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康熙爺撤三藩時,在當時的清王朝,可是引起了不小的動蕩。當然,首先起義的平西王吳三桂成了整件事焦點。其實,細看平定三藩時,你會發現,靖南王耿繼茂之子,耿精忠在緊張的氣氛中,居然和鄭成功之子鄭經一起送給了康熙爺一份大禮,很好的詮釋了,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康熙十二年八月,耿精忠曾上疏,請求撤藩,本來是試探之意。但是,他沒想到康熙帝居然同意了,還派欽使到福州辦理撤藩事宜。其實,耿家在地方上有權有勢,如果有一天被撤藩,他們倒不怕錢財的問題,怕的是被殺。歷史上有很多例子,都是定國后,殺權臣,更何況他們家是王呢!這時,耿精忠已經和親信密謀起事,并聯系了鄭成功的兒子鄭經。
不過起事卻被平西王吳三桂搶了先,而且吳三桂一個月就拿下了貴州,康熙帝那邊有點自顧不暇,為安撫另外兩位藩王,就下諭說不撤他們的藩。耿精忠覺得康熙帝收拾完吳三桂,回頭還是會撤他的藩。索性,就和吳三桂一起起事,還聯系了已經占據臺.灣的鄭經。他這樣做,一來是增加自己的聲勢,二來是想吞了鄭經的地盤。
于是,耿精忠讓自己的親信黃鏞給鄭經寫了一封信,首先對鄭經進行了一系列的吹捧,隨后深入主題,讓鄭經和他一起起事。一直想讓清廷以對待朝鮮的方式對待自己的鄭經,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想都沒想,就回了信,還整船興師,準備大干一場。
其實,此時的耿精忠還在觀望狀態,所以,鄭經只能在澎湖一帶屯兵,直到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起事,讓黃鏞聯系鄭經,準備攻取江浙。耿精忠以為鄭經會按照他的計劃行事,于是率主力北上爭奪江西和浙江,而鄭經呢,覺得自己的地盤不夠大,就趁機在廣東、福建爭奪地盤,還把搶掠的財務運回自己的地盤。
耿精忠知道很生氣,可是鄭經根本不聽他的,雖然,鄭經的此舉是為了自己,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他這樣做,也相當于送給了康熙一份大禮,甚至吳三桂知道耿精忠聯合的鄭經后,還讓鄭經攻打南京或天津。可人家鄭經好歹也是自己說了算,壓根拿吳三桂的指令沒當回事。再看看耿精忠,一邊打仗,一邊失地,沒辦法,在康熙十五年,他只好降了清廷。
耿精忠降清后,吳三桂的隊伍中就少了一個好隊友,而耿精忠為了表明自己投誠的決心,當然是要立一些戰功的,所以,不管從哪里看,鄭經都是幫了康熙一個大忙,而他和耿精忠的合作,分明是各懷鬼胎。耿精忠降清后,與清軍合兵,一起攻打鄭經,沒用幾個月,又把鄭經打回老家去了。
結語:凡是戰爭,必定是殘酷而威嚴的,在冷兵器時代,三藩之戰,足足耗用了八年時間,看的小編一直處于緊張狀態。不過,看到耿精明和鄭經的“合作”,都笑出眼淚來了,真的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而且,如果沒有他們兩個的鬧劇,恐怕三番之戰,八年都不會結束!
yl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