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過一場流星雨的豪華盛宴!那是2001年,我還在讀大學。在最美的時光,邂逅了歷時四個多小時的最美麗的流星雨!
那震撼的場景如今依然歷歷在目。每一顆流星都足夠美麗,它們穿著晶瑩的長紗在深邃的蒼穹中劃一個圓滑美麗的弧,在落下天際的一瞬間,帶走人間美好的愿望。
可流星再美再亮,它也只能轉瞬即逝。就像那一場震撼的流星雨,除了滿足人們的視覺盛宴,它并沒有在人們的人生路上照亮曾經黑暗的前路。
唯有那些長久發光發熱、永不磨滅的力量,方能如恒星般永照心間。人類之所以偉大,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榜樣力量。
1、支教教師馮志遠
我不做一顆流星
用瞬間的光明
照亮幽暗的夜空
或是一顆露珠
怕讓暖暖陽光蒸騰
或是一朵云彩
怕讓輕輕風兒追捧
我要做一粒泥土
根須觸及的地方
有我奉獻的真誠
我要做一朵浪花
波濤起伏的地方
有我歡樂的歌聲
? ? ? ? ? ? ? ? ? ? ? ? ? ? ? ——《我不做一顆流星》
這首詩便是支教教師馮志遠的真實心聲。
知道馮老先生的事跡,是偶然在中央六套播放的電影中看到的,名字就叫做《馮志遠》,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他,上個世紀50年代名牌師范大學畢業,分配到上海市男子中學,卻主動要求到邊遠落后的寧夏地區任教。
他,長期與妻兒分居一心教學,最終難以得到妻兒的諒解,可他仍選擇在這塊土地上默默奉獻。
他,患有先天性視網膜脫落,由于用眼過度,長期在幽暗的煤油燈下備課、批改作業,導致了雙眼失明。但失明后仍然堅持憑記憶教學,直到患腦血栓無法自理。
他,生活清苦卻從不抱怨。
他,從教47年桃李滿天下。
他,改變了多少寒門學子的命運。
……
影片最打動我的地方,是全校的學生知道馮老師要調走時,全都點上了蠟燭為他送行,馮老師淚光閃閃,不忘交待:要好好上學!可以想象,是怎樣的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師,才能讓學生們如此的不舍?
影片的最后,馮老師在學生們的攙扶下,又一次的來到曾經的那片沙漠。幾十年后,他在這片沙漠上培養起來的學生們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有所建樹,正是因為他在學生們的心里舉起了一盞希望之燈,才讓他們看到了前路的光明。
也許這是一部很平凡的電影,但也是一部偉大的電影,馮老師的人性光輝始終貫穿著整部影片。
在這個驅利而往的社會,馮老師為的是什么呢?為的是單純的教育,為的是改變學生。在馮老師的學生中,很多學生說過這樣的話:“沒有馮老師,就沒有我的今天!”這便是對馮老師最大的肯定。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但馮老說:我更愿做一支永不熄滅的蠟燭,點燃自己,照亮別人!
這不是一顆轉瞬即逝的流星!
2、歌壇巨星邁克爾·杰克遜
2009年6月25日,一代歌壇巨星邁克爾·杰克遜隕落。
他是一個生前被污蔑最多的巨星之一。
他曾被污蔑整容。作為一名黑人,卻擁有比白種人更白的皮膚,所以,有人污蔑他做了皮膚漂白或者植皮手術,是背叛種族的表現。
而事實上,他皮膚變白的真正原因是患有家族遺傳病“白癜風”,曾在1993年邁克爾杰克遜就公開解釋過,但媒體從不相信,直到他離世,依然有媒體懷疑他的真正死因是“長期漂白皮膚所導致的皮膚癌”。
他曾被污蔑“猥褻”男童。在1993和2003年,他分別被兩名男童指控邁克爾杰克遜對他們進行性侵犯,雖然他始終否認,并經由法院展開一年多的調查取證,最后證明他無罪,但此事卻讓邁克爾杰克遜的形象打入了深淵,事業上也從此一蹶不振。
在2009年6月26日,邁克爾杰克遜離世后的第二天,當年控告他猥褻的男童之一才站出來,說他是受了父親的指使,想借此獲得一筆錢財才誣陷邁克爾,一時輿論嘩然,扼腕嘆息。
從皮膚變白引發的“種族背叛”到“猥褻案”,邁克爾杰克遜面對著無數次的惡意攻擊,他無可奈何,但他卻不以仇恨來報復這個世界,他的內心裝滿了愛。
他是目前為止個人慈善捐款最多的藝人,達到3億多美元,如今仍保持著這個記錄。
他建立了“拯救世界基金會”,目的在于讓兒童遠離暴力,遠離疾病。
他關注老人,關注和平,關注艾滋病防治,甚至關注家庭婚姻幸福……
邁克爾杰克遜為慈善事業付出的太多太多,讓那些常把慈善掛在嘴巴的人望塵莫及。
不知道世上有多少孩子因他而受益,不知道有多少病人因他而重獲了戰勝病魔的希望和勇氣,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因他而擺脫了困境,更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他而美夢成真!
可他已然離去,帶著這個世界對他深深的惡意和誣陷,如流星般隕落。
但他并不是一顆流星,因為他的精神還在,這個世界還在承享他的恩澤。邁克爾杰克遜就像一面迎風招展的旗幟,像一座巍峨聳立的燈塔,像一顆熠熠閃爍的巨星,給我們帶來光明,帶來希望,更毫不吝惜的給世界上所有心中有愛的人們指出了方向……
這不是一顆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