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焚書坑儒,重勞役賦稅,很多人都認為當時的秦帝國是個暴政的國家。其實這只不過是后期10多年的時間,實際上秦國自商鞅變法后,法家思想深入民心,同時也使秦國一舉奠定超級大國的地位,持續200多年后才一統華夏。也就是說法家對秦國的幫助是極大的,那么法家思想到底是怎樣的呢?
一、根基
法家思想的根基是相信人性本惡,有趨利避害的天性。因此一方面,要用法律來壓制人性惡的特點,有罪就罰,使人不敢輕易犯法;另一方面,有功就賞,培養樂意為有功而付出的環境,從而創造舉民耕戰的局面。
二、原則
為使人們有錯甘受懲罰和樂于求功,一定要保證公平,確保物(如田地)有所有權,不是自己的就不能搶,責任也落實到人頭上,沒做好的就要罰,做到定分止爭。具體來說,又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一)、有罪就罰
(1)法以愛民
國無二法,不避權貴。對上,即處于領導地位的人要一視同仁,嚴厲處罰身在其為而不作為、不盡責的人,因為領導者的不作為對人民的傷害是很大的,最大程度的減少腐敗(秦國在不斷的強大,而其余六國卻因腐敗不斷的弱?。瑥亩U先嗣竦睦?,凝聚國家的力量。對下,即普通老百姓要去強弱民,利用法律強制消除人民野蠻無知的一面,減少人與人之間無謂的暴力爭斗,而做合理的事情。
(2)使法必行
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就是說世界上沒有一部法律能夠保證它可以毫無保留的自動執行下去。因此只發機構就顯得尤為重要,務必執法懂法,且嚴厲執法。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有一批人身居中樞,有足夠的權利和以身作則。
(二)、有功就賞
有功就有獎勵,提高人民的積極性。只是有功于前,不為損刑;有善于前,不為虧法。功是功,過是過,不能混在一起。
(三)、不法古,不循今
無論一個人有多么成功的經驗,也不可能使另一個人獲得同樣的成功。歷史是不可復制的,永遠充滿了隨機和不確定性,法家堅持反對保守復古,強調法律要與時俱進,否則必然生亂。這在當時,是很有遠見的思想。
附上法家思想思維導圖:
三、啟示
所謂學以致用,沒有落到實處,終歸空談。團隊中,有很多年輕人都循規蹈矩,缺乏活力,不愿意總結工作經驗,不愿意在工作時間之外付出一點點時間去整理和思考如何改善現狀,總是遇到以前出現過的問題卻無經驗可查,團隊提高緩慢。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壓制一些人不思進取而導致容易犯錯的一面。需要建立團隊素質模型,清楚團隊需要什么,配備一套完整的賞罰制度,成立一個領導小組,處罰犯錯的人,且加大對重復犯錯的人的懲罰力度,對于領導小組的不作為,更是要有嚴厲的措施。獎勵對團隊有貢獻的人,鼓勵大家多做貢獻。只要調動起一部分人的積極性,那么將來就能影響越來越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