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我什么時候看過的一個梗,大概是說在微博上不管發表什么言論,只要在最后帶上破折號再加上一個哲學家的名字,就能變得看起來非常富有哲理,比如這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尼采
有人這么開玩笑不假,而我作為一名文科渣對于尼采的了解很少也是真的。在此之前一直都只知道他是一名哲學家,那么在此之后呢?讓我們一起來先看一下作者簡介:
尼采是德國著名的詩人,1844年出生于普魯士的薩克森州勒肯鎮。24歲受聘于瑞士巴塞爾大學,任職古典語言學教授,專攻古希臘語和拉丁文文獻。28歲出版 《悲劇的誕生》,震驚哲學界。一生著述頗豐,先后創作了《悲劇的誕生》《不合時宜的沉思》《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偶像的黃昏》《權力意志》等,以大膽奔放直接的風格,闡述其對于宗教,道德,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的獨到見解。他的哲學思想對后代哲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成為十九世紀西方哲學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完全不在意料之外的,尼采的這些著作我此前果然是一本兒都沒有看過。這本《尼采解憂書》是他最具代表性言論的結集,精選了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悲劇的誕生》《上帝之死》《瞧!這個人》等作品中兩百余條格言式的語句,分為十個主題表達對人生的思索探尋。那么如果想要對他的作品產生一些閱讀的興趣,不妨就從尼采的這些的名言開始了解吧。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看慣了太多的日常雞湯,想要尋找高級一點兒的心靈哲學而翻開這本書。但發現真理總是真理,說法千變萬化,核心古今如一。這些深邃、優美的文句,不僅僅是開智的哲思,也是一首詩或一段警句,幫助我們了解整個世界,了解我們自己,在心靈困境中尋求解脫之道。何為解憂?若現下并未建立在“有憂”的基礎上閱讀,也可積累方法以保后續“無憂”。以下十個主題,我相信總有一些觀點和見解能夠填補一些知識空缺,讓你覺得新奇。
一:強健心靈,必須提升自己
生命需要提升,而不是自保,這個主題的關鍵詞涉及:生命力,許諾,美德,理智,虛榮,自由,真理,獨立......我們最能改變的人,只有我們自己,由“己”開始,每一句話下都有相應的解釋。贊成“痛苦比快樂,更能激發精神的正能量”,驅使人前行的唯一原則乃是痛苦?!叭缛舨荒芗ぐl生命力,只有把生命拋棄”卻不是我們面對痛苦應有的抉擇。在砥礪前行中尋找快樂,肯定生命的人才是生活的熱愛者,活著便思考,思考即活著。
二:勘破世俗的謬見
“唯破舊方能立新:永恒的善與惡并不存在,他們必然依其本性而不斷的突破超越。價值的破壞者正是價值的創造者。”我們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所以會按照人們普遍認定的意愿行事。但敢于創造奇跡的人,必定有勇氣看破世俗的謬見。“我們飛的越高,在那些飛不起來的人眼中就越渺小。”
三:鍛造獨思的心智
將此部分拆解為三個關鍵詞:鍛造、獨思、心智,每一個方面都值得探究。“用心血精煉的格言,并非讓人隨便閱讀,須得用心體會”,正如書中凝結的每一句。同一把鑰匙在不同人手中效用不同,同一句話也因個人獨自的思考而又不同的見解。自己的價值不可寄望于他人,那么我們要努力去做的就是“鍛造”。
四:生活的藝術
我們要主動選擇離開生活的舒適區,大概就是因為“在理所當然的環境下,人不會長進。”首先應當把生活的掌控權握在自己手中,生命應當支配科學,而不是科學控制生命。再來看淡生活的不如意,進而改造審美眼光,莫讓生活蛻變成疲倦和無聊的反復交替。離開孤獨,走向社交,生活的意義有待我們自我發現。
五:快樂是一種力量
快樂是一種體驗,而真實的體驗難以言傳。我們總是強調思考的重要性,但對于生活來說,“太認真”往往會失去很多樂趣。只要有歡樂和笑聲在,思考就不值一文?!?b>率性而為,比瞻前顧后更容易獲得快樂”,它有其來源,方式和保持的秘訣......進而引申出愛、給予和成熟。
六:告別虛幻,擁抱現實
“不要糾纏事實,而應迅速解決問題”,這句話是我對于從小孩心理轉為成人心理之間最大的感悟。以前出現任何問題總是始終糾結于自己做錯了事,而現在無論發生任何差錯最先考慮的都是應當如何處理并立即作出反應,并且價值傾向決定了我們的智力運用。我們不應該“要求”什么,而是要親自“掙得”什么,“總想著走捷徑的人最容易走彎路”。
七:有信念才樂觀
“人以信念為生:人,很容易蛻變為一只沉溺于空想的動物,如果不能比其他動物進行更多的行動,人就無法知道他自己為什么存在。若不能周期性的對生命再樹信心,相信生命中的理性,人極有可能陷入自甘墮落的境地。 ”還有很多類似的詞:信仰,意志,目標,祈禱,熱愛......一件事物的價值有時候并不在于靠它所獲得的,而在于為它所付出的。在信念中不斷付出,才更能感知樂觀。
八:錘煉強勁的精神
什么是偉大?
“假如一個人無法感受生命強力所施加的巨大苦痛,他如何能成就偉大的一切?吃苦實在是一件小事,連許多纖弱的婦女和奴隸也經常在這方面表現不凡。但當我們承擔起巨大苦難并聽到哀號時,千萬不要被內心的苦惱和懷疑所擊倒,這才是偉大。”
即便未曾奢求過偉大,我們也都知道“唯有強健的精神才能承擔負荷”。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更何況在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除了冷靜和隱忍,我們應該知道有更好的選擇。
九:情感比理性更持久
向來以理性為生活準則的我一開始覺得這是一個謬論,但是我們從人的利己主義的真相去考慮,思想總是摻雜了情感,是情感在推動一切——愛,恨,褒,貶乃是一切理想的前提?!坝幸环N危險的無知:我們以不知道愛其他人開始,以知道我們自己不可愛結束。”理性往往只有在面臨具體事務處理時才會展現出來,而情感卻貫穿于我們整個生命長度之中。
十:顧念他人的人,才是強者
讓他人獲得喜悅,時刻把握行善的機會,秉承著本心無論經歷什么都始終對所有的人事抱有最大的善意,但應該知道“盲目地顯示善意會于無形之中縱容惡念”。顧念他人,也在于傾聽和理解,以及不要企圖同化別人。幸福是一種力量增長和阻力被克服的感覺。讓更多的人獲得強健的生命力,方是真正的幸福。
最后有一點不得不說,本書全篇都只是譯者對尼采作品中表露的主要思想的一個匯編,有“斷章取義”之嫌,對觀點本身沒有任何的證明和論述,一些讀者甚至覺得全本純粹是糊弄人。
有很多舊的觀點或許并不適用于當今社會,也有很多道理或許并不切合于生活實際。我覺得,只需在意認同的東西就好,而有一些東西,只要知道就是極好的。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塑造自己價值觀的過程,無論對于理解還是不理解的哲學,我們都有一生的時間可以去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