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兒子生病了,他哭鬧著不吃藥,我和他爸軟硬話說盡沒有效果,都不想理他。兒子一直哭,哭地很傷心,我問他“你為什么哭?”,他回答“沒有人愛我”當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感受到他內心巨大的恐懼,對于一個三歲多的孩子來說,爸媽就是他的全世界,他覺著沒有人愛他,他的整個世界都是灰暗的。我把兒子緊緊的摟在懷里,告訴他“媽媽一直很愛你,爸爸也很愛你。只是你今天表現的不好,爸爸媽媽生氣了。生病是要吃藥的,吃藥身體就不難受了,你明白了?”聽我這么說他的情緒漸漸穩定下來,接下來又歡欣雀躍地玩耍去了。
可見“愛”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情感,是天性需求,每個人都渴望被愛。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愛中長大的,每個人從嗷嗷待哺到直立行走到方方面面獨立,這個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如果沒有家人給予我們無私而偉大的愛,我們就不能成長的很好。很多時候特別是年輕的時候,對愛的理解往往很狹隘,覺著只有愛情是愛,我們把家人給予的愛,視為理所當然,沒有正視和珍惜。這是對于愛極大的誤解和弱視。父母家人給予的愛是最深沉最偉大的,這份愛會給予每個人一生的滋養。所以,我們要愛父母愛家人,因為這是我們天生的打不破的愛的鏈接,應該感恩和并且給予愛報答愛。
當然愛情對于一個人當然也很重要,從很多事情中都會有所體現。歌曲的內容80%以上都是關于愛情,電視劇80%以上都是關于愛情,愛情小說從古至今一直綿延不絕,愛情是亙古不變的話題。人人都渴望好的愛情,但是先要看清愛情的屬性,好的愛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要獲得好的愛情不要用錯力,不是一直追逐愛情,而是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可愛的人,這才是獲得好的愛情的關鍵。
熱播劇《我的前半生》里,男主人公賀涵,曾經說過“好的女人可遇而不可求,與其與一些不太欣賞和喜歡的鬼混,不如花點時間多賺點錢,多喝點好酒,吃點好魚。”說的好,“寧缺毋濫”,是愛情中最重要的價值觀。
對于一些終極問題的追問,對我們很重要“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去哪”,但我覺著相對于這些難以回答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愛上自己”更為重要。
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三點:
1.孤獨的本質
曾有人說過“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奮力經營人生這座孤島,終于下定決心,過好這一生。去經營,不依靠,不尋找,只是積極去努力,每個人的孤島就不會荒蕪。
《我的前半生》中女主人公,遭遇人生變故,從跌倒到爬起的過程中,領悟到這樣一個道理,如果有人愿意傾聽你的遭遇和想法,然后給出建議,已經是天大的面子,接下來的風里來雨里去都要自己去走,既然這樣,不如走出去。
人生的經歷,體驗,心得,成長,只能是自己去獲得,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勇士,所以愛上自己是基礎剛需。
2.愛是溢出來的
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是不喜歡把自己喜歡的玩具與人分享的,如果強行把自己玩具給別人,他會覺著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安全感受到破壞。自私都是強大以后的才能擺脫的東西。只有自己內心充滿愛,溢出來的才會是愛。所以好好愛自己,才能有能力去愛別人。
3.自己都不愛自己,別人又如何能愛你?
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都會遇到一個階段,就是自己不喜歡自己。比如,自卑,害羞,怯懦,抱怨,消極,當這些負面的情緒或狀態長期侵擾你的話,自己就會在一個負能量的圈子里打轉,這樣的人誰又會喜歡呢?即使那個人是自己,也會自己討厭自己。當自己都不愛自己的時候,自然也不會吸引陌生人來愛你。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能量相吸原理,只有積極轉變自己的狀態才能獲得好的改變。
全盤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是改變的第一步,積極尋找變強的方法,去在成長的路途中,經歷成功和打擊,戰勝人性的種種弱點,讓自己愛上自己,既能身披鎧甲也能內心溫柔。
人生重要的是事有很多,自己永遠是重要的重心。
愛自己,讓自己健康,陽光,積極,才會迎來好的愛情,好的事業,好的人生。
愛自己是這輩子最重要的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