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的經人來找我,人設崩了怎么辦?

綜藝節目《中餐廳》第3期播出后,網上基本上一邊倒的葉酸黃曉明,說其EQ低、人設山脈、一言堂等等,關鍵這期節目結束他還要把林大廚給開了,又引發了一波吐槽。

問下大家一檔節目怎么才可以做的好?

那就是真實性,有矛盾有對抗,有解決的辦法,要不然只是明星開個餐廳大家去體驗下口感,作為綜藝這樣制作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先把節目組有意設置的槽點放一邊,看下黃曉明的做法是否可行。

先看下中午營業時間:12:30—14:00,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要接待24-30位客人,而且前廳+后廚只有5個人。

如果真的按林大廚說的,不做套餐,做單點,還要做5道 菜,那肯定是做不過來的。

為什么?

前廳至少要有2個人,接待、點菜、下單、收銀等,3個人在后廚在忙5個菜品,還有小菜、甜點、湯,這肯定是忙不過來的。

做過餐飲的朋友都清楚,在用餐高峰期,菜品越多,出菜越慢,等待越長,客人滿意度降低。

所以當黃曉明提出由5個菜改成3個菜而且是做套餐這個策略時,我是認同的。


當有2位以上的客人都點了同一個A或B或C套餐時,與單點相比會極大提高菜出品的速度,從而提高客人的滿意度。

比如我們辦公樓下有家快餐店,除了鹵飯、面條、水餃外就只有4個炒菜,分別是:西紅柿炒蛋、農家小炒肉、雞蛋炒肉片、香干炒肉,而這4個菜里點單量最高的是雞蛋炒肉片和西紅柿炒蛋,所以經常都是2份或者3份一起出品。并不完全按照客人點單的先后順序,從餐廳的經營策略上,黃曉明無疑是正確的。

當然黃曉明也有做的不足的,那就是盡全力拉的客人超過了餐廳的實際接待能力,而他個人又對進店客人的數量和廚房的配菜沒有概念,才導致后面加桌以及林大廚說沒菜了這種局面。還有一個細節,林大廚問我現在要做多少套餐,黃曉明說你別管多少套,按我說的每套做到最大量。很多人接受不了黃曉明這種命令式的語氣,以為不就是做個綜藝嘛何必呢。正是因為這種真實在現實中每天都在發生,保不齊你我就遇到了領導的這種要求,我們還不是本本分分的乖乖搬磚嗎!

但是對于主廚來說,你告訴他每個套餐做到最大他心里是沒有概念的,他需要清晰的知道自己應該配多少菜。正是因為有槽點,哪個觀眾不是一邊吐槽一邊接著看。

再來說下一言堂的事情,這也是被廣大網友詬病最多的。節目中黃曉明說,我告訴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做成什么樣才是你要考慮的。其實這段話說的很教科書,是典型老板思維的呈現。

現實中我們很多朋友都想參與公司的管理,戰略的制定,我們覺得這樣才有參與感才夠人性化。事實是這在今天的企業經營中是不存在的,不是大多數,基本100%。你見過哪次投票有異見嗎,最多棄權而已。

市場形勢瞬息萬變,當有人還在為民不民主而討論的時候,競爭對手早已調整了策略,這個時候就必須有個人來拍板,即便是錯的也可以讓團隊及時調整方向。

至于開除林大廚是根本不存在的,節目組設計的一個情境點而已,為的就是讓我們這種小平民跟著揪心,一直追下去,收視率就上來了。

馬去說創業要以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操作就是這個道理,所以黃曉明人設崩是不存在的,他下了節目還有baby,單身狗們加班回來只有一屋子的空寂。

說到這兒,黃曉明的經紀人該來找我了吧?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