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重燃的原因
? ? ? ?由于在1844年的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中有一條款規定雙方在12年后可以進行修約,于是英國援引最惠國待遇,認為英國也可以在12年后同清政府修訂《南京條約》。英國人認為十分有必要進行修約,他們發現通商口岸太少,以致英國對華貿易還是處于不利地位,并且重提要英國大使進駐北京的要求。但是英國人發現這一切十分的困難,他們根本找不到清政府的任何人商議此事。
固執的葉名琛
? ? ? ?清政府當時沒有外交部,因此對外事務的先由兩廣總督負責交涉。當時的兩廣總督是葉名琛,他對外國人的態度是能不交涉就不交涉。外國人在葉名琛那里要不到答案,就到兩江總督那,當然也是無果。于是就到了直隸總督處,這次連直隸總督的面都沒有見。一個地方官員接待他們,并承諾把他們的請求呈交皇帝。結果皇帝還是拒絕答復,地方官員告訴他們,你們還是找兩廣總督吧,只有他有資格同你們交涉。外國人見識了中國官場一絕,扯皮大法。
? ? ? 在兩廣發生了兩件事徹底激怒了英法,一件是亞羅號事件,葉名琛派人登上在香港注冊的英國商船,搜尋海盜。這其實就是擅自入侵了英國的領土,給英國人提供了發動戰爭的口實。后來在廣西一個法國傳教士馬神甫被人打死,葉沒有妥善處理,反說沒有在廣西見過這個人。于是英法聯合攻打廣州城,葉名琛也知道這仗必敗。因此穿好官服,在家等著外國人來俘虜他。他競然妄想著,能夠去英國面見女王,并且說服她放棄侵略中國。
? ? ? ? 可是他并沒有被帶到英國,而是長途跋涉到了印度的加爾各答。英國人對這個封疆大吏還算尊重,讓他繼續穿官服,沒有上刑具,并且還讓他帶上了自己的仆人以及愛吃的食物。葉名琛在印度沒有失去一個官員的體面,但是他沒有實現見英國女王的愿望。當他帶來的糧食吃完后,沒有吃英國人給他的任何食物,效仿古人伯夷和叔齊不食周栗,不失氣節,最終餓死在異國他鄉。
認真的僧格林泌
? ? ? 在1856年《天津條約》簽定后一年,按照規定雙方要換約,以示條約正式生效。但是在進京換約的路線上,雙方發生了分歧,從而再次發生戰爭。清政府不愿意外國人進京,因為那里是皇宮重地,意圖讓外國的公債在上海換約。但是當時英國的全權公使布魯斯也是一個固執的人,非要進京換約。清政府不得已答應了,并且指定了外國人進行的路線。從大沽口北面的北塘的小路過,原因是大沽口的內河已經被鐵鏈封鎖了。布魯斯堅決不同意,因為那是小路,我們一定要從天津這條正路進京,才能符合戰勝者的身份。
? ? ?當時在大沽口布防的就是僧格林泌,此人做事認真,驍勇善戰,也是力主全國之力抵御外國人的主戰派。布魯斯到了大沽看到路障,就派工兵清除。在清除過程中,僧格林泌下令炮擊英軍。此戰英軍傷亡434人,4艘軍艦被擊沉。此役過后,僧格林泌及其有功之臣受到嘉獎。但是1860年英法聯軍卷土重來,并且來勢兇猛,天津很快失守。駐守天津的僧格林泌,率兵逃到通州。咸豐皇帝一看,外國軍隊要打進北京了,趕快查辦了僧格林泌,自己也跑到熱河去了。
俄國大使伊格那提業夫
? ? ?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主導的是英法聯軍,美國和俄國充當中立者和調停者。當時英法聯軍進北京找不到皇帝談判,甚至想找個漢人建立一個朝廷,這個想法被伊格那提業夫勸止。他說這個新朝廷簽定的任何條約,都沒有 合法性。于是他找到留在北京的滿族王爺奕和桂良,告訴他們不用跑了,讓他們代表朝廷同外國人談判。
? ? ? ?這個人在中國和英法聯軍那里左右逢源,在奕面前自薦去調停,減少賠款,并勸說英法聯軍撤出北京。在英法那里,勸英法公使不能妥協。并且還使清政府同俄簽定中俄《北京條約》進行答謝,最終使清政府承認了《璦琿條約》。沙俄侵吞了我們北方150平方公里的土地,再加上后來蘇聯策劃蒙古的獨立,一共有33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