間里面,真正對人外科做得好的那點兒技術全部都是重新又從對動物的手法里面移植過來的。
徐文兵:可能有這種就說從對經絡的認識來講,中醫說人有十二正經、奇經八脈有三百六十一個俞穴,另外呢,人還觀察到動物也有經絡,也有俞穴,比如豬啊、狗啊都有足三里。這些都是古代的那些很高明的巫師或者醫師他有望氣的本領,就像扁鵲一樣,據《史記》記載,扁鵲學醫學成以后能夠什么?盡見五臟正經,他有一種超人的感覺能力,所以在這種感覺能力下再去扎針做手術,那那就相當高。古代的人和天地,和這種動物、植物都有溝通的,他們有一種特殊的交流方式。
梁冬:什么交流方式?
徐文兵:就是神通,就是在神的層面上與它們溝通。
梁冬:這會不會太玄了一點點?
徐文兵:是玄,我們今天談中醫就里不開一個"玄"字。古代人們認識中醫的方法離不開這種與生俱來的,其實每個人都有,我們只不過被一些后天的東西給蒙蔽掉了。這是人的真的性情,蒙蔽掉了,只不過有些人還保存著。所以你看《黃帝內經》第一章叫:上古天真論,所謂天真者就是還沒來得急受污染、受蒙蔽的人的那個狀態。
梁冬:什么叫天地之氣呀?
徐文兵: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就是天地之氣。所以中醫講順應天地之氣的話,他講的是這個東西。
梁冬:有意思極了。所以呢今天呢我們稍微花一點點時間呢,和大家分享一下《黃帝內經》、中醫。現在呢我們開始了我們真正地談論《黃帝內經》的話題哈。中國的所有醫典里面,最重要的一本書是《黃帝內經》,《黃帝內經》里面排在第一篇的文章,居然叫"上古天真論"。足可見,這個《上古天真論》是多么多么重要。 這個《上古天真論》呢第一句話叫:"昔在黃靈,生而神靈”。就是說當年呢,有個叫黃帝的人,"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請問,什么叫做"生而神靈"?
徐文兵:啊,首先說"上古天真"的意思。我們剛才提了一點,就是說道家是講究道法自然,認為老天自然賦予你的這個能量或者是能力,是最高超的。所以自然的反義詞你想一下是什么?
梁冬:就是不自然。
徐文兵:就是不自然,就是人為。
梁冬:噢,對對對。
徐文兵:是吧?所以說我們說做作,北京話叫"作"。這個人加上一個為,合起來一個字兒。
梁冬:偽。
徐文兵:就是偽。
梁冬:所以司馬南總說偽科學。
徐文兵:偽科學也沒錯,中醫就是偽科學,中醫就不是科學。中醫是另外一門認識自然的學問。
梁冬:對,或在到達真理的路途上有很多的路徑,科學是一種。
徐文兵:對。
梁冬:對,那個宗教、藝術、文學都是。同時呢,我覺得我們對于科學的這種界定還不一樣。可能對于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中醫是另外一種廣闊的科學,也不一定。
徐文兵:不怕中醫是偽科學,就怕科學是偽真理。
梁冬:哎呀,這句話說得實在是太有趣了。
徐文兵:所以那個當中醫是偽科學,而科學又是偽真理的時候,我們是偽偽真理,正好負負為正,我們就是真理。廣告片花……本字幕由“易健生活網”制作……
梁冬:好,轉過來,"上古天真"。
徐文兵:所以為什么提到這個偽呢,真的反義詞就是偽。真的反義詞是偽的話,我們就說天真,就是天、自然賦予你的那種能力。在這種能力面前,你還是謙卑一些,不要把你的人為、做作,"作"出來的那種東西,凌駕于這種自然之上。
梁冬:對,不天真的男人就是"偽哥"。
徐文兵:就是"偽哥",不是帥哥就是"偽哥"。
梁冬:就是“偽哥”是吧。你剛才說到的天真就是那種率真的和天地一體的?
