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無意中看到作者郭仲輝的一篇文章,他在文里說2016年和我曾在同一期陳清貧老師網校里學習。
他自認為是群里比較優秀的一員,文章曾發各大紙媒報刊,受到很多學友們的夸獎膜拜。
去年底,陳清貧老師在朋友圈推廣了我的書《人人都能學會的寫作變現指南》,他才關注了我,看完我的書,這位郭兄很感嘆,認為是自己不夠努力,更重要的是沒有利用好自媒體平臺。
他一直在研究傳統文章的發表方式,收集紙媒發表資料和要求,他以文章發表在紙媒而自喜,卻沒有積極擁抱網終自媒體平臺,研究趨勢變化,沒有做自己的賬號,沒有自己的自媒體平臺,更沒有自己的個人 IP,眼睜睜地錯過了很多紅利期。
選擇大于努力,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
2016年,我初入網絡自媒體圈,模糊意識到自己和群里師兄師姐一樣寫報刊文,那肯定難以超越他們。
于是,我掉頭選擇了自媒體寫作,這條路非常適合我, 我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我手寫我心,無需按照別人的要求,受別人束縛,還能積累我的個人品牌。
自從那年開始,我就一個粉絲一個粉絲地積累,一篇篇文章地寫,一本本書地出。時至今日來看,我倒是非常明智,有自己的多個寫作平臺,有自己的個人IP,有6個微信3萬多人的私域流量。
在一條順風的賽道上,結果肯定是事半功倍。
傳統作者即便是發一篇紙媒稿子,可能還沒發一條朋友圈的影響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讓自己成為小平臺。
當年和我一起寫作的文友,很多人蔑視自媒體,寫的內容沒啥讀者,那就只能自娛自樂,越寫越沒勁,干脆不寫了。
情懷當然需要有,但長久來看,更需要面包做支撐啊!兩者相輔相成才能走得更遠。
我看到不少極有天賦的寫作者,后來停筆不再寫文了,為他們感到深深的惋惜。主要是他們沒有得到正向反饋啊!思維認知大于努力!擁抱趨勢大于努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的情懷,思維,性格,年齡也局限束縛了我的成長 ,在某音,某站,某書上看到以95后為主的小年輕,他們在自媒體這個賽道比我晚了三四年,但人氣流量,財富值,運營能力也是遠遠超過了我。
有一位是19年還在寫作的小女孩,她后來切入視頻賽道,全職做自媒體創業,每周做2個視頻,發布全網,她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全網已有500多萬粉絲,早已實現財務自由。
我是親眼見證她一路成長起來的。像她這樣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人,都是抓住了風口,實現了快速躍遷。
看著他們,我一樣會感嘆:選擇大于努力啊!
時至今日,我仍然以寫文字閱讀為主,只是偶爾做下直播,即便知道視頻和直播是大趨勢,也是遲遲不肯下手。
2018年,我的社群小伙伴楊某多次和我說,你不去重視某音,你將來會后悔的。
大網紅安徽的杜子建也是2018年就在視頻,文章,朋友圈多次強調:誰錯過了抖音,誰就是錯過了一個時代。未來的富人會誕生在網絡上,線下只能夠溫飽。
此刻,我再去回想他們的這些話,原來他們都是有前瞻性眼光啊!能比多數人早幾年看到事物的本質。
據新聞介紹,字節跳動公司2021年的廣告收入已超過全國所有電視臺的總和!
18年勸我重視某音的楊某,早就擁有了千萬粉,各大企業都是預約他的內訓,據說預約都是排隊排到一年后,大堆人揣著銀子肯求他指點。
杜子建更是各大平臺都有他的身影,從天涯到微博,微信,頭條,某音等,早已是網絡知名IP。
我們的時代從純文字到圖文再到影像,這是一步步地在迭代,人們的閱讀方式在改變,獲取內容的載體在改變。
大多數普通人是難以抓住所有的機會,公眾號的大咖作者,并不一定能玩轉某音,在某手的網紅并不定能玩得轉某站。人生每隔7年會有一次機會,能抓住其中一到兩個好運就足以讓人生有所突破。
我想起《覺醒年代》劇中陳獨xiu有段精彩的回答:
“縱觀世界各國的歷史,新文化的發展都有這個過程,革新派和保守派是相對的,今日的保守派,從前可能也是革新派,今日的革新派,將來也許會變成保守派,世界進化的大流,倘若沒有止境,那么革新派和保守派的抗爭,也便沒有止期。
即使再過一百萬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世界終究是革新和保守的抗爭之世界。這是辯證的歷史觀!”
在那們同門師兄郭仲輝眼里,他認為我是與時俱進,踩對了風口,抓住了趨勢,是一種新思維在迭代如他那類的舊思維;那么我與那些積極擁抱視頻直播的人來相比,我又是固守著舊思維,固守著舊平臺,即便看出已在逐漸式微,仍然在堅守耕耘,屬于“保守派”。
最近京東的裁員新聞,有人說京東是因為沒有像阿里和騰訊那樣重視做支付和直播,沒有跟上網絡趨勢,但我想說京東有重視自建物流系統啊!
不管是一家公司還是個人,難以面面俱到,每個人有屬于他的“天道”!但必須承認,選擇大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