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真摯的與每一本書對話嗎?用筆記是架起我們對話的橋梁吧》

《想真摯的與每一本書對話嗎?用筆記是架起我們對話的橋梁吧》

我很喜歡讀書,但是每次遇到別人說:

“給我推薦幾本書吧”

“推薦的這本書有什么與眾不同嗎”

我就說不上來,好像自己讀書只是“一味的讀下去”,讀完了也忘完了,而且自己心血來潮買了很多的書,收到書之后反而沒有買書時那么強烈要讀的愿望了,直到我遇見了它——《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我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是日本作家奧野宣之所著,他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他獨特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chuàng)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媒體節(jié)目和論壇中,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用筆記本記錄。

這本書中,作者講述用筆記本來幫助我們如何進行選書、購書、讀書和活用,提供了一整套使用、有效的讀書方法,筆記本讀書法會用這么大神奇的魅力嗎?我抱著好奇心讀了第一章,就感覺大有收獲,特別是書中出示的“筆記本讀書法和普通讀書法區(qū)別”的表格,更是一目了然的說明筆記本在讀書中的作用。

我從中理解到了怎么用筆記本來選書、讀書和活用,讀完之后立馬應用,果然收獲使不一樣的,以下進行分別的介紹:

一、用筆記本來幫忙選書

這個方法很適合有“‘買書控”和家里的書堆積如山的人,那怎么用筆記本來幫助我們選書呢?

奧野宣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提到“選擇圖書,重要的是看平時收集的信息,要經常豎起敏感的天線,那“敏感的天線”有如何接受信息呢?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一個有趣的比喻:“主動聲吶”和“被動聲吶”。

潛水艇有主動聲吶被動聲吶兩種聲吶系統(tǒng),主動聲吶是靠自身發(fā)出的聲波來計量的,而被動聲吶是靠幾首其它船只或潛水艇發(fā)出聲波來活動的。

那選書也是一樣的,我們可以先從“被動聲吶”開始,通過報紙、雜志、廣告、網絡、電視等途徑中,盡可能多的找到自己喜歡的書籍,然后把書名寫在筆記本上,同時可以把這些書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分類、標注序號,形成自己的購書“心愿單”。

同時也可以利用“主動聲吶”來選書,即自己感興趣的某一主題,寫在筆記本上,通過網絡等其他途徑來收集與之相關的書籍,如你對XX作家很喜歡,就可以在當當、亞馬孫等網上書店收集這個人寫的著作、別人寫的關于XX作家的書評等,以此形成一個購書清單;再如你對歌唱很有興趣,就可以在詢問有經驗的音樂教師學習唱歌要買那些技巧類的書籍,選擇歌曲需要購買那些使用的書籍等,并把這些書籍記錄在筆記本上,這也是“主動聲吶”幫助我們選擇的結果。

等我們有時間去書店的時候、或者是某網上書店商家進行書籍促銷的時候,就把這些“心愿單”拿出來進行對比,看到合適的書就可以果斷的下手,以此購買到自己喜歡的書籍。

二、用筆記本來幫助我們讀書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還提到:“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而且親手寫文章的好處比口頭敘述要多”,做讀書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輸出讀的結果。

書中介紹了幾種很實用的讀讀筆記方式:

1、一句話式的筆記

很多時候我們讀時書不愿意寫讀書筆記,是因為感覺“寫”比較麻煩、不知道要寫什么,若是把讀書筆記簡化成一句話,就降低難度,也容易堅持。

如“我和作者的觀點很相似”

“讀這本書讓我仿佛又回到小時候”

“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

又或者是記錄一下買這本書的時間、地點或者是買這本年初衷也可以,日后想起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可以在筆記本上找到和這本書有關的信息,進而找到這本書。

2、蔥鮪火鍋式筆記

寫這種筆記,要記得五要素:

讀書筆記的日期

書名

作者名

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

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

怎么進行摘抄和評論呢?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說:“所謂摘抄的對象是當時自己認為很重要的段落,評論的對象是當時自己的問題、思想和表現力這兩句話可以讓我們清新的理解摘抄和評論的內容與意義

在摘抄和評論的首段可以加上不同的標記用于區(qū)分,正如作者所說,這種筆記會比較花時間和精力,我們不可能在選擇筆記類型時,可以根據自己對作品的重視程度改變自己做筆記的寫法,進而堅持下去。

3、剪報式讀書筆記

我們小時候寫作文需要搜集素材時,會用到這種形式的搜集方法,把報紙或者雜志上我們認為有用的信息剪下來,然后粘貼到筆記本上,在寫上我們自己對粘貼內容的感想或者是評論。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作者還提到了把書腰上的關鍵句和圖片、書簽上與書本有關的信息、廣告或是宣傳單里與書有關的內容都可以剪出來進行粘貼,加深大腦對讀書體驗的印象。

同時也可以把自己出門旅游的火車票、飛機票或者是當地特色卡片都可以進行粘貼,以提醒我們讀這本書的時間、地點和場景,以喚起我們在特定時空里對這本書的感受和體驗,一次來加深對閱讀這本書的內容的印象。

三、用筆記本來幫助我們吸收書中營養(yǎng)

1、通過重讀筆記來吸收營養(yǎng)

作者提倡讀書筆記寫完之后要進行重讀,自己可以設定一個重讀的固定時間,重讀的過程就像是:“處于好奇而翻閱舊報紙,為了消磨時間而翻看字典和圖鑒一樣,在不知不覺中吸收信息。

如果為了很好執(zhí)行重讀的計劃,可以設定重讀的頻率和地點,如一周三次、一周一次;地點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如我讀筆記喜歡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感覺這樣的場景更容易讓我回憶起書中的內容,會產生更多的想法。

在重讀的過程中,我們會有新的感悟,或者是想到和這些內容相關的經歷、故事等,這些都可以寫進讀書筆記,使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對書的理解更加透徹。

2、通過讀書筆記積極輸出

作者說好的筆記就像認真洗好切好的蔬菜和鮮肉一樣,可以隨時拿出來根據需要進行輸出

寫書評就是一個很好的出處方式,如我在寫這篇書評時就感覺自己寫的過程是又一次對書的內容進行反復“咀嚼”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不僅鍛煉了我的寫作技巧,也是鍛煉了我對段落結構的組織能力。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自己對這本的認識和理解,也為自己日后更好用寫讀書筆記積累經驗。

同時,寫的過程中我的思路逐漸變得清晰,語言逐漸變得流暢,對書的“消化”也更加徹底。

書中提到掌握再多的信息,如果不積極輸出,也無法形成知識體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除此之外,書中還介紹怎么對讀書筆記進行標記、整理和檢索等方面的內容,以方便我們在需要某些內容時可以在筆記中快速的找到。

同時,書中第五章還介紹了19個讓讀書體驗更深刻的小技巧,如通過訂閱來讀書、讀一些難度書籍的入門版書、帶三本不同類型的書同時讀、在家里每個角落放上不同的書等,這些都是加深我們閱讀體驗的好方法。

總之,通過實踐《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提倡讀書筆記法的來讀書,我的閱讀質量和速度有了提高,我感覺最實用的是第三章(用筆記把讀書的過程變成精神財富)和第四章(通過重讀筆記提高自我),推薦像我一樣的讀書小白們多讀這兩章,堅持實踐起來,我們讀過的內容會慢慢的融入我們的內心,變成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