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柯云路曾說過,許多女人在婚姻中奉獻了自己,而且不留一點退路,以為很高尚,其實是很愚蠢的。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一直教導我們要為他人著想,要先人后己,要有無私奉獻和忘我的精神,對個人價值的追求是被忽視,甚至被漠視的。在親密關系中,女性總是習慣將愛情婚姻作為人生所有的價值追求,一味將自己奉獻給家庭,專注于老公孩子,而放棄自己的追求,最后丟掉了自我,一個失去了自我的人,基本上就沒有了成長力,更是喪失了幸福力的人,最后,婚姻真的就成為了埋葬愛情的墳墓。
孫曙巒的《站在遠方注視你》是一本關于婚戀情感的書,更是一本倡導女性在婚姻中保持獨立人格的書。這本書由一個個情感故事組成,可讀性很強,或溫馨、或警醒,適合所有女性閱讀。女性天生感性,相比較男性,女性顯然更容易為情所困。婚戀關系中,相互照顧與扶持確實是必須的,但對于女性來說,如何在婚姻中不放棄對自我的提升,保持一個獨立完整的自我,對每個女性都是至關重要的。
對于一個人來說,努力提升自己永遠不會錯。對于婚姻中的女性來說,更是如此。因為女性天生更注重家庭和感情,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女性在婚后生活中,將所有的心思都花在老公和孩子身上,他們放棄自己的事業和愛好,犧牲所有,只為成全老公和孩子舒適便利的生活,但放棄自我的結果是最后將自己逼到無路可退的境地,男人事業上高歌猛進,而女人卻將家庭當作自己的事業,但家庭永遠只是家庭,她不能讓女性獲得獨立的經濟收入,也沒有辦法讓女性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尊重,但卻會讓女性的能力漸失,與社會脫節,最后在原本兩個人的競賽中,一步步落后,但實際上,并非所有的男人都能理解女人對家庭的付出,最后女人只能被迫退出這場婚姻之局。
其實,獨身也好,結婚了也好,對于一個女性來說,保持自己獨立完整的自我,一個人才會更有生命力和成長空間,但遺憾的是,太多的女性結婚之后,逐漸喪失了獨立的靈魂和自我,她們,從此再也沒有為自己而活。
男人和女人就好比兩棵并排成長的樹,獨立于大自然中吸收太陽雨露,但很多女人婚后卻甘愿將自己所有的養分都分給男人,結果男人的那棵樹茁長成長,而女人那棵樹卻日漸枯萎。
這讓我想起了中學時候學的舒婷的一首現代詩—《致橡樹》,以前年紀小,感受不深,但隨著年歲漸長,我認為這首詩描寫了一種男女之間最理想的相處模式。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多么蕩氣回腸,而又優美深沉的一首詩,理想中男女相處之道何嘗不是如此呢?我愛你,但我依然是我自己,我要堅持自己做自己,我們各自保留自己的個性和人格,但又相互依戀和依靠,共同攜手走過漫漫人生之路,共享歡樂幸福,也共擔風霜雪雨。婚姻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一場美妙的雙人舞。一方沒有跟上節拍,舞蹈必然少了一些和諧與美妙,甚至沖撞乃至跌倒。只有兩個心有靈犀,配合默契的人,才會跳出一場最驚艷動人的雙人之舞。
反觀我們的傳統教育,往往教導女人遵從男人、依賴男人,比如“夫為妻綱”“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等等,都是教育女性要以男人為中心、依靠男人而活,作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所以傳統社會中的女性,幾乎毫無自我,也毫無尊嚴可言。也許有人說,時代已經變了,女性的地位早已經發生了大逆轉。但我們無法忽視,依然有不少父母和家庭,給女孩子們灌輸的思想還是,“女孩子嘛,差不多就得了,嫁個好男人最重要了。”
嫁個好男人確實很重要,但關鍵是怎么才能嫁給好男人?萬事都講究的是一個平衡,婚姻尤其如此。古代講“門當戶對”,現在我們說“勢均力敵”。其實都是在強調平衡的重要。嫁給好男人,也是需要籌碼的。那么,我們的籌碼在哪里?
還有嫁給好男人之后,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人心易變,最琢磨不透,也最無法把握,女性在婚姻中不追求進步,放棄自我追求,相信我,男人都是喜新厭舊的,對于優秀的男人來說,面臨的美色誘惑也會更多。
因此,只有堅持自己的獨立和個性,不放棄對自我的追求的女性,才能有足夠的力量掌握自己的婚姻和人生。女性朋友們,請一定要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