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什么時候,如何成了財神?這與晉商的關公崇拜密切相關。
山西自古有“鹽鐵之饒”,古時凡經營鹽鐵的晉商,都能很快發跡?!秶Z·晉語》曾記載“夫晉之富商……能金玉其車,文錯其服,能行諸侯之賄,而無尋尺之祿”。
春秋時期晉南的巨富猗頓依靠畜牧業、鹽池、珠寶玉石行業多種經營,終于“富甲天下”,其家產“西抵桑泉,東跨鹽池,南條北嵋,皆其所有”。猗頓之富成為財富的代名詞,《韓非子·解老》云:“雖上有天子諸侯之勢尊,而下有猗頓、陶朱、卜祝之富?!扁㈩D富有的同時也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國家為人民謀福祉,“或者急公奉餉,上有利于國;或者憫孤憐貧,下有濟于民”。
猗頓的成功為后世的山西人重商情懷深深地扎下了根。清代大才子紀曉嵐說:“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歲輒從人學貿易,俟蓄積有資,始歸納婦?!笨梢娚轿魅耸前呀浬套鳛槭聵I來看,經商有了積蓄,才肯娶妻生子。山西人通過經商來實現其興業成家、光宗耀祖的抱負,而這是這種觀念正是使得晉商在商業上不斷進取,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春秋巨富猗頓與三國武將關羽是同鄉,都是晉南,山西運城人。猗頓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關羽則在民間信仰、道德實踐、文化精神上取得了與“文圣人孔子”比肩而立的“武圣人關公”的地位,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君子人格的標準樣板。
隨著民間朝廷、儒釋道教、各行各業對于關公的推崇,關公忠義無雙、信義卓著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關公忠誠信義的人格操守逐漸被用于不同社會關系的處理,商業之間和行業內部的交往關系也都可以通過忠誠信義的原則來處理,一諾千金、重約守信的關公形象轉變為一種商業的道德倫理,成為規范商業行為的行業標準,成為每個商人必然要遵守的商道底線。
晉商的傳說中有大量尊崇關公,重合約,守信用的故事。關公文化中的忠義誠信在晉商的形成與發展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以中國傳統商業道德文化為基礎,以關公義利之道建立起來的誠信商業體系,就是把關公作為文化符號,精神符號,使之成為晉商心中的道德約束,制約和規范著所有晉商的商業行為。
晉商把崇奉關公當作至圣至尊的商業圭臬,形式上雖然是簡單的低買高賣的商品交易,實質上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坦蕩真誠、忠誠信義的精神追求。早期的晉商精神體現了文化與商業的和諧統一,體現了晉商以關公“義在利先”作為為人處事、商業往來的商道智慧。
晉商以關公精神為楷模,在政治上,講忠義;在社會上,講仁義;在商業上,講信義。明代山西商人王現把經商與關公精神的關聯概括為“以義取利”:“夫商與士,異術而同心。故善商者,處財貨之場,而修高潔之行,是故雖利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經,而絕貨利之徑,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利以義制,名以清修,恪守其業,天之鑒也?!?/p>
以義取利,義利相濟,先義后利,表達了商道即是義道,商場即是人際場的傳統經商智慧,培育了晉商重約守信、崇德重義等商業道德觀念。傳統的晉商把信義看作人生的第二張身份證,清代著名的山西介休商人范永斗,就是由于“與遼左通貨財,久著信義”而受到清政府的垂青,后來當上皇商,并由此獲得厚利。
明清之時,晉商成為中國第一大商幫,有對聯稱其“縱橫歐亞三千里,稱雄商場五百年”。與晉商堅守關公精神,尊奉“一守信、二尚義、三取利”的商業準則密不可分。關公精神體現了晉商所推崇的商業道德規范,成為明清晉商商幫文化的價值核心。而關公由宗教護法神又成為武財神的演變歷程,就反映了晉商文化中的心理訴求和人格追求。
明清時期,晉商生意做到哪里,關廟、會館就建到哪里,并以關廟為中心,設供戲樓、聚集拜祝。在山西人的店鋪里關公是必供的,全國每個山西商人的會館都必定有關公廟或供奉關公的地方。
過年時,傳統的晉商不僅要祭祖,而且要祭關公。他們在關公塑像前發誓,也在關公塑像前反思或懺悔。晉商對關公的崇拜不是一種儀式,而是把關公作為一個符號,代表他們的企業文化和做人操守。而關公便是他們內心的圖騰。
晉商把關公作為晉商的庇佑神和精神偶像,通過對關公的崇拜和許多祭祀關公的活動來弘揚和加深忠義誠信的企業文化,于是,關公成為了晉商企業文化的精神符號和形象代言人。晉商以關公作為精神支柱,以關公的信義來教育約束同鄉、團結同行、教化子孫,把關公崇拜作為人生信仰。
當然,不得不提一句的是,如今有不少所謂的新晉商請關公、拜關公,以關公名號作生意,目的只是為了發財,更有甚者,還有一些新晉商竟然連對于關公的那一份尊重都沒有了,出言不遜,怠慢輕薄,對關公文化、關公精神的傳播與弘揚嗤之以鼻。這種行為或現象已經不是個例,讓人不免憂心于懷。有時,我不由得發出喟嘆:當某些所謂的晉商拋棄了傳統晉商傳承下來的關公精神崇拜,晉商還算是晉商嗎?晉商文化又從何處可以再得以體現呢?
作者:關公文化彭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