徐文兵:對,它是不加任何雕飾的東西,不加任何人為粉飾雕琢的東西。另外這個上古呢,就是從道家來講,他認為就是今不如昔。就是說從這個道法自然角度來講,時代越進步,人為的東西越多、越高級,離那種天真越遠。而追求這種天真的唯一的辦法不是在現在世界上去找,而是返璞歸真,回到遠古的時代。那會兒的人們是最接近自然,最天真的。
梁冬:所以社會進步的另外一種表述就是距離自然越來越遠的一個過程。
徐文兵:對,人的本性越來越被壓抑,越來越被傷害。
梁冬:套用句時髦的詞越來越"異化"。
徐文兵:異化,就是異化,其實就是異化,異化的結果就是人活得越來越痛苦,越來越不自然。所以從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來講我們就得出這么一個結論,人想回歸到自己自然純樸的本性呢就要做兩件事兒,一個是盡可能地親近自然,第二個,盡可能地回歸傳統。或者倒過來也行,叫親近傳統,回歸自然。 這就是上古天真論第一個題目,教給你要做的事兒。那么它下面接著就說了,"昔在黃帝",他講的這句話是對黃帝一生生平的一個總結。黃帝呢,他是叫要生而神靈。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梁冬:24個字就把一個人的一輩子講完了。
徐文兵:對,把一生概括了。
梁冬:你說你怎么能夠不覺得中國文化太美。
徐文兵:太美了。
梁冬:是吧,24個字,"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四六二十四。
徐文兵:對,另外剛才您說了一句,就是我們怎么用現代語言去詮釋《黃帝內經》,我個人認為,詮釋不了。你想學習《黃帝內經》,你就去學古漢語,你去理解古文的每一字漢字的意思,然后你就能跟古人溝通了。你把這些東西翻譯成大白話來講,最后,就好像拿中國話來翻譯那個外國詩,或者把中國詩翻譯成外國話一樣,沒味,沒有神韻。我們先講這個"生而神靈",就是生下來這個人就不一樣。有這么個故事,也是禪宗的一個故事,它講的風動,幡動。說兩個小和尚在討論,看那個旗幡在飄,一個小和尚說:"哎,幡在動。"另外一個小和尚說:"不是幡在動,是風在動,是風吹幡動。"然后你是第三個小和尚,我問你:"誰讓風動?"
梁冬:心嘛,對吧?
徐文兵:誒,太遠了。
梁冬:啊,誰讓風動啊?
徐文兵:誰讓風動?
梁冬:誰讓風動?天地吧?
徐文兵:天還是地?
梁冬:天。
徐文兵:嗯。就是,來了第三個小和尚說:"是地球自轉產生了風。”那么又來第四個小和尚,"誰讓地球轉?"
梁冬:太陽嘍。
徐文兵:誰讓太陽發光?
梁冬:不知道。
徐文兵:總有的吧?你得往上追呀!
梁冬:不知道。
徐文兵:銀河,完了宇宙,再往根上捯,捯,捯,誰讓宇宙動?
梁冬:那只能是霍金了。
徐文兵:最后和尚的老師就出來了,說,心動。什么叫"心"?什么叫"心"?
梁冬:嗯。
徐文兵:問你呢!
梁冬:心就是神嘍。
徐文兵:對。中國古代文化記住哦,"心"和"神"是同義詞。所以說,我們說的這些物質,還有它的運動,推到它的基點,推到它的原點,也就是"靈"。那個"靈",我們給它個名字,西方人叫"God",叫"造物主",我們叫什么?
梁冬:我們叫"神"
徐文兵:我們叫"神"。你查一下《說文解字》,"神,引申萬物者。"
梁冬:所以它右邊是一個"申"字嘛。
徐文兵:對,天地萬物都是從那兒過來的,引申萬物者,或者你翻譯成英文,Who created everything。
梁冬:“散裝英語”不錯啊。
徐文兵:嗯,你翻譯呀,造物主。中國原來就叫"神州"。
梁冬:對呀。
徐文兵:對不對?是神眷顧的地方,中國人不是沒娘的孩子,可是,我們中國人都把神給忘了。
梁冬:會記起來的,會記起來的。 好,生而神靈。
徐文兵:生而神靈。神是創造萬物的那個什么什么什么。靈呢?神是天,靈是人。你看"靈"字怎么寫?
梁冬:怎么寫?
徐文兵:繁體字啊,你別給我寫一個那個,一個“火”,一個那個簡體字。繁體字的靈呢這么寫,上面是個"雨",底下是個"巫",
梁冬:上面是個“雨”……
徐文兵:中間有三個"口"。
梁冬:噢,對,對,對。
徐文兵:想起來了吧?
梁冬:想起來了,上面一個“雨”,中間三個“口”,下面是個“巫”
徐文兵:是個"巫",就是我們現在鄙視的那些"巫婆"、"神漢"的那個"巫"。我告訴你,"巫",是中國古代最高的智慧分子。
梁冬:這個是,這個是每一個民族都是這樣的。
徐文兵:可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一樣把自己的最高智慧分子踩在現在腳底下,一說起"巫"來都帶一種惡毒、貶義的詞在說"巫"。
梁冬:那咱們說"靈"字。
徐文兵:誒,你一說"靈"就離不開"巫"啊!請問:什么叫"巫"?
梁冬:那,你看哈,他這個造字,上面是“雨”中間是“口”……
徐文兵:我問你什么叫巫?你會些“巫”嗎?
梁冬:我會寫,啊,它是一個工,然后就兩面一個人,對不對?
徐文兵:對,什么叫“巫”?
梁冬:首烏。
徐文兵:何首烏?
梁冬:呵呵呵呵,何首烏。那個“巫”哈,一個工哈,兩邊人哈。
徐文兵:"巫"的上邊一橫代表"天",下邊一橫代表"地",中間是溝通天地的,它這個這邊這個人代表活人,那邊那人代表死人,它是溝通天地人鬼的那個靈媒,那個媒介,這叫"巫"。
梁冬:然,然哪,然也。
徐文兵:然也。再問一個問題,巫是男的?女的?
