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是打獵思維,最好自己不用花什么功夫,沖出去就賺大錢。
富人是農耕思維,春種夏長秋收冬藏,需要一個建設和培育的周期,再獲得收獲。
錢不是省出來的,也不是理出來的。而是,賺出來的。
----【書朋撿話】
閱讀需要每天堅持,這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要相信堅持和積累的力量。
【每天推薦一本書】第1862天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你好,我是劉書朋。
今天,我推薦的這本書是:
《讀史求實:中國現代史讀史札記》
作者:
楊奎松
1953年生于北京,籍貫重慶,著名學者,現當代史研究專家,治學態度嚴謹。作品以視角獨特、史料翔實、論證嚴密著稱。迄今已在國內外發表了一百多篇學術論文和二十多部專著和譯著等,均具有一定影響。
本書內容的簡單介紹:
現代史研究一直是學術界的一個難點,一是離我們太近,沒有距離感的歷史研究總是有許多復雜的情感埋藏其中,很難做到客觀。二是資料的匱乏,很多當時的文獻都封在檔案館里,一般人無法發掘。三是太過于敏感,一不留神就會踩到地雷。
楊奎松教授則是一位能拋開歷史是非、以材料說話,又能發掘到未解密檔案,行走在雷區的學術人,在中國,能這樣做,并且能夠做到的,并不多。
本書不是一部“大書”,沒有一大串的目錄,只有一篇篇并不算短的文章,文章所討論的問題也沒有連續性,皆不相同。
不同的人對歷史事實會有不同的解讀,這些解讀受到很多東西的影響,例如個人情感、所掌握的資料、解讀材料的角度,等等。然而歷史真相只有一個,這就需要不同的觀點相互碰撞,不斷商榷,最終“拋開歷史中的恩怨是非”,發現歷史真實。
克羅齊曾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總是為現實需要而不斷變幻著自己都模樣。然而當現實以這種虛假的歷史為鏡子,借著它反映出來的經驗和教訓往前走的時候,也許前面就是懸崖深淵。
“每一個生活在今天的人都有資格來討論什么是我們過去的經驗和教訓,但無論誰來討論這樣的話題,都應該實事求是地先把歷史真實弄清楚。……舍此即無所謂總結歷史經驗或教訓。”作者的這一段話,或是是對書名的最好注釋。
書評是從不同角度了解一本書的重要方式,
一起看書評:
①
篇篇都在還原被故意遮掩的歷史真相——當然,這仍然是在大環境允許,話題不再敏感的范圍內的歷史。
②
其實歷史本身是一種全局式的展開,對于歷史真實的追求卻常常式線性的推進,歷史學家難為。
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史學著作對我的啟發,是我這學期收獲最大之處。某種意義上講,文學是小道,背后的歷史更值得挖掘。
④
以史為鑒,萬可不自大,萬不可自以為可憑主觀愿望任意歷史的流向。。。終究,一個人,一個檔,一個正圈,一個國家,一個文明,都只是歷史大潮中的一片浪花。
⑤
讀今人寫近現代史,即使是大家,也還是得抱十二分警惕。無他,比之理想,現實實在是千萬倍復雜。
以上是朋朋整理的書評,
僅供參考。
每本書都有祂專屬的信徒,
通過上面有限的信息,如果你已經對這本書好奇、感興趣了,
去讀一讀,看一看吧。
看過后可以來這里留下你自己的書評。
最后是這本書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ISBN號】978-7-308-09149-7
【中圖法分類號】K260.7-53
【主題詞】中國歷史:現代史-文集
今天的推薦就到這兒,明天見
。。關注朋朋,遇見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