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李笑來老師的一個觀點:人的不安全感,本質上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
由于時間這個概念的存在,也就有了過去,現在和未來。過去的已成定局,現在正在經歷,只有未來讓人矛盾。
我過去常常擔心未來。我擔心找不到好工作,擔心親人會離開我,擔心身體會出問題,擔心畢不了業,擔心掙不到錢,擔心達不到這個那個的期望。這種種擔心讓我心煩意亂。
我和謙也常常因為對未來不確定而產生分歧,甚至爭吵?,F在我們分隔兩地,最多半年才能見一次面,那種見不著,抓不到的不安全感時時縈繞著我們,讓我們難免焦慮。
一個人的能力估價也是不斷變化著的。來北京以前,我以為進入基金會工作很容易,單憑本科時候的成績就可以去了。現在跟幾位學姐同宿一個月以后才意識到,自己在就業市場戰斗力幾乎為零,各項能力不是缺就是弱,根本達不到求職招聘信息中要求的。怎能不為將來發愁?
人的本性是要追求安全感的,所以會定居,會籠絡關系網,會有宗教信仰,會出現保險。這本沒有錯,只是過度追求便沒有意義了。我想起了別里科夫——契訶夫的中篇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他喜歡把一切東西都裝在套子里,固化,封閉起來。時局變化給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也讓他最終因為恐懼而奔潰,悲慘死去。
藝術的偉大之處在于,它可以把一個概念用一種人人都懂的方式傳播出去,如果說“缺乏安全感會讓人感到恐懼”這個命題不能很好地被人們理解,那么佐以這個故事,相信絕大多數人會心服口服。
我挺喜歡現在這種略帶不安全的環境的,它讓我看到了人生的無數種可能。這也是不安全感的另一妙用,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生命便可以開放,吸納和發展,因為不知道下一刻等待我的是什么,所以多了些嘗試,規劃和努力。想想看,人生若是沒有了這些,怎能襯托出吃喝玩樂的樂趣?
愿你我在這不確定性里玩得愉快!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來自簡書手賬圈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