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快下班的時候,一位認識的老板給我打電話,說她要到北京匯報工作,希望我寫一篇工作報告給她。
她和我聯系的時候,恰好在上海學習股權結構設置的課程。
“你要給我寫點東西,課程結束之后我就要到北京了”她說。
“你覺得我匯報的時候,需要說些什么”?
“我要不要說一些團隊介紹的東西啊,合適么?”
“我匯報的時候,哪些是重點啊”
這都是她的問題,諸如此類。
看得出,她很急迫,不過她公司所處的這個行業,也正在開始受到政府的關注。以前這個行業暴露出來的很多問題,已經受到國家層面的注意了。
她想趕上這波紅利。
我寫這篇文字的時候,已經和她敲定了這篇匯報,改了五次,把匯報的細節溝通了一下。這一切,都是她在動車上完成的。
做企業,真的不容易。做個企業家,更不容易。
弄完之后,窗外似乎下雨了,這幾天臺風就要來了,窗口上吹進來很大的風,我光著上身,感受著這一切,突然有所感觸。
我寫點企業家精神的東西吧。
企業家精神是一種人性,一直存在于人類的社會中,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現代經濟學理論的建立和擴張,讓企業家精神得到蔓延,人們開始更加關注企業家精神中蘊含的人性的東西,因為本來,企業家精神就是人性的一種彰顯,只不過之前的歷史階段,例如中世紀,那些企業經營者都是依靠巧取豪奪來積累財富的,而當前的市場擴張和資本主義的上升期,人們才將企業家精神從人性的角度予以關照,原來野蠻的方式才被終結。
企業家精神是否蘊含在生產性活動中,這個是不一定的,因為當前的很多企業家,也不得不在非生產性活動中花費一定的時間,這種非生產性的行為當然也包括破壞性的行為。
為什么呢?因為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游戲規則,這個游戲規則決定了企業家在生產性活動和非生產性活動中要進行一定的活動分配。
世界銀行曾經對中國的營商環境進行了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企業家平均花在生意上的時間是9.99小時,其中,約6.92小時花在生產活動上,3.07小時花在了應酬交際等非生產性活動上。
在經濟制度好的地方,民營企業家會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企業經營方面,非生產性的應酬交際時間則會顯著下降。
經濟制度不好的地方,非生產性的應酬活動時間就要長的多。
當下,在很多地方,生產經營活動總是企業的主業,為什么呢?畢竟,生產活動是企業家主要的活動,這是企業家天然的屬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即使企業家的企業處于一個經濟制度不好的地方,企業家也會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企業經營,原因除了第一種原因之外,還有就是,為了尋租,企業必須生存下去,以便為企業家尋租提供經濟來源。
所以為什么會產生很多奸商,有很大一部分和大環境有關,誰想做壞人?
自行體會吧,親愛的讀者大人們。
算是漫談。祝大家晚安吧。