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生來就擁有一切,而是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成就自己?!璧?/b>
有人說,去年是知識付費的元年,大大小小的培訓班、訓練營、打卡群、付費欄目、學習平臺猶如雨后春筍。
我從沒發現知識是可以這樣賣錢的,我很佩服這些主理人的敏睿,第一時間就能嗅出市場各式需要,將自己過往知識進行系統化整理,輸出系列課程,然后給予學習者希望。
為什么我說是給予希望?因為我們相信聽了課便能成為傳授者這樣的成功人士。
于是就有了:
30歲之前如何年薪百萬?
如何5-10分看完一本書?
如何輕松學會知識變現?
7天教你做好時間管理;
一招搞定孩子作業磨蹭;
普通人快速崛起的10堂修煉課;
12天成為職場達人;
100天讓你的聽力脫胎換骨。
這些課程就像武俠片中武功秘籍,讓人以為擁有它就能武功蓋世,闖蕩江湖。
我不能說百分之百,但有部分課程確實就是給大家做心理疏導,速成的東西本質上就是降低大家的焦慮和不安,你看,我正在努力學習。特別李笑來提出一個妙詞:終生學習者,讓所有的人如癡如狂,包括我,仿佛沒在網上買幾個付費欄目很快會被時代拋棄。
可你見誰撿本秘籍就能說自己老子天下第一,歸規究底還需要實踐和練習。而在這個過程中誰真正能學以致用,則體現在個人學習力。沒有學習力,那就只好送給你一句經典語:道理都懂,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為何?懂只是知道,而不是知識。
何為學習力?百度是這樣說的:
所謂學習力就是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三要素。學習力是指一個人或一個企業、一個組織學習的動力、毅力和能力的綜合體現。學習力是把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的能力。
我們提出三個關鍵詞:
學習動力
學習毅力
學習能力
學習力是這三者合一的綜合,缺一不可。那我們就來具體說說。
動力這玩意兒是用來改變我們行為的,任何人生活狀態的改變,都需要從思維模式的改變開始。
我們就拿寫作這件事來說吧:全職太太開始寫作,可能她認為除了操持家務、相夫教子還能讓自己在其它地方產生價值;職場人士開始寫作,可能他覺得通過寫作能打造個人品牌,助益職業發展;學生開始寫作,那可能除了學校的學習,寫作也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輸出可倒逼輸入,同時讓人生多了一份嘗試,一種可能。
這一切都從個人的思維模式的轉變才開始的。只有當我們明確的知道一個道理、一件事情它足夠重要改變才會開始。
大家知道戒煙和減肥是非常難的事情,我曾經堅持二個月減少16斤,那是集團領導一句話刺激了我:“小閔,不行啊,都快自備游泳圈了?!蔽夷樕匣鹄崩钡模挷徽f我立即下載減肥APP,下定決心要甩掉游泳圈。
戒煙也是一樣,如果醫生告訴你再抽一支煙你就要死了,你還會抽嗎?戒煙就變成一個簡單的事。
做每件事都必須要有動力,為什么寫作需要別人點贊、評論、反饋,別人的認可即能加強持續更文的動力。當你想開始一件事情,但始終開始不了,或許就是因為缺乏動力,缺乏動力很快就會不了了之。
所以,學習始于動力,動力來源于思維模式的轉變。
文章開頭所說的那些非常吸引人的付費欄目,其實從本質上看出學習者毅力不足,大家都希望少走彎路直搗黃龍,所以才要告訴你只需要一周、十天、一個月、30歲前就可以拿到這些收獲,如果誰做個付費課程叫:一周教你讀完一本書,恐怕沒人感興趣吧。什么,別人5分鐘讀完一本書,你老人家要一周,開什么玩笑。
可是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欲速則不達,厚積才能薄發。我在各平臺支付的課程費用至少不低于3000元,那樣199,這樣288,都是快餐式的知識,說實話我的收益真不大,有一部分只聽了一節便放進收藏夾。
這不能完全否定課程本身,更多在于持續練習實踐的毅力。我從來不相信哪個寫作大咖是通過幾節寫作課就能塑造出來,哪個英語高手是通過聽幾節課程就練成的,哪個普通人修煉幾節課就能快速崛起的。
之前還有簡友簡信問我,寫作課真的有用嗎?我回答他我是來學規則的,從不指望上完幾節課就能滿腹經綸,下筆如有神。要想有大的收獲背后一定是持續的練習、100次的重復。你看簡書名人哪個不是寫了幾十萬字,堅持更文的?
