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余敬禮之。
后來,袁了凡來到慈云寺。這里,我們要清楚,袁了凡是喜歡到慈云寺這類地方去的。不論你是否喜歡寺廟、道觀等地方,實事求是地說,到了道觀、寺廟確實能感受到一絲清涼與寧靜。
遇一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余敬禮之。
袁了凡在慈云寺遇到一位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這里用了八個字來形容這位老者。可見,袁了凡平日喜歡到寺廟去,遇到修髯偉貌,飄飄若仙的人,他能敬禮之。對這樣的人很尊敬。
敬禮之,這三個字我們要注意。
在后文,袁了凡母親讓他對這位老者善待之。不論是敬禮之,還是善待之,都是尊敬這位修髯偉貌、飄飄若仙的老者的意思。
古人講,不論是閱讀經(jīng)典,還是跟老師學習,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修髯偉貌,飄飄若仙的老者,在袁了凡和她母親的心中,一定是一位飽學之士。正是因為他是飽學之士,學了很多真才實學,外在的表現(xiàn)才會修髯偉貌,飄飄若仙。試想,一個人滿腦子都是骯臟的東西,沒有真才實學,想法很猥瑣,外表不可能修髯偉貌,飄飄若仙。
你敬禮之,善待之,人家自然愿意指點你,愿意教你。
反之,你對人家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不尊敬人家,不恭敬人家。你覺得我比他厲害多了,他算老幾。人家自然不會教你,不會把人生智慧、經(jīng)驗教訓傳授給你。
年輕的張良三次跑到橋下為一位素不相識的老者撿鞋,后來老者傳給張良《素書》。再后來,張良輔佐劉邦平定天下。
我們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有了汽車、飛機,有了手機、網(wǎng)絡(luò),物質(zhì)條件變了,但是道理是一樣的。
課堂上,你尊敬老師,認真聽講,認真學習,老師自然愿意教你。你不尊敬老師,看不起別人,甚至嫌棄別人,辱罵別人,人家肯定不愿教你。不論在學校,還是在職場上,或者與家人、親戚、朋友、領(lǐng)導、同事相處,道理都是一樣的。
《孟子》有云:“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