梁冬:巫應該是男的。
徐文兵:蠢,能夠跟天地鬼神溝通的人,絕對不是一個人為意識很強的人,而是一個很感性的人,很有第六感的人。你想,這種功能男人具備還是女人具備?
梁冬:我以為是男人的原因,是因為它中間是一豎。
徐文兵:誒,不是,真正的巫,都是女的,一說巫,都是女的。男巫,男人后來慢慢也開始有這種本事,男巫叫"覡",就是一個"巫"字邊,底邊一個"見習"的"習",所有的男巫都是跟女人學出來的。
梁冬:就是說上面是個“巫”……
徐文兵:不是,左邊是個“巫”。
梁冬:右邊是個見習的的習?
徐文兵:看見的見,見習的習。
梁冬:看見的見,還是見習的習?
徐文兵:見習的見。
梁冬:呵呵呵呵,就像我們當年有一個老師姓鐘,他打BB機的時候說:“麻煩小姐呼‘姓鐘’”,“鐘什么”“鐘表的表”,哈哈哈哈。
徐文兵:哈哈哈哈……,見習的見。叫“巫覡”。先有“巫”,后有“覡”。
梁冬:是。
徐文兵:所以“巫”是有這種,又回到我們剛才說的特異功能上,這種人是有這種特殊本領的人。當一個巫,通過三個口就念咒語去祈求下雨,而雨真正下來的時候,這個狀態就叫"靈",我們說:"哎呦,真靈!""靈驗!是吧,"這個叫"靈"。
梁冬:就是用西方話來說:"It's work."
徐文兵:對,It's works.加個"s".
梁冬:我這樣的講的原因是要告訴大家,徐老師不僅懂中醫,而且很懂英文,是可以向西方人用英語講中醫的人。啊,這是懂科學的。呵呵呵……
徐文兵:他這個"生而神靈",就是說,黃帝一生下來,雖然他是個男的,但是他有具與天地鬼神溝通的本領,這叫"生而神靈",我們生下來說這個小孩子聰明不聰明,機靈不機靈,也有這里面的成分在。但是,他這個聰明是個大聰明,不是小聰明。這就是我們講的是"慧"不是"智"。
梁冬:"智"和"慧"有什么區別?
徐文兵:"智"和"慧"區別很大,但現在人都不講這個區別。但是,我告你兩個成語你就知道它區別了,有句話叫"急中生智",那"慧"怎么說?
梁冬:戒、定、慧。
徐文兵:"靜極生慧"。
梁冬:是。
徐文兵:你說一個是著急上火時候迸發的靈感,一個是在極度安靜無欲無求狀態下迸發出來的東西,兩個完全不一樣。
梁冬:噢~,誒,那可以再深入一點講嗎?這個“智”和“慧”的區別?
徐文兵:嗯,"智"不帶心,"智"不動心,不動神。
梁冬:"智"是知和日。這個“日”代表什么?
徐文兵:"知日"是講,"智"是研究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就像一個明晃晃大太陽掛在那兒,咱們在討論它,除非你是瞎子,長眼睛人都能看見,就是說肉眼凡胎的人都可以討論的學問,叫"智"。而那個"慧",首先它帶心,只要帶心的東西都通神。而且,它上邊是兩個"豐富"的"豐",對吧?“慧”字。
梁冬:這兩個“豐”意味著什么?
徐文兵:極大豐富不可想象的內容,沒有窮盡的。中間的像他帶這個字就像那個"回歸"的"歸"字那半邊那個東西,它是一種哲學,拐彎的東西,就像我們講"樂極生悲","否極泰來",它到時候會拐彎的,而不是像研究"智"的那個學問,1+1=2,2+2=4,for ever 無窮,無窮無盡,但是研究到"慧"就是告你,多了不好,是吧,太強勢了也不好。啊,守拙挺好,抱樸守拙挺好,你要是按"智"那個學問就覺得這是個"傻帽",按"慧"的學問來講,誒,高人。“智”和“慧”啊。
梁冬:所以呢,我們今天呢講到現在呢,……
徐文兵:才講了一句話……
梁冬:一句話都不到。好,剛才我們講到這個"生而神靈",神呢,是指那個天神,是引申萬物者,叫神啊,就是讓這個世界動起來的那個叫"神",西方人叫God。那在中國呢,"神"和“心”又是一致的,就是說引申萬物者也是指"心",所以說呢,為什么風動、幡動、心動呢,其實是因為心通神。那"靈"呢,剛才徐老師又講到了,這個“靈”從繁體字的角度來說,上邊一個"雨",中間三個"口",下面一個"巫",那講的是呢,就是如果能夠祈求下雨,能夠把雨祈求下來,It's works,那就是"靈"了。好,那我們講到說這個說,當年的黃帝剛剛出生的時候呢就"生而神靈",它第二句話了叫"弱而能言",什么叫"弱而能言"?
