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霞落入水中,水面金光閃閃,歸港的船密密麻麻的停泊在漁港,這時應該是做晚飯的時間,看見漁民們依然忙碌著往返于漁船連接岸上的木梯。
只見他們從岸上將一個小箱子大小的冰塊拎到船上,他們在忙什么呢?
原來他們忙著將前一天打撈到的,已腌制好的咸魚裝箱加冰,準備送到物流寄往廣東各地。這些魚不是我們在市面上見到的干咸魚,而是新鮮咸魚。
這些咸魚戲稱“一夜情”,真名叫“一夜埕”,它是汕尾沿海漁民腌制成咸魚的傳統方法。因“情”與“埕”粵語音同,這樣一來便大大提高了“一夜埕”咸魚的知名度和銷售量。
由于以前漁船還沒有先進的保鮮設備,漁民在出海打魚時擔心來回幾天海魚會變質,所以將魚整條放入裝著海鹽的“埕”中,腌制一夜之后再取出留待烹食。現在依然保留著這樣的傳統制作方法。
地處粵東的汕尾港,海洋資源豐富,漁民們早出晚歸捕魚,由于捕到的魚賣不出好的價格,如今借助電商和“一夜情”實現了“咸魚翻身”。
在廣東街市上常見的咸魚是干的,買回來可以常溫放很長時間,但吃起來口感比較“柴”(粗糙)。而濕咸魚保留了鮮魚肉的水分,吃起來是與新鮮魚肉差不多,只是用鹽腌制過后比較咸,一般用于燒肉和其它菜。不用放鹽和醬油便可,咸淡適中,且肉和菜中滲透著魚的香味,使之增添濃濃的野味,深受不吃辣的大部分廣東人的喜愛,對于居南方的北方人的我,也是蠻喜歡的。
“一夜埕”制作過程也很簡單,用大量粗鹽加五香粉做腌料,均勻涂抹包裹在魚身上,待腌制12小時后,將魚用保鮮袋封好冷凍保存即可。12小時剛好一夜,可想“一夜埕”名字是這樣來的。
超受廣東人喜愛的,餐桌上常見的“魚香茄子煲”,用咸魚粒燒茄子,這道菜的干咸魚粒是用來調味的,一般只吃茄子。而如果用“一夜埕”燒茄子,可以葷素搭配一起吃。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夜埕”是粵東、粵西漁民賴以生存的來源之一吧。在廣東,潮汕可以算是商業翹楚的沃土,潮汕人善于經營開拓,很會做生意,潮汕菜作為粵系菜的主流之一更是享譽海內外。
前幾天讀簡友的文章提到南、北方人的性格特點可能與氣候影響有關,特別有趣也頗有道理,仔細聯想周圍接觸過的人,感覺性格還與地域和歷史文化有關,如潮汕女人爽朗耿直且有點強勢,刻苦耐勞特別能干,捕魚開店,生火做飯,里里外外一把手。我始終認為能干的女人都有點強勢,而表現在合適的地方是可以接受的,例如她們在工作和家庭操持中具有好的執行力。
明日霜降,今天是秋天的最后一站。愿你歷盡霜華,心中依舊溫暖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