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西京故事,這里可否也有你的西京夢?

《西京故事》讀后

羅天福曾三次想放棄自己的西京夢。

他在心里不斷告訴自己,這個夢他是無論如何做不下去了。

第一次:羅天福挨打了。羅天福活了五十多歲,挨別人打,還是被別人當賊打,一輩子受這樣的侮辱還是頭一回。想想自己不偷、不搶、不貪、不占,萬事謙恭、仁厚、禮讓、吃虧為先,居然也招惹了禍患。他突然開始害怕這個你不惹他他仍要惹你的環境世事了。他想這絕不是他能待下去的地方。

第二次:為著六萬塊錢。羅甲成看著自己在塔云山活得那么體面、那么有尊嚴的爹變得懦弱無能、百般屈從,看到在自己眼中最優秀的姐姐居然在學校里撿垃圾維持生活的時候,巨大心理落差轉變為滿腔的憤怒,終于在矛盾中爆發,將欺負姐姐的房東家兒子打進了醫院。對方堅持讓賠六萬塊錢,這對于賣千層餅掙七分錢利潤的羅天福來說,無疑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在夜深人靜時,羅天福對妻子說,這回把這事處理完了,不行了咱回。聲音很大,卻充滿了無奈與悲涼。

第三次:夢沒有動力了。羅天福來西京城,不為別的,就為供養自己一雙兒女順利上完大學。他心里清楚,只要你肯吃苦,在城里打工肯定會比在鄉下掙得多,為了兩個孩子學業大計,這個夢再難他也會做下去。然而堅信自己一定會在西京有所作為、鵬程萬里的羅甲成,自卑、敏感又心高氣傲的羅甲成,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生命的層級與差距,命運的不平等之后,選擇了逃離,他要輟學。當爹的甚至下跪央求兒子回去,卻更加刺激了羅甲成。羅天福傷透了心,他想放棄,放棄一切,這個西京夢,可是把他做苦了。

可羅天福終于還是堅持下來了。到西京不到三年,三次想放棄,又三次掙扎著站起來,扛起自己的西京夢,扛起整個家。羅天福心里受的苦,遭的罪,兩個小時的秦腔唱不完,四十九萬字的文字訴不盡,須用一生才能體會,這就是人生的路。羅天福絕不是一個個體,一定程度上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羅天福’,我們的父輩、祖輩曾經也都是‘羅天福’,他們曾經為了生計,為了一家人的希望,離開生養自己的家鄉,來到城市,尋找機會、尋求出路,追尋屬于自己、屬于整個家庭的“西京夢”。

故事一開始寫到“羅天福坐在開往西京的長途客車上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茫然,在離西京越來越近的時候,他感到了一陣陣的虛空,面對這個龐然大物,幾天前的那種堅定漸漸在消失,羅家的西京夢到底能做成什么樣子,他現在連一點底都沒有”。這種感覺多么真切啊,我相信每一個像羅天福一樣的人,在離開時心里都充滿了未知與茫然,他們在心里反復思量這個城市到底有沒有我的立足之地?城市那么大有屬于我的空間嗎?我不知道要多強大的心理和多堅定的信念才能使他們將茫然變為前行的力量,才能在一次一次的苦痛掙扎中走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就像秦腔中唱到的“不管日子過得順當還是恓惶,這一股氣力從來就沒塌過腔”。

為此,我敬佩著城市中千千萬萬個“羅天福”,書中東方雨老人稱贊羅天福是這個社會的脊梁,那么現實中千萬個像羅天福一樣堅守正道,以誠實勞動安身立命的農民工們,同樣是這個城市,這個社會的脊梁。也許扶直了后輩的腰桿,他們會永久的成為佝僂人,但他們的脊梁卻不會坍塌!

生活從來沒有“容易”二字,人生也從來不是一帆風順。而夢如果有,苦就該嘗。西京夢,是你我的夢,也是所有人的夢。

故事沒有結尾,“羅天福”們的夢仍在繼續。

圖書簡介:

《西京故事》

作者:陳彥

出版社:太白文藝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3年11月

《西京故事》講述了一位鄉村干部、前民辦教師羅天福率領一家四口來到西京城,打餅度日,為考入了西京城名牌大學的一雙兒女提供支持,全家人在城市生活中所遇到各種始料未及的情況,一次次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和人間的愛,并最終融入城市生活,重新確立生活坐標,其生活面貌及思想境界得到提升的過程。作品展現了生活在城市中的農村人面對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如何自強不息、努力實現夢想的歷程,于平凡中傳遞一種折不彎、壓不垮的人性品質和人格力量。整個故事一氣呵成、直擊人心、震撼心靈。

作者簡介:

陳彥(1963~),陜西鎮安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已創作戲劇作品及影視作品數十部,先后獲得“曹禺戲劇文學獎”等多個獎項,出版有《西京故事》、《必須抵達》、《邊走邊看》等多部作品。

???2?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