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
最近微博和朋友圈都被“陪孩子做作業”的梗刷爆了。估計單身的人看到就不敢結婚了,已婚未育的夫妻看到不敢生孩子了,孩子還沒開始上小學的父母恨不得孩子不要長大才好。
原來結婚不僅僅要扮演好妻子、丈夫、爸爸、媽媽這樣的家庭角色,還得練就陪孩子做作業的本領,這個本領練習不好,可能隨時要了你的命。
單身的人,心里肯定在慶幸,“還好我沒結婚。”
也有很多已婚人士會說,真羨慕人家沒有結婚的。但是,若真要讓他們換回到單身狀態,其實他們未必肯。
為什么?因為子非魚,安之魚之樂也。
? ? ? 2
看過一篇文章,作者從農耕文明的婚姻制度分析到現代文明的婚姻制度,得出一個結論:有生之年,一定會看到99.8%的婚姻瓦解。真是駭人聽聞。
作者認為現有的婚姻制度不符合現在的時代,因為現代社會存在多元生活方式與多元價值觀。婚姻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必須。且人生并沒有必須做的事情,除了死亡。
從這個角度來講,不無道理,但這應該是就制度而言而非婚姻本身。
我也非常反感逼婚和被逼婚,也反感因結了婚就有了優越感,看到未婚人士就說,“哎呀,別再折騰了,好好找一個人結婚才是正事”的人。
所以越來越多的情感毒雞湯就會站出來為被逼相親和被逼婚的人說話, 比如“我一個人活得好好的,為什么要結婚?”,說得好像結婚的人都是傻逼一樣。
但作者說,“每個人文化背景和知識結構思維模式不同,看待世界的視角也不同。所以,大家都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不需要辯論,不需要來說服我,我也沒有說服任何人的意思,只是表達我的觀點。”
這段話,我深以為然。因為我也只是表達自己對婚姻的感受。
? ? ? 3
婚姻使我心安。
大概是我從小深受傳統思想的荼毒,婚姻和家庭對于我都是十分重要,而且是最重要的,沒有之一。
如果我到現在還是單身,我想我現在應該會很不快樂。
我看過我單身時寫的日記,除了孤獨之外,我還非常恐慌,而且寫的盡是殤文。
那時看我日記的如果是單身朋友,大多都能理解我當時的心境。但若是非單身人士,大多覺得我是為賦新詞強說愁。
以前我身邊有幾個特別會寫文的女生朋友,文字優美還帶有淡淡的哀愁。他們結婚后幾乎都不寫了。我結婚后除了寫幾篇有關老公有關孩子的文也不寫了,再也沒有那優美而帶有淡淡哀愁的文字了。
因為婚后,我們要面對的是柴米油鹽,是真真切切的生活,僅管有了一地雞毛,再提筆時,估計也只能感慨“天涼好個秋”了。
孤獨時,心里有個地方破了洞,需要不斷地通過傾訴才能填平那個洞。而當你真真切切開始生活時,正是那些細小和瑣碎,歡笑與爭吵將你填滿。
我單身的時候因為不快樂,除了經常自言自語外,還不時會發出為誰辛苦為誰忙的感慨。
況且因為我不是事業型的女生,工作不能填補我的所有。? ? ?
? ? ? 4
婚姻使我老得其所。
上次前公司聚餐,見到了七年不見的夏姐。以前共事的時候她才三十幾歲,如今快五十歲的人了,居然和十幾年前見到她的時候沒有兩樣,完全看不出是快五十歲的人了。
觥籌交錯間,我們都夸贊她保養得好。
她說,“因為沒有結婚,沒有生孩子。生活一直很隨興,不需要為家庭瑣事煩惱,也不會被孩子牽絆,所以就不會老得那么快吧。”
但我還是可以從她眼中看出一種羨慕的眼神,她說,“但你們這樣很好呀,身邊有老公,還有孩子,怎么說也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雖然我也很想要青春永駐,但若要用保持單身來換取,我寧愿韶華老去,變成一個有皺紋的奶奶。
? ? ? 5
婚姻給了我名正言順的生命延續。
婚姻給我最好的禮物是我的兩個寶寶,雖然帶小孩確實很累,也很辛苦。
可是每每看到小孩的笑容,一切的辛苦都可以拋之腦后了。
孩子讓我成為一個母親,并且讓我變得強大,為母則剛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在成為母親之前,我從未想過自己能夠一個人帶兩個孩子,還要做家務,陪老大玩耍做作業,給老二做早教,還可以抽出時間學習寫作。在那之前,我幾乎就是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人。
當我對人生感到迷茫的時候,看到孩子又感覺人生充滿了希望和力量。
雖然說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100 次想要離婚的念頭和50次想掐死對方的想法;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也有N次想要把TA扔出家門的沖動。
可是當我想到自己單身的時候,有無數次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想要一了百了,也就釋然了。
? ? ? ? ? 6
其實單身或結婚只是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是人生所經歷的不同階段,沒有誰好或誰不好之說,也沒有誰更有資格去說服誰之說。
有的人覺得單身好,那就單身;有的人覺得結婚好就找到合適的人去結婚。就像香港電視劇最喜歡的一句臺詞,“做人嘛,開心最重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