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朋友玩心理測試,大概玩法是按照原定的圖形來補充線條,最后形成一個新的圖形,其中有個圖形是圓圈,我很自然的在里面填充了眼睛和嘴巴,最后完成了一個笑臉。從心理角度來分析,我以為這會是樂觀積極的象征,正在為自己的答案竊喜,朋友很嚴肅的看著我,說“這樣可不好哦,你以后在說話方式上一定要多注意,好說話、話說好、說好話,尤其是在你在和對方交流的時候,有時候你表達出來的內容可能和你想達到的效果不一樣,這個時候就要注意說話的方式了”。那個時候,心情瞬間跌落谷底,在與人交流上,自我感覺還可以呀,怎么會有這種心理測試結果。朋友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很直接的說“說話是講究道的,首先要好好說話,比如在聊天的時候,是否有同理心,會有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習慣; 喜歡傾聽嗎?在聊天過程中,傾聽比說話更重要;還有,尤其在和另一半溝通的時候,必要的示弱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這個測試結果的原因,我開始去注意好好說話的重要性。尤其在和家人聊天的時候,很多不重要的事情會選擇認輸。在和同事聊天的時候,盡量不去打斷他們的發言,保持安靜,學會傾聽,尤其是和上司溝通,傾聽顯得尤為重要。老板時間有限,他說的話可能跳躍性會比較大,在如何做上也不會說明白,畢竟作為下屬,你是有義務去解決問題的,這個時候,多聽多記,等聊天或會議結束后,翻開筆記,回想剛才的聊天內容,很容易找到解決老板交代問題的解決辦法。在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因為是朋友,大家在一起傾訴、抱怨的內容會較多,有事你盲目給出答案或一起去抱怨的效果并不理想,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會使友誼更加的有溫情。如果和不太熟悉的人聊天,或者見面次數不太多的情侶,更要主要方式,不能把天聊死了,這塊內容在《蔡康永的說話之道1》里有非常好玩的案例。
到現在為止,我也并不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會聊天的人,遇到話不投機的人士也更愿意保持沉默,但無論怎樣,語言就是一把雙面刀,學會由衷地去夸獎和贊美對方,會讓美麗的你變的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