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已進入秋雨綿綿的日子,兩個多小時的飛機,我們從西北來到了桂林。飛機剛落地,一股熱浪便撲來,天空如明鏡般懸掛高空,迎接八方客的秀美山川在不遠處展開。
地處于華南的廣西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夏季比較漫長,路兩邊棕櫚樹巨大的葉擺微垂著。整個城市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快速行走的路人、也沒擁堵的道路,站在任何一個角落環顧四周,隨處能看見蒼翠的青山,觸手可及的山峰如屏障樹立在小城的周邊。桂林是一座“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的城市,你感受不到密集的樓宇壓迫感。整個城市沒有超過10層的建筑,許多自建房屋和東南亞國家的民宅一樣,在幾十平巴掌大的土地上拔地豎起一棟宅子,被刷成五彩的顏色,錯落有致的屋宇如俄羅斯方塊一般星羅棋布排在山下。另一方面,桂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即巖溶地貌,我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貴高原和四川西南部。整個桂林地下暗河密布,藏匿了許多溶洞,這是燕山運動的產物。從地質條件來說,桂林不適合蓋高樓大廈,這也造就了他山水相連繞小城的獨特韻味。
桂林歷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史前。一萬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甑皮巖遺址屬于華南區新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的代表,那個時候先民已進入母系社會,在桂林南郊西南麓的天然山洞里依然可以覓尋當年的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其內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桂花種子,旅途中偶聽導游說桂林得名于桂花,在《山海經》中就有“八桂”之簡稱,寓意桂樹成林。夏商周時期,百越人居于此,秦始皇設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最早的起源。
城市內有很多公園,對于生活在這里的老百姓來講,置身于天然氧吧生活太愜意了,只是作為游客被這圈起來交費才容許參觀的景點宰,不免有些失落。市內路兩邊的榕樹冠相互參比,形成幽深的綠蔭道,柏油馬路中間零星可見透射下來的光斑。
“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也是桃花江和漓江的匯合之處,旁邊有愛情島做襯托,這里有太多佳話。據說以前桂林談戀愛的男女要來此互訴衷情,還要唱山歌。象鼻山顧名思義,大象的鼻子一樣天然形成的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為桂林添上神來之作。夜晚的象鼻山像臥在江面的一只毛茸茸的刺猬,山上的燈光打開,遠觀散發著精靈般的光。
沿著石階登上象山,剛一踏上石階,撲鼻而來的是一股濃郁的帶著發酵酒精味的花果香,猛吸兩口,能夠醉倒。在登山口處的右手邊,有一個天然窖洞,這里儲藏著著名的桂林三花酒,這彌漫滿山的酒香就是從洞子口出來的。象鼻山窖洞常年保持在二十多度,溫度適宜,以此儲藏的酒醇香宜人,不過我去的不太湊巧,三花酒窖每年在春節的時候才會開啟。三花酒是米香型酒的代表,后面幾天的廣西行程,三花酒成了我的必備,以至于回到西安后的幾天我還是念念不忘那綿醇柔和的口感,稍微屏息,幽雅的桂子香便掛在齒頰。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桂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這么個說法,第二天早起我就去了陽朔。陽朔屬桂林管轄,乘船是最好的游覽方式。我選擇了座大巴車到楊堤,再從楊堤碼頭乘船這樣一條經濟實惠的線路。楊堤的碼頭泊滿了小竹筏,乘一條而去,感受百嶂千峰的古桂州,縱使時間流逝,科技日益發達,但自然的雄魄沒有改變。早幾年還是人工撐船的竹筏,現在的機械筏,船工踩一腳油門,便可突突地向前飛奔。離開碼頭,眼前是一卷濃墨淡彩的秀麗山水畫,行在水中,竊喜自己也快成為畫中人了。我們給筏工一些小費,他把船速降到最低,我們擁有足夠的時間沉浸在這美不勝收的景色中。順著船工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一座一座奇怪的獨峰,船工告訴我們每一座山的名稱,聽罷,心中暗自稱奇。
桂林的山像是從漓江中冒出來的水怪,單峰成山,形狀各異,堪稱神奇。江的對岸一片郁郁蔥蔥中依稀可見一些民房,我問江對岸有路嗎?
船工:“沒有路,每個家里都有筏,我們自己劃船出來,水性都很好呢”
我:“那住在對面的人多嗎”
船工:“好幾個村莊呢,你看那里,前幾年有個老外來租了幾棟破敗的老宅,修復以后又裝修了一下,里面可好了,專門接待外國人”
我看著遠山,忽然想起學《桂林山水甲天下》時,語文老師拓展名句說“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那時候不懂,現在想想自己就是樂山樂水之人。清代詩人袁枚寫桂林獨秀峰“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斗”,這是我見過寫的最傳神的詩句了,不然怎會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這樣空洞籠統的說法。
漓江的水圍繞著奇峰,彎彎曲曲向前,山腳下可見被江水沖刷、浸泡的痕跡。江清水綠,沒有波瀾不驚、沒有險灘灣阻,也許是我沒有經歷發水的時候吧。
船工說:“我小的時候,江兩邊隨處可以聽到山歌嘞”
我:“離的這么遠能聽到”
船工:“好嗓音啊,而且山中空曠更好聽”
我沒聽過山歌,也許如歌里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灘險彎又多,勤勞的廣西兒女孕育了這片神奇的土地。生活不就如同這灣江水嗎,任水漲水落,灘險彎多,只管面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