徐文兵:"弱而能言",它這個"言",不是隨便胡說八道,不是說小孩子咿呀學語。我們做人呢,儒家講叫,立德、立言、立功,三立……
梁冬:馬三立。
徐文兵:馬三立,對,馬三立跟這個儒家的……,我們現在古人起名字啊,不是《道德經》就是《四書五經》上的,你比如說楚圖南,圖南就是鯤鵬那個,莊子《逍遙游》第一篇,那個北方有鯤,然后變成一個大鵬,然后往南飛,叫圖南。這個馬三立這個就是這個三立,立功、立德、立言。
梁冬:對,所以那個香港有一個很著名的專欄作家,也是經濟學家,叫林枔杍(???),我很喜歡他,“枔杍”啊,它這里語出《易經》還是語出哪里?我記得還是語出《莊子》?,語出《莊子》,語出《莊子》。好,我們說回來,那這個“弱而能言”是什么意思?
徐文兵:“弱而能言”呢,我就意思說這個“言”是什么意思?既然儒家把立言當成一個人生的一大任務來做,所以是說這個"言"不是胡說八道,也不是隨便說話,聊天,而是能夠出口成章,講出一些非常經典的話來。所以,我們中醫講,古代很多的書是不著文字的,叫口傳心授的,而這種口傳心授傳出來的東西,都是現在落實到《黃帝內經》中的那些被我們看成是經典的文字的東西。所以說他"弱",我們叫"弱冠","弱冠"是指二十歲以前,他在二十歲以前,都已經能夠出口成章,說出一些很經典的話來,這叫"弱而能言"。
梁冬:太有意思了!那,后面呢一句話叫"幼而徇齊"。
徐文兵:我們有一句話叫"循規蹈矩",還有一句話叫"見賢思齊",你光"生而神靈"還不夠,你還需要什么?拜師學藝。所以,"幼而徇齊",他自幼跟了很多名師,得到他們的灌頂、提攜、言傳身教、耳提面命,這是他求學的一個過程。所以,我們《黃帝內經》始終貫穿著黃帝問于歧伯曰,這歧伯就是天師,天子的老師,是他的一個重要的領路人。
梁冬:好,那說回來。"幼而徇齊"的意思就是說這個黃帝年輕的時候啊,受到了太多高人的齊心協力的提拔和這個教育,當然,他本身這個胚子也好。是吧?
徐文兵:誒,有根氣……
梁冬:有根氣嘛,是吧?
徐文兵:不是,磨磚成不了鏡。你"生而成靈",也可能你就有點聰明,或者是有點特殊本領。但是如果你得到這種名師名家的指點以后,你就能上很高的臺階。
梁冬:對,叫"幼而徇齊"。“長而敦敏”呢?我特別喜歡這句話,我甚至想過以后要是我有兒子的話叫梁敦敏,因為我覺得這個“敦敏”這兩個字呀實在是太優雅、漂亮了。你想想看,如果有一個男孩子,長得憨憨厚厚的,但是內心又極其聰明,那得多招人喜歡呢?
徐文兵:這就是有大智慧了。但是這個詞呢一般人都不認識這個詞,什么叫"敦",什么叫"敏"?
梁冬:“敦”呢,我記得以前有一個人叫夏侯敦。呵呵呵呵……
徐文兵:"敦"我們經常說"胖墩",啊,"門墩",那個"敦"啊,就是下盤特別穩的人。你這個《黃帝內經》要讀的話呢,首先你要去練一些道家的功法,比如說要站樁要靜坐。道家站樁呢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呢,叫什么?"氣沉丹田","虛其心,實其腑","離中虛,坎中滿"。離是心,心火,這個坎呢是腎,就是我們講的丹田,它要把人保持一個什么樣狀態呢?就是這個下面呢很重,就像那個不倒翁似的,有生根,然后呢丹田是充滿的。當這個丹田充滿的時候,他有虛就有實,虛的地方,我們叫"虛其心"。這個心……胸……
梁冬:啊,坎中虛,離中虛,離中虛。
徐文兵:呵,你不經意間說出了現在人的大毛病,現在人就是坎中虛,把自己的腎精啊全流失掉了,腎是虛的,搞得自己心火蒸騰得特別厲害,虛火特別旺。所以真正養生的人是要"離中虛",心很虛,虛心,實腑,腎精很足。所以"敦敏",就是說了心、腎兩個的狀態。"敦"就是腎精很足,"敏",當心很虛的時候這個感覺就非常的敏銳,所以這種狀態下容易出慧,所以這叫"長而敦敏"。
梁冬:所以,以前古人講虛心,虛心啊……
徐文兵:是講這個。
梁冬:不僅僅是講說我們平常要保持低調或裝低調。
徐文兵:裝低調。
梁冬:其實呢,虛心有很重要的物質基礎……
徐文兵:誒,生理基礎。
梁冬:有生理基礎。
徐文兵:我始終認為,成佛也好,悟道也好,這個性高潮也好,都有生理基礎的。經絡不通,生理基礎不具備的話,你達不到那個狀態,那個狀態出不來。
梁冬:虛心是指什么?從中醫的角度講?
