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后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工作,陌生到沒有一個親人朋友,那時感覺很孤獨,下班了不知道做些什么,周圍的確有很多新鮮地方,可想到是一個人,就懶得走出去。
沒多久,租住的地方隔壁搬來一個同樣剛畢業的女孩兒,因為年紀相似、境遇相仿,很快就熟絡起來,下班后一起吃飯、散步,周末一起逛街、騎車。這仿佛成了我的救命稻草,填滿了我所有的留白時間,沒時間孤獨,沒時間獨處。
就這樣簡單快樂地過了一年多,輕飄飄的,回想一下沒有留下太多可以數說的記憶。天下果真沒有不散的宴席,女孩兒因為工作調動需要搬離現在的住所,于是,我失去了一個好鄰居,覺得生活一下子又被掏空打回了原形。那段時間我悶悶不樂,甚至覺得自己有點可憐,唯一一個伙伴還被奪走了。
獨處的時間重新大把大把地涌來,我不想再一天天消磨下去,一口氣買了許多書,到家后無事就看書,紙質的、電子的都找來讀,讀到喜歡的,又會隨著書中提到的有趣事物,發散開去更廣泛的閱讀。逐漸地,我發現自己不那么孤獨了,反而有點時間不夠用,書單還很長,書里提到的好地方、好東西、好方法、好方向都還沒來得及嘗試。
讀多了,就會不滿足于隨便看看,會有意識地探索更好的讀書方法,或者更好的內心修煉方法,就會主動向榜樣們去學習。這是個良性循環,正是因為看到了更多精彩的人生,才更不滿足于自己的當下,卯了勁兒地跟著他們的腳步跑起來。
而且,為了給喜歡的閱讀創造更多無拘無束的時間,我開始想辦法提高工作效率,想著怎么把一天的時間安排的更飽滿有質量,所以連帶著工作、生活上的熱情也高漲了很多。不斷尋求更優時間管理策略的本身,就是一次次不小的進步。
有時候我也會很懊惱,為什么我工作的城市與老公讀書的城市不是同一個,為什么我不能和別人一樣每天都享受家庭的溫馨快樂。慢慢地,我卻開始感恩這樣特殊的經歷,慶幸我們在年輕的時候還能安靜地過些只面對自己的日子,這樣的日子里我們能踏實地讀更多書、學更多東西,仿佛把人人都在懷念的校園時光裝在了行李箱里一起帶在身邊。
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自己不那么恐懼獨處了,反而從獨處中受益良多。我逐漸意識到:作為一個成年人,不能再像小孩子一樣,苛求每時每刻都有人來陪,孤獨是成長的必修課。我突然想起過往中若干個孤獨感特別強烈的瞬間,考場上、面試中、PPT前,這些都是沒有人來幫你、必須自己披掛上陣的時刻,即使是最親近又最強大的人,都不能給予你任何幫助,裝在別人腦袋里的能力和智慧沒辦法生搬硬套移植給你。還記得不止一次夢到過考試時題目全不會、人站臺上稿子全忘了,這些都是因為潛意識里就清楚沒人幫得了你,必須要獨自面對。
我從小就依賴性很強,這個弱點跟了我很多年,我總是在尋找一個寄托,然后把希望全壓上去,我害怕獨自面對,喜歡躲在庇護后過相對不那么費力的生活。可是,終有一日我明白了,哪有那么多庇護可尋,又哪有那么多庇護是永恒的,成長起來,自己做自己的保護神才是最可靠的辦法。因為我們一生中要面對無數次如考場上那樣的孤獨時刻,那時,能憑借的只有自己的力量。
有多少人前的光鮮,都是人后的孤獨錘煉出來的。孤獨讓我們學會自強,恃什么也不如恃自己。孤獨讓我們學會自省,安靜才是最好的學習狀態,浮躁繁華看一次就好,久了會膩。車馬勞頓的人生需要孤獨這個驛站,好好休整一下,才能走的更遠,而最好的休整必將是深入內心的,需要靜下來,沉下去。
趁時間還多、牽掛還少,趁理想還在,夢想還有,讓孤獨來的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