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jié)氣霜降,明麗詩詞四首,霜降天宇晶,極目萬山橫
節(jié)氣迎來的霜降,“霜降”是個美麗的詞,從文字和文學的感覺上,仿佛是霜從天上降落下來,帶著雪花的輕盈。但是誰看見過真正的霜降落呢?然而你又不能說這個詞是錯的。當夜晚的寒氣,將空氣中的水分凝結(jié)成霜華,你明顯會感到一種收斂下沉的凝重感,當你看到霜時,霜已經(jīng)存在,在草木的葉子上,不是施展魔力的霜神,將霜華落在大地,還有誰有這浩大輕盈的魅力?
節(jié)氣的霜降,未必迎來真正的霜,其實古人早已經(jīng)知道,除了古黃河流域在這一階段,可以看到草木上微薄的白霜,其實中國大部分中部和南方地區(qū),夜晚的溫度也很難形成真正的霜花,但是漢唐的天文氣象官,仍舊用霜降來命名這段時間,是因為,一種如霜一樣清新冷冽的時節(jié),讓晚秋更加高遠而清涼。
“風卷晴霜盡,空天萬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陽。
秋色悲疏木,鴻鳴憶故鄉(xiāng)。
誰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唐朝·元稹《詠廿四氣詩·霜降九月中》
元稹是中唐丞相,他刊行的二十四節(jié)氣詩,以詩的方式描寫節(jié)氣的物候,將古老的節(jié)氣知識和實際景象相結(jié)合,彌補唐朝歷法的不足,是中唐時代非常流行的家常節(jié)氣詩集。上世紀七十年代邊疆出土的兩種手抄本,印證了這組節(jié)氣詩在當時的廣泛流傳。人們在詩里,感受節(jié)氣,消除旅途的寂寞,回憶家鄉(xiāng),增長知識,陶冶身心。
那早上的風,將晨霜收卷干凈,那霜到哪里去了呢,原來,那霜化作了青煙,洗亮了晚秋更加高潔的天空,那長天萬里,晴光無限,仿佛如霜一樣亮堂。
這寫出了晚秋節(jié)氣的天空之美,通常這段時間,如果霜露凝結(jié),空氣中的水汽更少,太陽光折射率低,陽光干凈明麗,天空高朗明凈,深邃曠遠。由于此時北方的冷空氣穩(wěn)定占據(jù)了大部分上空,這種高朗之中還有特別的清涼深邃。所以這段時間的天空,又叫作"霜天"。
偉人詩句,萬類霜天競自由。那天上的大雁,飛翔的鷹隼,翅膀更輕盈,視野更遼闊,而速度也就更加迅捷吧。
那么豺狼祭月是個什么典故呢?此時天氣寒冷,山中的狼群往往結(jié)伴在夜晚獵殺動物,野生動物也依賴光亮,在月明之夜,互相用聲音傳遞信息,尤其晚秋是許多野生豺狼繁殖的旺期,各種興奮的叫聲,回蕩山谷,伴著廝殺獵逐。
在唐朝,可以稱得上,地廣人稀,繁盛其的人口六千萬,且集中在城市,還有大片未被開發(fā)的山林,在驛路的兩邊。所以李白過三峽有兩岸猿聲啼不住,人們依靠驛路交通,也時常穿山越嶺,聽到半夜的狼嚎。
而天上此時會陣陣飛過南飛的大雁,如果人在旅途,或可經(jīng)常聽到,穿越明凈空氣的大雁的叫聲,它們成群結(jié)隊飛往故鄉(xiāng)。對于在旅途中顛沛的人,其實無時無刻不愿望一種安穩(wěn),怎么會不動容呢。
然而元稹卻俏皮地用了一句,此時要多喝點酒哦,這樣在季節(jié)里感受的蕭條和悲傷,就會消散。
那么實際元稹也強調(diào)了這個季節(jié)是深秋走向晚冬。看起來天高氣爽,實際已經(jīng)走向寒冷了。
這個時候看美景,登高望遠,都是正常的,但是一定要備好保暖的衣服和食品。
那么作為官方的節(jié)氣詩,為什么元稹沒有禁酒呢?
