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才子"梅長蘇以自己的犧牲為54集的《瑯琊榜》拉上帷幕,很多不看國產劇多年的直男表示這是近期追著看完的良心好劇。豆瓣高達9.3分的評價,亦是近年少有。
除了看劇的娛樂享受之外,《瑯琊榜》是一個值得產品人學習的好「產品」。
1.好故事是滿足需求的基礎
《瑯琊榜》改編自海宴的同名網絡小說(原作者曾是個普通上班族,成都妹子,據說正在創作《瑯琊榜》的第二部),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興山河為主線,講述了梅長蘇才冠絕倫、以病弱之軀撥開重重迷霧、智斗奸邪,為昭雪陳年冤案所進行一系列明暗斗爭。
故事是經典的套路,保證了可讀性。大背景選在南北朝的南梁、北魏分割對立時期,陰謀陷害是那個時代的常事,有大量的歷史事件可做素材。說個題外話,同期的東、西魏紛爭(北魏分裂而來)激烈程度比南梁還高出N倍。
一個好的故事,一要有看點,二要引發觀眾共鳴,三要讓觀眾有意義上的收獲。奇謀、紛爭、演員(胡歌的古裝扮相,無出其右者)是《瑯琊榜》的基礎看點;責任、情義、友誼打通人心,我們普通人也感同身受;正終勝邪、舍身取義,是觀眾對正能量、積極態度、自我存在上的人生意義追求。
做到上述一二容易,占全且還能保持三者比例和諧的,少。沒有好的故事,則沒有能解觀眾對故事「渴望」的水。
產品立身之本,是滿足具體切實的需求,故事對觀眾,產品對用戶。
2.節奏是產品體驗的關鍵
并沒有像普通古裝劇一樣,第一集就把故事背景、發展線路、甚至結局都交代個底朝天,《瑯琊榜》在開篇把故事背景結構交代清楚,擺出冤案的引子,點到為止,一個陰詭奇謀、奪嫡衛國的宏大故事篇章已然呈現出來,一下子把人吸引住。
對《瑯琊榜》是的中肯評價是「看得下去」,比它布景道具更精美的有,比它故事曲折離奇的也有,比它演員陣容豪華的更有,然而這些劇要么無腦、要么啰嗦。從第一集開始搞對象,40集才終于對上嘴,現實生活中都能分合好幾次了,一個破劇還能硬撐著大幾十集慢悠悠的播下去,觀眾早已失去耐心。把一個好底子活脫脫講成睡前故事的劇,不在少數,一眾二三線電視臺的黃金檔常年被這些劇霸占著。
「看得下去」是對一部劇的真實感受,看下去還想追著看,太快怕看完沒得看、太慢怕跟不上,這種心態體驗正是一部好劇集所應該營造出來的節奏感。
很多產品一下子上來就想把用戶綁成深度用戶、高級會員,不分享不給看,不花錢不讓下。嘴上說著體驗、身體卻很誠實的攫利。再要掙錢,也得先滿足用戶的基本訴求,一步步的培養,讓用戶慢慢接受,自然過渡。
吃相很重要。
3.細節品質激發產品的口碑
在得知《瑯琊榜》中許多精美場景是電腦特效后,觀眾為劇組的壕氣和用心拍手稱贊。知乎"《瑯琊榜》最打動你的細節是哪個?"問題下面,300多個答案,若干細節被大家津津樂道,如此用心在每一處細節的劇,當然能打動無數觀眾。這些細節激發大家在社交網絡上廣泛分享討論,國慶假期后,進一步推高電視劇的口碑,評分一路水漲船高。
有些事情不做,并不影響產品滿足需求,但做了且讓用戶感受到產品的用心,會讓感性的用戶愿意把產品感受分享給他人,無數細小的地方積累起來,則是用戶對一個產品「品質」感受的整體建立,這種「品質形象」會成為連接產品與用戶的情感紐帶。
人們不是單單因為一個東西好就為它說話,而是因為這個東西能代表他自己,能幫用戶表達自我。
《瑯琊榜》如此,好產品亦該如此。
公眾號:互聯網綜藝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