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好的機遇和目標時,最重要的是定力而不是動力。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不要貪多嚼不爛,只有專注才最容易成功。
----【書朋撿話】
閱讀需要每天堅持,這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要相信堅持和積累的力量。
【每天推薦一本書】第1824天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你好,我是劉書朋。
今天,我推薦的這本書是:
《他者中的華人:中國近現(xiàn)代移民史》
作者:
[美] 孔飛力
孔飛力(PhilipA.Kuhn)是美國著名的中國學專家,哈佛大學希格森歷史講座教授、東亞文明與語言系主任,以研究晚清以來的中國社會史和政治史著稱,著有《中華帝國晚期叛亂及其敵人》(1970)、《叫魂》(1990)及《現(xiàn)代中國國家的起源》(2002)等。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他的研究領(lǐng)域向海外華人移民史拓展。在隨后的十多年間,他的教學和研究活動也偏向這一領(lǐng)域。他從1993年開始在哈佛大學開設(shè)“海外華人”課程,90年代中期以來在美國、澳洲、中國香港和臺灣、東亞等地講學的主題也多是圍繞海外華人移民史而展開。
本書內(nèi)容的簡單介紹:
孔飛力(PhilipA.Kuhn)是美國著名的中國學專家,哈佛大學希格森歷史講座教授、東亞文明與語言系主任,以研究晚清以來的中國社會史和政治史著稱,著有《中華帝國晚期叛亂及其敵人》(1970)、《叫魂》(1990)及《現(xiàn)代中國國家的起源》(2002)等。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他的研究領(lǐng)域向海外華人移民史拓展。在隨后的十多年間,他的教學和研究活動也偏向這一領(lǐng)域。他從1993年開始在哈佛大學開設(shè)“海外華人”課程,90年代中期以來在美國、澳洲、中國香港和臺灣、東亞等地講學的主題也多是圍繞海外華人移民史而展開。
已閱書友的書評比簡介更精彩,
一起看書評:
①
關(guān)于一帶一路中的一帶,這本著作才是必讀。 馬來西亞的華人為什么占25%,而印尼僅有3%? 菲律賓華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為什么沒有其他國家高? 東南亞的華商為什么在經(jīng)濟領(lǐng)域獨占鰲頭? 東南亞國家反*華的情緒是如何形成的? 泰國的華人為什么融入泰國社會這么好? 越南、柬埔寨和老撾好像華人不多,這是否與當時他們不處于經(jīng)濟要道有關(guān)?
②
其實是想看孔飛力怎么做研究的。歷史學家做一個社會學話題還是挺有意思的,而且是完全建立在文本研究上。全書比較詳實,對海外華人社會的分析和排華主義的興起都做了解釋。所以還是很能理解為什么留學生這么愛國,用孔飛力的說法就是,“中國移民希望從中國的強大與繁榮中獲得的,是他們自身在海外地位的提升。”當然對于早期海外華人來說,也夾雜著故鄉(xiāng)的苦痛和被排斥的歷史。整體感覺就是,太歷史學了。
③
很少接觸華人華僑,即使出國也大部分都是留學生。詳實的記錄了明清以來的移民歷史,外國人眼中的華人事勤懇與精明,融合與保守以及各個國家的態(tài)度。看的出來在開國以后的部分有所刪減,可以嘗試看英文版
④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內(nèi)容有刪減,因此減一分。華人移民海外的歷史由來已久,本書大致從明末時期講起,當時清軍入關(guān),大量愛明人士退居南洋;清中期人口暴增,居住在廣東福建等人口稠密的地區(qū)在本地難以生活,于是下南洋開拓新土地;隨著西方殖民者的到來,華人充當起了架構(gòu)殖民者與本地土著人的橋梁,但是也埋下了日后土著人排華的隱患;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清朝國門的開放,開啟了大移民時代,華人不僅移民南洋,而且北美、澳洲等地也是移民的目的地……不過中國人的移民比較特殊,他們以僑居的身份在外掙錢,同時與母國“老家”保持著緊密的聯(lián)系,這源于中國人“安土重遷”的傳統(tǒng)。
⑤
新增了兩項常識:海外華人,尤其東南亞華人從不是一個整體,他們的身份認同也主要依托于鄉(xiāng)緣、地域性而非民族性。另外,華人并不天然與祖國產(chǎn)生聯(lián)系,他們所在國的環(huán)境才是他們做出選擇的直接原因。
⑥
借他人之眼,獲得自知之明。中國文明不僅需要放眼海外去認識世界,還需要去通過放眼海外來認知中國。如果不跳出自身的文化圈子去透過強烈的反差反觀自身,怎么能做到推陳出新,繼承與發(fā)展。
以上是朋朋整理的書評,
僅供參考。
每本書都有祂專屬的信徒,
通過上面有限的信息,如果你已經(jīng)對這本書好奇、感興趣了,
去讀一讀,看一看吧。
看過后可以來這里留下你自己的書評。
最后是這本書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原作名】Chinese Among Others: Emigration in Modern Times
【ISBN號】978-7-214-17388 -1
【中圖分類號】D634
【主題詞】華人-移民-歷史
今天的推薦就到這兒,明天見
。。關(guān)注朋朋,遇見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