實際唐朝的酒水度數(shù)并不高,相當于家常必備的輕型酒精飲料,用糧食以及對應節(jié)氣的養(yǎng)生草本共同釀造,是基本的日常飲食之一。比如中秋桂花酒,重陽菊花酒,目的就是以食品熱量保暖養(yǎng)生。
所以他強調(diào)了此時,已經(jīng)天冷了,不妨喝杯酒,抵御風寒,調(diào)節(jié)身心。如果元稹看到現(xiàn)在一杯高度酒,有真有假,還有可能喝出腦溢血,估計他瞠目結(jié)舌。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檻一長眺,津途多遠情。
思來江山外,望盡煙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來颯衰鬢,孰云飄華纓。
櫪馬苦踡跼,籠禽念遐征。
歲陰向晼晚,日夕空屏營。
物生貴得性,身累由近名。
內(nèi)顧覺今是,追嘆何時平。唐朝張九齡《秋晚登樓望南江入始興郡路》
張九齡是唐朝開元時期的名相,胸中自然是氣象萬千,那么看看他霜降時節(jié)的詩,看看他眼中筆下的霜降之美,有何不同。
這是晚秋霜降時節(jié),他登上廣東韶關的一座高樓。
這個時節(jié)廣東是看不到霜的,但是仍舊有霜降時節(jié)的秋美。
那湖泊之水下降收斂,露出了最低處的沙洲,而霜降時節(jié),天空晶瑩明麗,像透明的水晶一樣。
我伏在欄桿上遠眺,視線無礙,可以看到遠方的水路,碼頭和道路,生出了無限悠遠的情懷。
那浩渺的秋思,自天上來,在江山之外,我看見了落落斜陽,在斜陽遠處,一片煙云叆叇。
這江山連綿不絕,天風如水滔滔,天地大美無聲,反而顯得我的一生碌碌無為。
我已經(jīng)是衰老的中年,卻被別人看作是穿著錦繡的高官。
我在塵世中如一匹老馬,如樊籠中的鳥,為名聲所累。
但是我看到這浩然爽朗的霜降秋色,回顧平生,多有遺憾啊。
實際我沒有看到悲觀,晚秋登高,在河山下會有忽然的自我,那是天地赤子忽然靈魂的回歸,身心的洗滌,這也是歷代許多人喜歡高秋旅游的緣故,是借助自然風光的壯美,舒展洗刷自己的心情。然后獲得心靈的休憩,更好地投入真實的人生。
張九齡這首霜降的詩,也屬于治愈系。
當你真正此時登高,看萬里霜天,江河萬里,人生如過客,且行且珍,也就覺得人生很多困擾無足輕重,用更開闊的心情面對。
”長江飛鳥外,主簿跨驢歸。
逐客寒前夜,元戎予厚衣。
雪來松更綠,霜降月彌輝。
即日調(diào)殷鼎,朝分是與非。“賈島《謝令狐绹相公賜衣九事》
賈島早年家貧,出家為僧。正是這種寒苦,使得他反而在寒苦的生活中產(chǎn)生了詩的清麗。
這點很難得,因為他代表的是最清貧生活的人的世界,然而他優(yōu)秀在,用詩來過濾苦難,升華生活。雖然屢中進士不第,但是他還是中晚年得到了四川長江縣一個文書主簿的位置。這種略微可以糊口的生活,反而讓他更多精力投入沉浸創(chuàng)作,而絕對不是趨炎附勢。不過正是由于他的清正,很快這個地方做不下去,被調(diào)往其他地方。
此時富貴高官令狐绹丞相體恤下吏,特地給下層官僚分發(fā)過冬的寒衣。而賈島即將離任,調(diào)往其他地方,但是也獲得了這份福利。
身為小官吏的賈島不卑不亢,寫了這首詩。
我在長江飛鳥盡的季節(jié),得到了離開這里的調(diào)令,打算騎著破驢離開。
然而忽然接到了,丞相賜給秋冬厚衣的獎勵。
這樣的季節(jié),是寒冷來臨的時候。大雪即將覆蓋青松,但是青松在雪里更加的青翠。霜降時節(jié)的寒冷,讓月亮的光輝更加皎潔。
希望大人你朝堂之上,善于調(diào)和天下,辨別人間是非。
這是一首謝詩,表達對丞相賜予衣裳的感謝,但僅僅只是感謝。但是美在這一聯(lián),”雪來松更綠,霜降月彌輝。“
這當然不是吹捧令狐绹的,而是說自己的心志和狀態(tài)。
已經(jīng)夠冷的了,連主簿這個位置也失去了。然而無所謂。從極寒的身世成長出來的賈島,別有傲骨,人生之冷,他習慣并咀嚼。
不過就是風霜雨雪吧,我看到的是雪中松樹,霜降中明麗的月色。
此時賈島已經(jīng)六十歲了。對于人生的起伏,他看得開。
但也是因為這首詩,打動了令狐绹,不久之后,將他提升一個到了 普州 司倉參軍這樣一個相對重要的位置上。因為賈島沒有進士功名,我想這是令狐绹能夠盡力給他安排最好的位置和晚年。
他的詩,有一種骨骼清奇的美。相信他的人,也值得托付和信賴。
”玉宇無塵露氣清。憑高極目萬山橫。
霜前白雁初傳信,籬下黃花獨有情。
烏帽側(cè),紫萸馨。尊前醉舞擁飛瓊。
明年此會知何處,便合摶扶上玉京”。姚述堯《鷓鴣天》
《筆談》云:北方白雁,似雁而小,秋深則來。白雁至則霜降,北人謂之霜信。老杜《九日》詩云:“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這是一首明麗的霜降節(jié)氣的宋詞。
雖然在詞里沒有霜降兩字,但是詩人特地在備注中說明。
有一種北方的白色的雁子,深秋飛往南方,如果你看到這種白雁歸來,就表示霜降節(jié)氣到了,他還特地點出杜甫的詩有,故鄉(xiāng)的白雁在霜降前飛來。
是,這是最美的晚秋,天空一點灰塵霧霾都沒有,能感覺空氣里如露水洗過那么清涼冷冽。
這時候登高,那是極目萬里,萬山連綿,橫在視野當中。
那天上的白雁,告訴人們霜降時節(jié)來臨,那籬笆邊的菊花搖曳清秋,別有向人依戀的感情。
我和你明年此時應該在什么時候相會呢?
希望我們明年在京都過霜降,在北國的山上飽覽江山!
霜降之美,切勿執(zhí)著那些花草凋零的凄婉,那冷風入懷的悲傷。穿暖一點,帶上干糧,一點飲用水,一點無傷脾胃的輕型酒水,去運動,去開闊的地方,去看長天萬里,去看水落石出,去看黃花滿地,去領略蘆花之美。
季節(jié)在升級,你的心情,也要升級,讓胸懷更廣,更遼闊,更從容面對季節(jié)風霜和人生風雨。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