徐文兵:中醫講,虛心呢,就是講那個心不被蒙蔽。有種病態叫什么?痰迷心竅。
梁冬:啊,有些女同學總是批評她老公,叫作"豬油蒙了心"。
徐文兵:或者叫"精蟲上腦",這都是心不虛了。
梁冬:心不虛,它的物質基礎是不是就是說,心上真的是蒙上了很多東西?比如說心肌梗塞,心肌梗塞那就是不虛心了。
徐文兵:對,對,對,那那那就是實住了。腦梗,腦萎縮,這個……
梁冬:心肌梗塞。
徐文兵:嗯,心梗,這都是不虛心的表現。
梁冬:呵呵呵呵,太有意思了。
徐文兵:包括抑郁癥,抑郁癥不僅是淤血而且它還寒心,心寒肢冷。心本身是火吧,它被冰凍了。
梁冬:就是說,心的血氣不足,溫度不夠。
徐文兵:除了溫度不夠,氣血不足以外,還有邪氣進來,所以這些人要自殘自殺。
梁冬:這個邪氣這個事情啊,我覺得足足可以講兩天,所以咱們今天先不講"邪"這個字哈,"正"“邪”這兩個字哈。
徐文兵:"長而敦敏"
梁冬:"長而敦敏"說的呢,就是說虛其心,實其腑。現代人呢就是虛其腑,實其心,豬油蒙心。那,所以我們常常看到有一些人呢滿臉的暗瘡啊,其實不是上火,是什么呢?用中醫的話來說呢,其實是他這個火啊虛火上揚,實際上火都在上面,下面都沒有了,所以呢好的中醫去治暗瘡都不是去用溫涼的藥。
徐文兵:對,用熱藥。
梁冬:用熱藥,這就是身體大智慧。
徐文兵:對,沒錯,你比很多中醫已經高了。
梁冬:失敬,失敬。"長而敦敏"呢這個字啊真是太有意思了,是吧?兩個字里已經講出了從虛心到這個實腑,到豬油蒙心哈。最后一句話說這個黃帝啊"成而登天"。
徐文兵:對,"成而登天"講的故事就是,黃帝在統一天下以后呢,自己到山上修行,然后呢就天上下來一條龍,然后就把他帶到天宮,還有一幫跟他修煉的人攀龍附鳳,扯著一個龍尾巴、龍的鱗角也跟著走了。
梁冬:這個是一種比喻和寓言了吧?
徐文兵:這是道家修行的一個境界,就是修行到一定程度呢可以出神入化,可以魂魄離體。《黃帝內經》也講了,就是修煉道家呢有四個境界,叫"真至圣賢"。我們經常說的圣人,好像高得不得了,在道家其實排名第三,算不上什么,真正的道家最高境界叫真人。這種真人,能游行于天地之間,視聽于八達之外。
梁冬:真。
徐文兵:至,圣賢。
梁冬:zhi是智慧的“智”?
徐文兵:至就是及至,就是那個到了沒有的到了的……
梁冬:寧靜以致遠的“致”?
徐文兵:不是,“致”的那個半邊。
梁冬:噢~,那一半。冬至的“至”
徐文兵:誒,冬至的“至”。夏至的“至”。
梁冬:OK。所以“真、至、圣、賢”。“賢人”。
徐文兵:孔子是圣人,他的弟子叫七十二賢人。
梁冬:對,現代人都叫“閑人”都是馬大姐。
徐文兵:“閑人”那大姐。所以,這個儒家的鼻祖孔子在道家的觀點來看,他只是一個圣人,叫生活在世俗中間的一個比較高的人。真正的就是,我們叫道家叫孫思邈,算孫真人,還有那個邱處機,邱真人。
梁冬:現在北京不有一叫白云觀的嗎?
徐文兵:白云觀就是邱處機那會兒建起來的。
梁冬:對,很多人對邱處機了解……
徐文兵:全真道、全真道。
梁冬:對,是從《射雕英雄傳》里來的。但實際上呢,在中國古代那個真人呢是一個非常高的境界。
徐文兵:所以黃帝修到了這個境界,叫"成而登天",登天呢就到了真人的境界。
梁冬:我還以為,就是成功人士當了老板了,登天嘛,天子嘛,是吧。
徐文兵:天子還是個人。修到真人的話他可以我剛才講了就魂魄離體,游行于天地之間,就是在時空中穿梭。
梁冬:哎呀,徐老師啊,你今天晚上給我講了這一小段之后哇,我很沮喪啊,你知道為什么沮喪嗎?我最近在寫一篇關于《黃帝內經》的書,我用了三分鐘把這句話講完了,而且全部是錯的。哈哈哈哈哈……。好了,那剛才我們稍微講了24個字,說黃帝的一生:"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循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相信呢各位稍微有點兒耐心的朋友們呢都已經能夠從這二十四個字里面看到了一個事業成功人士的這一輩子,那,是這樣的,以前的成功是你真正地明白了世界的真理的成功,現代的成功境界低很多啊!現代的成功,充其量就是有一點錢而已,噢,有點合法的錢算是成功人士。
徐文兵:對,每個人對成功的這個理解不一樣。道家的成功還是叫返璞歸真。它把那些就是苛罰自己,雕琢自己的那些東西都看成是一種及其兇殘的東西,它以保存自己的純真的天性為一種追求的目標。所以這個儒家《莊子》一本書整個講的都是道家擠兌儒家的一本書。你看,孔子帶學生的時候,看一個老頭在那個打井,抱著一桶水澆地,然后孔子學生問:"你怎么不弄個那個水車呢?是吧?一車水又省勁,這個效果又好。"結果人家就說,"你是孔子的學生吧?"你動了這種技巧之心,你就失去了你那種純樸天然的本性,你耍的是小聰明,所以,道家是反對這種奇營技巧。
梁冬:奇巧營技還是奇營技巧?
