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移動APP分析

藝術

前言

移動互聯網是最近幾年各行各業討論的熱詞,股票觸“網”漲勢就很可能逆天,樂視網上市到現在市值已經翻了幾倍,其中在移動端觀看的用戶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在這個年代創業多少都要考慮互聯網思維,而藝術領域這一塊卻遲遲沒有大量產品出現。

獨立項目分析

橫向對比

  • Artsy在內容資源和界面都很不錯,雖然免費,不過更傾向于收藏家、藝術家這類專業用戶和畫廊進行對接,為這類用戶提供一個移動互聯網的藝術品交易平臺Artsy可以從中抽頭。
  • CuriatorArtsy在界面風格上有些類似的地方,不過細節做的更有靈性且理念截然不同,內容皆是UGC,可以收集站內站外的各種與藝術相關的內容,免費開放API,注冊用戶可修改任何內容的相關信息,讓用戶也參與到完善產品內容的隊伍中來。
  • ArtStack專注于藝術社交概念,認為人才是發現藝術最好方式,這方面功能與Facebook類似。
  • 藝術云圖是讓藝術的概念寬泛了,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講述每一個故事,用戶分享的不止是藝術還是一種態度和情懷。

個人觀點總結

藝術這個圈子里真正的一流作家大部分不愿意接觸互聯網來拓展他們的粉絲或者說宣傳他們的作品,因為他們早就有一批固定的群體通過定期的個人美術展以及長期合作的畫廊為他們提供平臺和資金。不過也不乏一些趕潮流的,像“藝術云圖”已經與一些國際知名的當代藝術家類似蔡國強、村上隆、草間彌生、達明安.赫斯特、杰夫.昆斯等已經有所合作,這對于藝術類APP有著很大的影響力,通過這些名家的號召力可以快速推廣產品。不過就目前來說二三線的藝術家們才是真正的主力,他們可以借助像Artsy這樣一個新興的渠道讓更多的人關注默默無聞創作的他們,甚至有收藏家通過Artsy方便的聯系對口畫廊為他們的創作買單。在校老師或者是學生甚至業余愛好者則更需要一個類似ArtStack的社區平臺進行討論和學習,進一步拓展在藝術領域的前景和眼光。就像曾經我國的四大名酒之一西鳳酒,由于自視高傲,而忽視了新媒體的宣傳,從而被一些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品牌輕松超越。藝術家們沒趕上這波移動互聯網浪潮也很有可能漸漸被埋沒。所以我認為未來的藝術界一定會于移動互聯網有更多的合作機會,會有更多一流大家選擇藝術類APP這樣一個渠道,而藝術的形式也會在這個環境下進行一些轉變,不會僅僅局限于藝術本身,還會輻射出社會、人性、情懷這樣的話題,也會有更多的人通過這樣一個形式對藝術產生興趣。

思考

縱觀這些APP,不論是提供移動端渠道的Artsy、自媒體的Curiator、還是做社交的"藝術云圖"和"Artstack",極有可能最終都是想往電商的方向發展,既然是藝術電商就一定有產品——藝術品,藝術品其本身很大程度上不是我們生活必備的一些東西,有別于日用百貨、衣物、食物這類,又沒有時下熱門的電子數碼產品那樣受眾面廣。到底能有多少用戶愿意買單,又會有買怎樣價格區間的東西產品呢,目前沒能有權威的數據表明。我預測藝術品的價格通俗來說會細分為“量產版”和“限量珍藏版”兩類,前者可能是一些名作的復制品或者是一些三線藝術家的作品適合廣大群眾作為家中的裝飾或者是一些前期潛力股的投資。而后者則是一些名家原畫甚至是一些古董,客戶主要是資金充裕的人群或者收藏家。至于藝術的類型,我認為最受歡迎的無疑是量比較大的畫作以及一些有特色的雕塑擺件,這兩類最容易被買家認可,其他種類的受眾群無疑要小很多。如何權衡藝術這種原來一直高高在上的高逼格與大量人群容易欣賞的所謂“俗”藝術是做好一個藝術類電商特別需要思考的問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