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過程:正是持續的肯定,持續的否定……如此往復的顛覆認知,看不到盡頭。
直覺與理性
一直崇尚理性決策的觀點被《直覺》摧毀。作者不僅例證了直覺決策的簡單有效,也闡明了直覺如何超越時間和空間限制,迅速決策。在直覺可以觸及的領域面前,理性如井底之蛙,顯得如此狹隘。
可行之策是在有生之年,日積月累鍛煉理性,奮力延展理性的觸角,通過情緒傳遞給直覺,提升直覺的靈敏度。
相關和無關
在《熊逸書院》專欄,有讀者留言說:想從經典當中學習和現實生活相關的智慧。熊逸的答復是“無能為力”,并明確在專欄提前預警:以下內容絕對和現實生活無關,如果你仍然有興趣的話,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正式內容。
如果抱持學以致用、功利讀書的思維,是很難理解熊逸的“無能為力”和“與現實生活無關”的回應。
熊逸的回答正好解釋了我一直的困惑:能力和技能——能力很難改變,技能容易淘汰也容易獲得。能力即思維方式,或價值觀。思維的方式數目繁多,且每種思維方式的打造都是耗時日久的結果。正如“術”與“道”,術歸結為道。
熊逸之所以“無關”的思維:
“覺得工具思維很局限人的思維,好比我講完棍子的故事,最后說‘棍子可以拿來打人’,大家很容易就只會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了,看到棍子形狀的東西只想到打人的效果,想不到它還可以當撬棍、當晾衣桿、做各種連我自己也想不到的事情。內功型的知識和工具性的知識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