徐文兵:誒,反正就是這些花哨的人為的東西,道家都反對。你看我們小時候學《勸學篇》,荀子,荀子是孔子孫子的學生,他講的是儒家的那套。他講什么呢?就是"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是說這個能劃船的人呢,你善于利用船啊,你學會這個技巧,你雖然不會游泳,你就可以航行很遠。這是儒家的思想。
梁冬:對,哥倫布嘛,不,不是哥倫布,那個發現美洲大陸的是誰來的?
徐文兵:就是哥倫布嘛。
梁冬:噢,是哥倫布哦。
徐文兵:道家是說,你要是老就是想,利用這種技巧的東西,物質的東西,而不去發揮你的本性的話,你貌似得到了成功,其實你是個大失敗。
梁冬:你知道有一個很重要的營銷學大師叫菲利普?克特勒。
徐文兵:不認識。
梁冬:四個學營銷學廣告的人都讀過他的書,我們年輕的時候也講過。他說啊,大部分的商品,我們要做營銷最重要做什么呢?我們就是要去把需求轉換成欲求。就是說實際上,大家不需要換新手機噢。
徐文兵:煽動他們購買的欲望。
梁冬:對,本來大家不需要一部新手機,今天呢你忽悠他,就是賣拐嘛,就是賣拐嘛。所以呢,就是你從這句話里面呢你會發現說,整個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發展出來的整個邏輯體系呢,它有極大的一個需要互相兼容的部分,說白了,就是有極大的矛盾的部分。
徐文兵:極大矛盾。如果你想健康養生的話,要識別出誰在煽你的情,誰讓你欲火焚身。很多人在大病快死的時候,或者鋃鐺入獄的時候,才知道自己追求的東西是那么的奇怪,那么的不切實際,但是,就很奇怪,當時我為什么熱血沸騰地在追求那些東西,這是一種病態。
梁冬:所以我以前呢,我曾經在十年前采訪過當時紅遍兩岸三地的四個最重要的廣告人,包括呢孫大偉,包括呢另外幾個人呢,那么,當時我了一個問題,"作為一個廣告人,你們忽悠人家買了那么多不需要的東西,你不懺悔嗎?"想不到這四個偉大的廣告人,都是年過三四十歲,都是說廣告界的老兵,他們異口同聲地告訴我,"會!"事實上來說他們覺得他們這輩子做的最錯誤的事情就是制造了太多沒有必要的欲望,純粹是因為客戶需要你做這個事情。好,我們說回來,《黃帝內經》,剛才我們念到了這個黃帝的一生啊,“昔在黃帝”到“成而登天”。下面呢叫“乃問于天師曰”,就說這一天呢這個黃帝呀去問他的老師——天師,“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就說我聽說呢上古時期的人呢,春秋就是一年哈,“春秋皆度百歲”就是說起碼能活個百八十的,“而動作不衰”,什么叫做"動作不衰"?
徐文兵:呵呵,黃帝離我們相當于四千五百年左右,在黃帝那個時候,他又問他的老師說,站在他那個年代在問上古。這個上古其實就是我們現在說的三黃五帝的開始,伏羲、女媧的那個時代。
梁冬:六、七千年前,還是什么?
徐文兵:很早,還要早,還要早。所以那個,按南懷瑾先生解釋說,中國的文化從盤古開天地開始,那是很深遠的。我們現在都學西方的歷史,必須有實證,要考古拿出實證來證明。所以他說那個上古就是我們道家理想中的那種生活狀態,最自然純樸的那個狀態,那狀態是什么呢?你想想,人能夠在地球上生存靠的是什么?人沒有虎豹的爪牙之力,沒有兔子和羊、鹿的奔跑之快……
梁冬:沒有蟑螂的繁殖能力。
徐文兵:沒有老鼠的繁殖能力,人靠什么能生存下來?憑什么?憑什么你就成了萬物之靈?在你發明了武器彈藥弓箭之前,你還是個人,你靠什么生存?
