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一部劇《導火新聞線》,內容很現實,金錢,權利和私欲,打破“新聞自由”的專業性,變得商業化,有人說:“商業會將一切有情有義的東西失去原汁原味,披上”利益“的外衣,令人作嘔,的確,因為”貪錢傷感情“,因為私欲會破壞主觀性,真實性,我想到王晶曾說:”我不是個導演。只是個商人。”所以他的電影沒那么文藝性,總是重口味,卻總能抓住人的眼球,眾人紛紛買票。所以他成功了,但可想而知,面對輿論的壓力,仍然遭到眾人的謾罵,這好像顯得我們這群看官有點無理取鬧,我只能呵呵兩句。新聞也一樣,需要亮頭,爆點,這樣才能吸引讀者,銷量才能上升,工資才能上漲。新聞工作者也是平凡者,也需要生活,俗者而已。
我記得劇中人物曾說:“你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拿著塑料瓶,它樸實,平素,耐摔,另一條路是穿著名牌,拿著易碎的咖啡杯,坐在辦公室中吩咐下屬達到一個又一個目標,其實無論選擇哪條路都沒錯,就看你怎么抉擇。”而她選擇自己開心就好,事情并無對錯之分,只是選擇不同而已,不用站在道德的高地去抨擊其他人的立場,綁架他人的觀點。我也一樣,只想做我自己喜歡的事,簡單,自由,隨性,可我仍知道這世界還有其他的字:“生存,責任,競爭,權限”每個詞都可以將自己拉出烏托邦的世界,當你沒有爭取到選擇權時,你就沒有舍棄權,我常常問我自己我想要怎樣的生活,:“平凡而不失自我,殷實而不失底蘊."你有實力嗎?我無言以對,夢想成為心靈雞湯的代名詞,失去的是勿忘本心的純真,披上的是“理想自由化”空洞靈魂有人曾說:“專業人士有維護專業水平極不容易,無論是為了錢,為了前程職位,為了個人感情私怨,一旦跨界就無法回頭”成為新聞工作者,成為專家之前我們是追夢人,而然后,就變味了,心甘情愿的變為俗。很認同一段話“人性是復雜的,它經常充滿著各種各樣的雜質,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無瑕,每個人都有悲憫情懷,但每個人也都難以抵擋利益的誘惑,每個人也都需要尋找自己的存在感,高談論闊,也無非是“偶將低眼看紅塵,可憐自是眼中人”,正因為“復雜”世界才如此的“戲劇”。
我常避免自己深陷“麻煩”的漩渦,常把自己定為“過客”好像這樣所有就與我無關,冷淡,孤僻只是因為自己太弱,保護色罷了,害怕被犧牲罷了,我不知還有同類沒,所以如果你問我:“如果讓你放棄所有,去做一件只有你自己認同的事,這是不是很傻”,我會放棄做那件事,因為我割舍不下,或許是因為我還未曾遇到,或許因為我很愛自己,不容許自己受到傷害。所以我選擇當個平凡人,如果非要在這個名詞前加點矯情的形容,或許感動人,深入人心的通常是普通人的溫情和堅守,小小的力量一點一滴的改變世界,不知不覺深深的扎根在普通人行走過的路上。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信息化爆炸的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主播,成為信息的傳播者,推波助瀾者,他們既想是過客,但又想留下些什么,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又覺得自己是弱勢群體,為了排解壓力,四處找樂子,焦灼的生活狀態讓人變得自私自利,為此,網絡的真實性變得虛偽,被夸大和虛假所捆綁,而言論這真成了一把利劍,殺人于無形之中。假若生活過的愜意,內心有了氣節,就會有敬畏,有驕傲吧,而所謂的低俗新聞,黑幕被白化,新聞工作者失去新聞自由的事件就會少之又少吧,但我好像忘了人總會有私欲的,人總不是圣者,但可笑的是,總標榜著自己是圣者。
在劇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傳媒未必能成功改變人的想法,但往往能引導讀者思考的方向."這部劇給了我思考的角度。我是個有著七情六欲的人,有血有肉的人,只希望自己在未來的路上,不要丟了自己的裝滿了我的初心的行李箱。我未曾看過這世界真實的一面,但我看過我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