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被討厭的勇氣》

讀的什么書:《被討厭的勇氣》

閱讀有效時間:1h

閱讀中遇到了什么困難:感覺一會在說這個,一會又說那個。從邏輯上無法理順了。有的地方,一方面覺得確實很有道理,同時又模糊感覺好像什么地方也不太符合,但是自己說不清楚。

閱讀有什么收獲:
自卑感 自卑并不來自于“我身高155cm”這個事實,而來自于我對這個事實的主觀解釋和價值判斷。 為什么用自卑來解釋?因為自卑感其實是一種價值判斷。而價值判斷是在與外界、與他人的比較中得來的。所以價值問題最終也可以追溯到人際關系上。(是這樣嗎?) ==自卑感人人都有,本身并不是什么壞事。為什么人會自卑呢?因為人作為一種無力的存在活在世界上,同時又希望擺脫這種無力狀態,即“追求優越性”。所以樹立了一些目標或理想狀態要達到,當達不到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這都不是病態,而是一種能夠促進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長的刺激。
“自卑情結” 當人變得消極,什么都不做就斷定自己不行,根本不去努力,只是把自卑當做借口來使用,當做自己不努力去改變的借口,作為自己害怕向前邁進或不努力的擋箭牌。
自卑情結還表現為另一個極端,優越情結,自吹自擂,宣揚自己是特殊的存在。特意自吹自擂其實是沒有自信。另一種表現是,夸耀不幸,賣慘。通過賣慘來控制別人,成為一種特別的存在,把自己的不幸作為武器來支配對方,也就是“弱勢具有特權。”

什么是追求優越性? 自己不斷朝前邁進,而不是比別人高出一等。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于與別人比較,而是來自于與“理想的自己”比較。相應的,自信,不是相信我可以超越別人,而是相信,我能夠變得更好。不斷向前是為了不斷超越自我。如果人際關系中存在競爭,就不可能擺脫人際關系的煩惱,就不可能擺脫不幸。
感覺很混亂。這節的問題是一切煩惱來自人際關系,為什么?沒有說,而是解釋“自卑感”和“追求優越感”,人人都有的天性。難道是因為,因為沒有健全的自卑感,所以就通過與他人的比較和競爭來追求優越,所以,在人際關系中難免競爭,所以就會有煩惱?可是,很多煩惱并不是來自競爭吧?)因為有競爭,就有優勝劣汰,那么不知不覺中會把他人乃至全世界放在對立面,看做“敵人”。(對立面,還比較符合,敵人,有那么嚴重嗎?) 無論勝負,身處競爭之中,都會有這種危機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

明天打算怎么做: 讀完這一節,把其中的關鍵概念和句子挑出來,梳理一下其中是怎樣的邏輯關系。如何自圓其說。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