梁冬:這問題問得太深了,您直接說吧。
徐文兵:呵,靠的就是我們講那個生而神靈,它有一種與天地溝通的本領,它有一種對將來災害的預知,這是通神的。人得天地之全氣,所以是通神通靈,動物草木得天地之偏氣,它是部分通靈。所以,人為什么在女系、母系社會女性領導天下的時候,那會兒人是靠體力干活的,是不是?需要狩獵、需要耕種,為什么女人當頭?就說領導這個氏族和部落的人,她是一個與天地溝通的人,能預測。比如說,汶川要地震了,這個女巫就說“咱們走吧,離開這兒”。她有這種能力,而其它的動物沒有這個能力,然后就“嘩”埋進去了。現在社會進化了反而反了,這個東南亞海嘯的時候所有的動物都撤了,只有人傻呆呆在海邊上游泳。
梁冬:所以基本上人的進化史是一部退化史。
徐文兵:誒,你說得很精辟,人是在退化變異,所以我們講這種"生而神靈",黃帝都生而神靈了,他還懷著無比欽敬羨慕的這種心情問他的老師歧伯——天師。歧伯,我考證了,他是在就是現在這個巫山西陵峽一帶的一個部落的這么一個大巫師。后來呢,黃帝娶了嫘祖,嫘祖知道哪兒人嗎?
梁冬:不知道。
徐文兵:四川人。
梁冬:噢,四川人。
徐文兵:養蠶的那個鼻祖,嫘祖。一個“女”字旁,一個勞累的“累”,嫘祖。他們這些部落通婚合并以后呢,他把人家西陵氏部落的天師請到了中原做了他的老師。你到巫峽去看看,那兒還有古代的觀星臺。巫山,為什么叫巫山?為什么叫巫峽?那都是古代大巫聚集的地方。
梁冬:為什么叫巫山云雨呀?
徐文兵:巫山就云了一下,雨了一下唄。那是曹植寫《洛神賦》,寫他夢與鬼交,夢見一個美女,兩人那個做愛了,然后寫了篇《洛神賦》。古代就把“云雨”當成那個男女做愛的代名詞。
梁冬:高行健有一本書,叫做……就叫叫叫什么?叫做巫山?巫什么靈?
徐文兵:我知道那個人,沒讀過他的書。就我們說啊,他問他的天師,你說:"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也就是說,上古的那個年代呢,人活到一百歲了動作還沒有衰退衰減衰弱。我們先講一下"動"和"作"啊,經常說“動”和“作”,"動"是"動","作"是"作",不一樣。動是什么意思呢?繁體字的"動"怎么寫?
梁冬:好像是一個……,中間有點兒像那個“踵”那個,是吧?
徐文兵:誒,對。它這邊是個重力的"重",那邊是個"發力"的"力",這個重呢其實就和我們腳后跟有關系,我們腳后跟叫"踵"。
梁冬:對,摩肩接踵。
徐文兵:誒,摩肩接踵啊。道家叫"踵息",腳后跟還會呼吸。
梁冬:像香港腳的人拿腳后跟呼吸,那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徐文兵:那他是呼吸的邪氣。所謂"動"是指腳后跟發力,所謂"作"呢,一單立人一個"乍",它指動手,就人的五指乍開,叫"作"。所以,"動手動腳",別對女孩子動手動腳。
梁冬:動手動腳的意思是什么?
徐文兵:就叫"動作",動手叫作動腳叫動。為什么說"動作不衰"?
梁冬:我在想的問題,是怎么樣對女孩子動腳?動手咱知道,動腳……
徐文兵:動腳就是追嘛,追女孩人不得動腳追呀?你不會是飛起一腳踹一腳吧?
梁冬:噢~。一個窩心腳。哈哈……
徐文兵:窩心腳。
梁冬:啊,說回來啊。
徐文兵:啊,一般人,我們有一句話叫"人老先老腿"。為什么呢?就是人氣血不夠了,為了心腦臟腑氣血的需要,他就犧牲他的末梢,就是人的腿腳開始不靈便了,手也不靈巧了。可是,上古之人活到一百歲,腿腳、手一點兒都沒有衰弱的跡象,就叫"動作不衰"。
梁冬:所以,你可以看很多人就是說身體不好的時候呢,比如說糖尿病人,他可能最開始的時候受傷的就是腳。
徐文兵:腿腳。你看蜥蜴,有危險的時候,先"啪",尾巴斷了。人到氣血不足,需要保全自己的時候,先犧牲自己的肢體。
梁冬:對,所以現代西方人在那種健身房里很蠢呢,都是鍛煉四肢,不鍛煉內臟的。
徐文兵:他們在健體,美名其曰"健身"。
梁冬:體和身又不一樣?
徐文兵:身和體不一樣,身是身軀軀干,體是四體不勤,四肢。所以,"動作不衰"指的是他們的腿腳、手都很靈便,腿腳和手靈便的原因在于他的身軀也是健康的,氣血充足的。“動作不衰”。
梁冬:對,黃帝呢說在那個時候,就三四千年前,黃帝說上古的時候的人呢動作不衰,而"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徐文兵:他說他那個年代,年半百,五十歲不到,然后動作皆衰。腿也走不動路了,邁不開腿了,手也是捏不了精細的東西,捏不住了,動作皆衰了,這是因為時代變化造成的呢?還是人失之耶?失之耶?失之是什么?失道,還是人違背了自然變化的規律,或者是,人沒有掌握自然變化規律呢?這是黃帝的問題。顯然他已經知道,肯定是人違背了規律。
梁冬:所以,咱們小的時候啊,學語文修辭的都講究,提問設問反問嘛,這典型的屬于設問句。
徐文兵:誘供!
