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將討論集體議價、工會罷工、職業(yè)準入,以及窮人脫貧致富的機會。
勞動力的報酬,不能通過一廂情愿的措施來改變:
- 拔高工資,可能連工作機會都趕跑了;
- 賦予工人集體違約的權利,可能反而傷害了最需要工作的底層工人;
- 一刀切地設定服務質量,反而會逼迫消費者做次優(yōu)選擇,他們的福利反而減少了。
通過學習,我們會對市場的力量,有更深刻的體會。
預習思考題:
1.如果只要加入了工會就能獲得更高收入,那人人都爭著要加入工會,結果會怎樣?
答:人人都加入工會,逼得企業(yè)破產(chǎn)倒閉,飯碗都沒有了。
2.如何才能從“我找工作”變成“工作找我”?
答:努力提高我的勞動力資源的性價比,只要在我的勞動力資源市場價格的基礎上,索要一個稍微低一點的價格,讓雇主感到占到了我的便宜,工作就會來找我了。
3.讓窮人致富的最有效方法是什么?
答:允許窮人發(fā)揮利用自己勞動力資源的比較優(yōu)勢,允許他們勤勞致富。例如,不要為了市容的整潔美觀,就禁止他們在街邊擺攤賣早點,給他們一個固定的露天攤位也好;政府更不要自以為是地干預勞動力市場價格,那只會好心辦壞事,只要提供服務,解決不公的問題,而不要干涉那些本來合理的不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