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來吐槽他家的孩子,把她的戒指用錘子給砸扁了,朋友氣的把熊孩子揍了一頓。朋友說了一大通,后來我也聽出了原委。前幾天她家孩子看好了一張鉆石貼紙,也就1塊錢一張,她感覺一塊錢的貼紙不怎么好,想給他買個材質好點的貼紙。當晚還帶著孩子去超市血拼了一把,給他買了足足100多塊錢的好吃的和好玩的。可是孩子總是念念叨叨他那個鉆石貼紙,媽媽實在不給買,就開始找家里帶鉆的東西,這時候他發現:媽媽的結婚戒指上有一顆大大的鉆石,于是找來錘子,想把鑲嵌在戒指上的鉆石取下來。這時被媽媽發現了,氣的我朋友火冒三丈,而他家孩子,用很無辜的眼神說著:媽媽,你戒指上的鉆石真的好好看。
本來是一塊錢就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的,可是她的媽媽花了100塊錢也沒有達到孩子的愿望,反而發生了孩子砸戒指取鉆石的事件。
想想,當時他媽媽花一塊錢給他買了鉆石貼紙,想必那顆鉆石還完好無損的在戒指上。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真的懂孩子嗎?
時隔幾年我們還記得那些優秀的高材生,盧剛、馬加爵、薛千里、李雙江等等是怎么隕落的嗎?還有那,時不時就會報道的自殺案,每年剛開學和期末考試結束的時候都是學生自殺的高發段。而且現在十歲到十八歲是自殺的敏感詞,大部分都是跟我們的家庭教育相關的。有的是因為老師,有的是因為家長。
李雙江的父母事業夠成功吧,經常帶兒子參加各種綜藝節目,卻沒有給他做人的教育,由于缺乏對生命的尊重和良好的性教育,最后他危害了社會。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替代不了家庭教育的失敗
這些孩子都是家長眼中的寵兒,孩子心中向往的學霸。未來走向社會的精英,為什么會走向不歸路呢,可見我們現在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我們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孩子獲得再大的成就都不一定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因為現在的小孩都有超強的自律學生能力,高度的理性計算利益得失,唯一缺少的就是愛的教育。
有些家長很天真,以為我們家孩子很善良,絕對不會殺人。李天一也不是天生就是殺人犯的樣子,你看他長的無比清秀,陽光帥氣,看起來像一個鄰家大男孩。從犯罪心理學來講,所有的犯罪都是一念之間,李天一,他是家庭教育和性教育缺失的典范。
研究學家,做過青少年犯父母的調查,95%的父母對自己孩子的犯罪行為感覺到無比震驚,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孩子會犯法,因為孩子在家里面表現得很聽話。從心理學來講,他們都是缺乏對生命發自內心的尊重,僅僅是因為別人阻礙了他的發展就產生強烈的怨恨和不滿,以致情緒失控才傷害他人。自殺的學生呢,都是發生矛盾沖突之后導致自我價值嚴重偏低。因為自己不被別人接納和認可,認為自己沒有人喜歡也沒有人愛。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面沒有存在的必要,所以選擇自殺。
遺憾的是現在我們的家長已經被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給綁架了,80%的家長都在隨波逐流,從來沒有深入思考過我們的孩子真的需要什么,只是看到這些表面的現象。別人的孩子是這樣的,我的孩子也得這樣。在價值觀排列順序上是這樣的,給孩子找名校>給孩子參加補習培訓班>給孩子參加特長興趣班>給孩子物質的補償和滿足>給孩子營養吃喝保障身體健康>陪伴孩子>孩子心理健康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家長,因為我們的家長根本沒學過,也不知道怎樣去處理孩子的心理問題,很多家長辛辛苦苦費盡周折送孩子進名校,而孩子本身的學習底子太差。一進名校,學習壓力特別大,每次考試的成績都是在全班通告。自信心會受到強烈的打擊,心理上備受煎熬。
一些家長,非常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和營養。有一個男孩,他小時候個子不高,很瘦小。于是他媽媽為了讓他長高,每天蒸一只雞,每天必須要吃完。不想吃也得吃,強迫他必須吃。最后出現什么畫面呢,就是每次都是這個男孩含著淚把雞吃完。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
所以我們最好的價值觀重要性應該是全部倒過來,這樣的排序才是對的。孩子心理健康>陪伴孩子>給孩子營養吃喝>保障身體健康>給孩子物質的滿足>給孩子參加特長興趣班>給孩子參加補習培訓班>給孩子找名校
孩子的心理需要有哪些呢?