梁冬:誘供,啊。這個……
徐文兵:其實是希望老師能詳細的講解,我也意識到了肯定是人做哪兒不對勁了。
梁冬:對,對,所以呢,這個歧伯對曰,就是說他的天師呀叫歧伯人呢就回答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咱慢點兒講哈,說上古時候的人呢其知道者,"知"和"道"啊,他這個……
徐文兵:動賓詞組。
梁冬:動賓詞組。就是說不是說,知道知道,不是:I know,I know what it is。
徐文兵:嗯,I know the way。
梁冬:I know the way。Yes,他 know了什么 way?
徐文兵:就是這個道。所謂道呢,我們就簡單把他說成自然變化的規律。你順著這個規律走,或你想順著規律走的前提是你知道的,自然界變化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可是,我們現在人都是一拍腦門把自己的那種臆想妄想,按照自己的臆想妄想去做,而這種臆想妄想往往是違背自然界變化規律的。所以,上古的人,"其知道者",那些知道自然天地變化規律的人呢,首先他知道。第二呢……
梁冬:知,道,對不起,聲音太大了哈。
徐文兵:了解了這個變化規律,他怎么去做呢?道是天道,法呢是人立的法。
梁冬:三點水,一個去。
徐文兵:誒,三點水一個去。
梁冬:為什么叫三點水一個去呢?
徐文兵:嗯,沒有研究。嗯,因為從道家傳承來講,我們強調四個字,叫道、法、術、器。道是天道,法是人定的,你怎么跟著天道去做,有善法,有惡法,你違背天道的那個法就是惡法。然后,術是技術層面上的操作,器是指有形的物質,或者有形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二層次叫“術”,第三個層次叫“法”
梁冬:法是什么?
徐文兵:法就是你取的方法。你比如說,我們開的車本來就是用來走路的,你非要在水上走,你開著很好的車,駕駛技術很好,你走的是國道,二級公路,我開的是高速公路,叫取法。那誰先到?那就又不一定了,是吧?那話說回來了,你又開著奧迪,你駕駛技術很好,你又上著高速公路,你先到嗎?
梁冬:那也不一定,這次我學精了。
徐文兵:最后一個問題,更重要的問題,最關鍵的,道。知道有個成語叫"南轅北轍"嗎?你老人家開的是奧迪,駕駛技術又好,走的又是高速公路,可是你往莫斯科那個方向開了,咱倆誰先到廣州?我開的奧拓,我技術也爛,我走的是羊腸小道,可是我的方向是對的。我們現在人關注的都是這些物質技術條件上的事情,沒有人關心道,沒有人關心那個大方向。
梁冬:古代的人呢,就是聰明的人呢,"知其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
徐文兵:"和于術數" 這個話是這么說這個術呢就代表這個占卜,《易經》。
梁冬:我跟大家解釋一下啊,這個因為大家有些朋友手邊沒有這個字,"和于術數"的"和"呢就是那個一個"禾"字邊。
徐文兵:和平的"和",和諧設會的"和"。
梁冬:和平的"和",就是在奧運會上全軍戰士喊得一聲"和"。"和于術數","shu"呢,前面那個shu是算術的"術",一個木字右上角一個點兒。第二個shu呢是數學的"數","和于術數"。
徐文兵:基本上來講,這就是一個預測未來的一種本事,就是通過打卦,這種計算,啊,去找一些這個適合或不適合做的事情。啊,比如說我們中醫把數字分為陰陽,奇數為陽,"13579",偶數為陰。
梁冬:為什么這樣分呢?
徐文兵:跟古代生殖崇拜有關。
梁冬:噢~。
徐文兵:"1"像啥?
梁冬:"1"是一根棍子。
徐文兵:像男根,"0"像女陰。
梁冬:對,對對。
徐文兵:另外你把這三個點兒,一個點兒,五個點兒擺開以后,他是一個銳角,三,進攻型的方陣。你把四擺哪兒?八擺那兒?四平八穩,是個防御型的,所以這就分成陰陽。天地變化的陰陽你是可見的,這些數字變化陰陽你不懂吧?我告訴你,你若陽氣特別旺,你選個陰數,這叫和;你這個陽氣不足呢,你選個陽數,對吧?這叫做"和于術數"。
梁冬:太有意思了。各位親愛的爹……聽眾朋友……
徐文兵:爹媽呢……
梁冬:各位親愛的這個……
徐文兵:衣食父母,爹媽們。
梁冬:衣食父母,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呢,今天我們花的簡單的一個小時,從《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第一篇講了不到50個字,我已經是耳油都聽出來了。下一次時間和您再見。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