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概覽
【工作】8小時25分鐘
【睡眠】6小時55分鐘
【吃飯】1小時7分鐘
【家務】1小時5分鐘
【休息】1小時5分鐘
【聽書】57分鐘
【親子陪伴】53分鐘
【運動】45分鐘
【做飯】43分鐘
【閱讀】30分鐘
【洗漱】30分鐘
【復盤】25分鐘
【親子詩詞】15分鐘
【親子英語】10分鐘
【冥想】10分鐘
今日微習慣
聽書、閱讀、運動、冥想、個人背詩,親子背詩&英語、復盤
今日小確幸
一、育己
1. 聽書:《忽必烈》。
人物背景:忽必烈為成吉思汗之孫,拖雷之子,他創建了元王朝,但他的一生功過參半。他的爺爺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2. 背詩:《山舍偶題》唐.李九齡。
冷知識:我們都知道唐朝有一個詩人叫張九齡,他是唐玄宗李隆基時期的宰相,為開元盛世做出過重大貢獻,可我不知道李九玲為何許人也,于是去查閱了資料。
“九齡”是一個典故,出自《禮記注疏》卷二十〈文王世子〉:“夢帝與我九齡”,九齡:九十年之祥也。后引申為長壽之意。
過去醫療條件差,極易出現感染,嬰兒出生夭折率很高,父母給孩子起名“九齡”,正是基于這個殘酷現實,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將來無災無難,平安長壽。“九齡”兩字寄托著父母們殷切的希望和美好祝愿。
所以過去人起名字為何對“九齡”情有獨鐘呢,是有著這么一番美好的寓意。
張九齡生于盛唐,李九齡生于唐末宋初,《全唐詩》錄存二十三首。明朝有周九齡、清朝有吳九齡、王九齡。
《山舍偶題》詩文:
門掩松蘿一徑深,偶攜藜杖出前林。
誰知盡日看山坐,萬古興亡總在心。
創作背景:
詩人生于唐末宋初,也就是唐朝馬上就要滅亡了,了解了這個背景,就很能理解詩的后兩句所表達的情感了。
賞析理解:
前兩句表面上看詩人隨遇而安無所事事,后兩句則大翻轉,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真實感受:心懷天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詩作聯想:
背誦這首詩,我聯想到了另外兩首詩也跟這首詩有很像的情景。
一首是南宋詩人志南的《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首詩中也出現了杖藜(擬人倒裝)。
另一首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這首詩中的柴門讓我跟《山舍偶題》的第一句產生了關聯。
晚飯后在向小兒背這首詩時,小兒聽到第一句就直接接了一句“樹頭新綠未成陰”,他說他看到“一徑深”就想起了宋代詩人楊萬里的這首《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古詩,真是越背越有意思,尤其是親子背詩……
4. 閱讀《無行動,不幸福》。
5. 運動:健身操+快走。
二、育兒
1. 背詩:新背《對月寓懷》,熟讀《拜新月》,復背《詠華山》。
2. 運動:和隔壁小伙伴操場踢球半小時。
3. 鳳仙花:今天突然想起來,鳳仙花該種起來了,小兒從科學學具里翻出鳳仙花種子,種在了陽臺上的花盆里,期待小兒見證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全過程。
4. 親子時光:洗漱完睡前,麥爸陪他梳理科學電路知識半小時。
三、生活
1. 不適應:今天下班麥爸把新手機帶回來給我了,但~折疊式的,我居然左看右看都不習慣,仿佛回到了最初的翻蓋手機時代。
2. 全家齊鍛煉:晚飯后,小兒踢足球,麥爸跑步,我今天休跑一天改快走。
四、工作
1.疏漏:今天臨下班前一個小時,發現了一組一次數據,最終一環環倒推,找到是關聯部門提供的原始數據有問題,導致同事產生了歧義,有了另一種錯誤導向的理解,最終導致今天一天的工作白干,明天重新來過。
反思:日常工作中,大家依賴于社交軟件的文字溝通,而疏于當面溝通,有些細節問題就產生了歧義,導致工作白干,經此一事,雙方都深刻認識到:下次一定要多確認清楚細節再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