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有幸第三次參加了宇鳴老師的團體沙盤體驗,這一次我依然選擇的是親子關系,因為我一直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但為什么就走近不了女兒,就理解不了女兒呢……通過今天的沙盤體驗,又一次深深觸動了我……
首先讓自己很納悶的是,這次沙盤體驗和上次一樣,我一直在角色選擇上游移不定,本來默認14號作為女兒的代表,但一進入沙盤就開始變化不定,一會兒想默認2號是,一會兒又想默認3號是……然后根本沒有關注到14號擺什么,直到她把一個調皮的小女生擺在我放置的澆花的小河馬旁邊時,我突然意識到:我一直說要走近女兒,一直說要理解女兒,可是我卻一直都沒有關注到她,我從來沒有從她的角度考慮過,我也從來沒有感受過她的想法……我一直在自以為是的忙碌著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一個勝過姐妹的朋友曾不只一次的說過我:你怎么那么自我呢?我一直不認可(雖然嘴上不說,但心里從來不這么認為:我怎么自我了,我才不自我呢……)
我很迷茫:我不知道我到底應該怎么做才是對的,我也不知道到底應該怎么樣與女兒溝通,我甚至不清楚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期中考試前,老師把考試時間表發到了家長群里,女兒注意到每天只是上午考試就問我那下午是上學還是放假,我說不知道啊,她說那就問問吧,我說別問了,問那干嘛呀,她說為什么不能問?我也沒說出理由只是告訴她別在群里問了,明天上學問問老師不就行了嗎?可是就是這么件小事(在我看來是小事兒,可能對于她來說不是……),讓她非常不高興,以致于第二天中午還因為這件事情追問我:為什么不允許她問。我就隨口說了句:我就是覺得在群里問上不上學不太好,那么多家長,好象我不關心孩子學習怎么樣,竟關心放假似的。她非常生氣的說:你就是從心里認為我不想上學。我當時震驚也很納悶,她為什么會這么想呢……經過今天的沙盤體驗,才讓我深切體會(尤其是通過那三個10歲的小朋友):原來小孩子是那么的敏感,敏感到你還沒有什么表現,哪怕只是心里稍稍動了一絲念頭,她們都能捕捉到……
當宇鳴老師問到:是孩子的感受重要還是你的面子重要時?我才意識到,其實我從來都沒有真真正正的關心過孩子的感受,我一直都只是希望她成為我希望的那個樣子,我甚至從來都沒有認真的、耐心的、用心的傾聽過她的心聲,我一直都是把我認為對的,我認為好的強加給她,不管她喜不喜歡,也不管她需不需要……而且我總想改變她,她文靜我希望她活潑,她喜靜我希望她運動,她敏感我希望她粗獷……我一味的挑剔,一味的指責,以至于女兒說:我在你的眼里就那么一無事處嗎?可是我自己卻認為我不是那么看的,我這都是為你好,希望你更優秀……為什么希望孩子更優秀呢?因為她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怎么能比別人差呢?面子……虛榮……這棵小樹就這樣被我左一刀,右一刀,最后連樹枝都沒了……在我的一味的挑剔、指責下,她不敢生長了,她不知道哪根樹枝該長,哪根樹枝不該長,她擔心一不小心就長錯了……
我一直強調我怎么就不會傾聽呢?我怎么就不會共情呢?現在才發現其實是自己根本就不想改變,雖然嘴上說著要改變,其實行為上并沒有變,內心并沒有變,依然是對女兒的懷疑大于信任,對女兒的期望大于關心,一雙挑剔的眼睛就象游標卡尺,專門卡女兒做的不好的地方……
從今天開始,我應該放下懷疑和擔憂,轉化為信任與祝福,放大女兒的優點,哪怕是一點點的改變,我都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我應該尊重她的想法,尊重她的選擇,而不是把我認為對的強加給她,我最應該改掉一個特別不好的習慣:就是一邊干活一邊聽女兒講話,以至于每次女兒都會問:媽,你在聽我說嗎……我應該先接納女兒的一切,接納她的性格,接納她的想法,接納她的做法,因為她是我生的!在她興致勃勃地跟我講述她感興趣的事情時,我應該真誠的、認真的、耐心的傾聽,在聽的過程中放下自己的成見,體會她的感受,她的想法……我相信我一定能真正走近她,真正理解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