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是知識共享。知識管理當中有關于互動的部分,我認為非常重要,這能夠判斷你是否掌握了知識管理的標準,那就是建立知識的輸出系統,學會的最高標準是會教,我們現在討論的知識共享,就是擁有完整的知識框架且能夠實現創新的知識共享者。
他們把知識從一撥人傳遞給另外一撥人,并且通過教授知識的互動過程,自己也實現了知識的價值,又強化和更新的自己的知識體系,那么我們為什么要知識共享呢?為什么要去教別人呢。那是因為知識共享能給我們帶來四點好處。
一,我們可以通過幫助他人,而獲得內心的滿足感,貢獻知識能夠讓我們的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你對自己充滿的自信心,對社會抱有熱情,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二,就是獲得自信,我把它稱為叫做知識的自我效能,直接就是我們對于能夠為他人提供知識而產生的自信感,你要知道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給別人當老師的,所以當你具備了這樣的能力,你就會油然而生一種責任感。當你看到有小伙伴們深受某個領域的困擾時,你會愿意主動地貢獻這些知識,來解決或糾正他們的疑惑和誤解。
三,知識分享還能夠有效地提升一個人的學習能力。美國的一個實驗室提出過一項研究和成果叫做學習金字塔。這個模型里,學習的方式被分為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兩種被動學習就是類似聽講,閱讀,這種方式,而主動學習包含了討論實踐,和教授給他人,通過觀察這個金字塔當中,每個方式的學習知識的平均留存率,你就可以發現主動學習要比被動學習的效果好很多,其中教授給他人這個方法的效果最為突出,所以分享知識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之一。
四,知識共享,還能幫你結識到高質量的朋友和建立個人品牌。從知道到做到把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這個過程當中他們不僅可以鞏固自己的知識點,還能夠在生活圈當中打造可以信任的知識形象,
那既然這是共享有這么多的好處,那我們有哪些方法可以從一個混學的人變成一個會教的人呢?
這里給大家分享兩點,首先,選擇你的共享內容,其次梳理你的共享途徑,到底哪些知識真正值得我們分享,我的建議是,應該先共享自己的優勢知識,比如說,你在工作崗位上積累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這些就是你的優勢知識,其次才是專業之外的共享,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你所學習和需要鞏固的知識,大多數都是與你的硬本領和目標相關的,所以說如果你過分追求專業知識以外的知識分享,未免有些本末倒置,因為,你很可能需要重新學習,而且你在這些知識上缺乏說服力。
當你確認自己要分享的優質知識以后,你可以做個計劃,比如說,你選擇某個知識分享平臺,堅持分享自己的內容,或者干脆找一個行業的社群在里面共享一些自己的見解,經驗和判斷。能夠對具體的內容進行復盤,不光是復盤,你還需要能夠分享出來你自己的知識,見解以及相關的看法。這種就是在建立你的說服力,同時來完成自我的共享,而且為了讓你的共享有不同層次的鍛煉,你需要根據共享對象的認知層次來制定不同的內容。
再來看看有哪些途徑可以共享呢,就現實來說,知識共享不分場合和形勢,更是不分人群,在和別人聊天的過程當中,你就可以完成了知識的交互,比如說分享最近自己看過的書,行業見聞等等,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博客,知識星球等互聯網交流工具,這都是知識分享的途徑,而且通過互聯網的知識分享根本沒有有什么相關的限制,最好的分享當時是建立共享社群,通過社群建立一個學習共同體,營造共同學習的氛圍。
總結:知識分享的價值意義,還有如何進行知識分享,只有不斷的堅持知識交互,才能夠實現知識最終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