社會變得越來越功利,大家都追求短平快,常常因為一時的收獲歡呼雀躍,又因為一時的失利暗然傷神,總難以保持一個平常心。
我很佩服那些手工藝人,用一生,做好一件事,沉浸在手工藝的世界里,慢慢打磨自己的技藝,淬煉心性;現代人都太缺工匠精神,不是嗎?
毅力,在整個學習的核心,他能幫助我們堅持不懈專注一件事,度過黑暗期。
如果說學習動力和毅力都是精神層面的理論,那學習能力就是技術層面的實操。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讓你迅速成長的關鍵,從來就不是努力》里面提到的觀點就是:這個世界從不缺乏努力的人,但努力并不能與成長形成正比關系。在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習能力,正確的方法和思維模式,否則只能事倍功半。
我們的學習無非通過體驗(即五感:所見、所聞、嗅覺、味覺和觸覺)、試錯、觀察、讀書和思考這五種方式來實現,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得以提高。
前三種方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很多事情無法體驗,其次試錯的代價可能無法承受,再則觀察可能因為時間和空間阻隔讓我們觀察失效,所以我特別想與大家分享另外二種提高學習能力的方法。
1、讀書
李笑來在《把時間當作朋友》中說,我們原本是通過“基因遺傳”來獲取知識的,比如說沒有見過蛇的嬰兒會害怕得嚎啕大哭,但是沒有見過手槍的嬰兒卻一點都不害怕這個比蛇危險的多的東西。因為對蛇的恐懼已經固化在我們的基因中了,但是短短幾百年對槍的認識還無法形成天生的恐懼。
而文字的出現讓我們的經驗積累不僅僅只依靠基因,我們開始運用它儲存信息、獲取知識、傳播經驗。到了今天的互聯網,搜索引擎簡單而又清爽的界面背后幾乎是宇宙量級的信息。只要你有閱讀能力,你可以學習到任何你想要的知識。
有句話說: 你掉過的坑,總有人出來過。閱讀讓我們看到前人的經驗,別人走過的路,試過的錯,掉過的坑,學會借力,向別人學習。比如閱讀簡書每個專題文章,讓我們更有效的快速切入某種狀態,獲取某些知識。閱讀是一種強大的學習能力。
2、思考
正確的思考才是獲得真正意義上知識的主要手段。
其實思考、求知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在探求因果關系?!叭f事必有因果”本身并沒有什么錯誤,而問題是我們所面對的世界在太過復雜了,我們不一定看到“因”就能夠得到正確的“果”。
畢竟每個人的生存環境不同,遇到的困難也不同,別人的方法可借鑒,卻無法生搬硬套,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最重要。
另,每個人都容易陷入經驗主義。我們經??吹轿恼碌脑u論區不同意作者觀點,有些讀者還因為容不下不同觀點而破口大罵,對于這樣的人,我們撇開相互尊重的基本道德不說,他的過往經驗已經完全消滅了他接受新知識,讓自己進步的可能性。
如果碰到意見相左,不防用開放的心態處之,或許換一個角度思考看待問題又有一番新天地。太依賴自己的過往經驗,也關上我們學習另一扇門。
進入終生學習的時代,成為一個終生學習者,要學更要會學。與其焦慮的穿梭于各類訓練營、打卡群,不如靜下提高學習力,別讓道理我都懂,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成為你心中永遠的痛。
親,如果你對我寫的文章有共鳴,請默默在文末點個贊,讓我知道你來過,如此,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