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這個連載帖子中間插播了許多內容,這可能會導致各位看官忘記了老土在前文說了什么,所以老土在開篇部分提供了通往前文的“傳送門”。
我想要什么樣子的智能音箱?(1)
我想要什么樣子的智能音箱?(2)
我想要什么樣子的智能音箱?(3)
我想要什么樣子的智能音箱?(4)
看了Amazon這個優秀典型,我們可以將目光轉移到國內的智能音箱廠商,而國內的智能音箱廠商的思路主要有兩類:一類專注于智能音箱和音箱之后的服務的廠商(如:京東、小米、阿里),一類是提供智能音箱解決方案的廠商(如:百度)。騰訊曾經在前一段時間對智能音箱有所涉獵,但最近一段時間動作不明顯。不過考慮到騰訊與京東的關系,以及騰訊的業務能力,我們也的確不能說騰訊沒有下場參與這個游戲。
先說,專注于智能音箱和音箱之后的服務的廠商(如:京東、小米、阿里)。這些廠商的生態建設主要是在服務端,希望通過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和開發者從而向用戶提供盡可能豐富的應用。
圍繞叮咚音箱的生態建設,京東推出了“叮咚開放平臺”(http://open.linglongtech.com/openweb/index)
在叮咚開放平臺中對開放平臺的運作模式做了較為清晰的介紹。
通過上圖可以看出,叮咚平臺的開放模式與Amazon的應用開放思路幾乎完全一致。音箱只是作為基本的輸入和輸出設備。
當用戶提問和發出指令后,音箱完成音頻的采集,并將音頻信息提交到開放平臺。
平臺完成音頻的識別,而后進一步匹配和定位“用戶的意圖”。
而后將相關信息轉發給與“用戶的意圖”匹配的應用進行處理。
應用處理并得出“處理結果”后,平臺將文本化的結果轉換為音頻信息,并發送回給音箱。
音箱向用戶播放收到的音頻信息。
在應用給出處理結果之后,叮咚開放平臺比Amazon還多提供了一種模式,即不只是將響應信息發送給音箱,還支持在需要的情況下,將信息推送給音箱配套的APP。不過叮咚平臺自己都認為“一般情況下不需要”。
總體上,叮咚開放平臺對開發者還是比較友好的,技術門檻不高,基本上有一定開發經驗的人稍微看看相關的格式要求就可以動手開發應用了。
圍繞小愛音箱的生態建設,小米推出了“水滴平臺”(https://shuidi.mi.com/)
在水滴平臺中對開放平臺的運作模式做了較為清晰的介紹。
如上圖,可以看出水滴平臺的運作模式與叮咚平臺的運作模式基本一致,大家都非常認真的“借鑒”了Amazon的Alexa開放平臺的運作模式。因此這里就不具體介紹水滴的運作模式了。
不過水滴還是有其特點的:
1、對小米來說,智能音箱并不是其第一款類似的產品,水滴平臺也不只是為小愛音箱服務,水滴平臺同時還支撐了小米智能電視等智能硬件,所以水滴平臺能夠支持更多樣的交互方式。
2、作為“最懂互聯網”的廠商之一,小米深諳“讓用戶參與”的重要性,因此小愛音箱不但基于水滴平臺提供了針對開發者的開放式服務,而且還允許用戶“自行調教”小愛。雖然這個功能并不復雜,但這無疑為小愛音箱提供了一項非常“有趣”的玩法。
而談到阿里的天貓精靈,老土竟然沒有找到關于這個東東的開放平臺的相關內容。雖然老土相信天貓精靈怎么也會搞一個“開放平臺”出來,但顯然至今尚未開售(預計于2017年8月9日凌晨開售)的天貓精靈還沒有來得及將“開放”作為首要的關注點。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