1、相信孩子
每個孩子最需要的是相信。家長會覺得這個超級簡單,我一直都是相信孩子的。我們問問自己,我們真的相信孩子嗎?
相信孩子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如果你不相信你的孩子,你就會懷疑他指責他,我們總會看到孩子的缺點,而不是優點。有時候我們發現錢包里不見了50塊錢,我們會懷疑是不是他偷的。今天孩子是不是又偷懶了,是不是又在說謊。
就是因為我們不相信孩子,我們總是挑他的缺點。我們就像足球場上那個裁判員一樣。孩子就像足球場上踢足球的運動員,你看裁判員總是低著足球運動員看他有沒有犯規,有沒有少球有沒有越位。如果越位就吹哨子。同樣的,我們就只看到孩子的缺點,沒有看到他的優點,總是給孩子吹哨子。那你不斷的吹哨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很生氣。
2、挖掘孩子獨特的天賦
挖掘孩子獨特的天賦。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天賦,韓寒上學是經常調皮搗蛋被勸退學,由于喜歡寫作,最后成為了有名的作家和電影制作人。所以我們不能只盯著孩子要過的那個獨木橋,也不要以我們的觀點要求他去學什么,我們一定要發現他天才的那一面,然后去重點培養他。那怎么樣去挖掘孩子的天賦呢,這就需要我們仔細的觀察他,看他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會非常的安靜,那就是他的天賦。
一條魚,就不該被迫他去爬樹,它的天空在海洋。
3、讓孩子自我決定、自我負責
讓孩子做決定自我負責。小明在看視頻,可能是節目太精彩了,媽媽怎么叫都不吱聲,后來想了一個法子,就是詢問他,寶貝你看視頻需要多長時間,他想了下說,20分鐘吧。這時候他媽媽說,那好給你25分鐘,25分鐘后把視頻關掉,把手機還給我。
等到了25分鐘的時候,小明把手機還給媽媽。這時候要記得表揚一下寶貝。
寶貝啊,你看你能夠說到做到,你跟我約好的事情,你能夠在多長的時間完成就能夠完成。我發現你真是一個能夠管理好自己的人,你今天的表現非常棒。各位知道嗎,這個就是給孩子找到一個能夠自己做決定,自己負責任的感覺,現在的孩子,因為在父母的包辦催促和監督之下,高度的缺乏自律性。做作業,拖拖拉拉,從中午十二點做到晚上十二點。如果不是有意識的去引導的話,孩子就很容易自我放縱,惡性循環。
4、融入孩子
最后要融入到孩子。如果我們不和孩子在同一個頻道上,那么你說的話他根本就聽不懂,只有同頻孩子才愿意聽。那怎么辦呢,我們需要把自己的頻道改到他的頻道上去,這樣我們和孩子在同一個頻道上,孩子就聽懂了。
然后我們就要和孩子成為朋友,他喜歡玩游戲你就陪他玩游戲,只有你和他成為了一體,你們是真的好朋友,他才會敞開心扉和你說心里的故事。
太多的家長,因為不了解家庭教育,讓孩子踏上了一輛本該幸福卻又如此悲慘的一條路,本該和諧美滿的家庭,就是因為不了解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的常識,導致很多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