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夏日是不可以缺少蟬的,無論清晨,炙熱的午后,還是蒸騰的夜晚,蟬聲密密此起彼伏心情無論好壞你都要聽。
一般到了麥子收完后,蟬便開始出現(xiàn),剛從土里出來的我們叫他“爬叉”,摸爬叉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樹林子里最多,田間地頭也有。一到天黑,拿著手電筒和瓶子就去尋找。一晚上可以捉到很多,放到鹽水里淹著,到天明母親做早飯時給我們煎著吃,津津的肉質(zhì)那叫一個美味!
我當然知道蟬的不易,三年的黑暗換來一霎的光明還被瞬間吃掉。從良心上過不去,但自然界都是這種活法。我也親眼看到過清晨的樹葉上一只爬叉身上沾著露水,慢慢的脫殼露出柔嫩的蟬翼時的情景,那一刻是多么的美妙!柔柔的雙翼輕輕的伸開,爬出殼來,爬向更高更密的樹枝開始嶄新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你聽!就是這每日里瘋狂高歌的小精靈,夏日里的獨裁者了。
古人對于蟬的意向很是褒揚了,都以品性高潔寓意寄情。“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聲。”這是虞世南的蟬詩,駱賓王和李商隱也有詠蟬名篇。在詩詞里感覺蟬有點不食人間煙火了。藝術高于生活,也難怪哈!
并不反感蟬了,在炙熱的夏天,有多少動物可以不去避暑,只有這無憂無慮的清脆的聲音打破這無聊的悶熱,為人間送來清涼的歌聲!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